分享

深度思考《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五行五味

 虚无嗯 2019-11-04

《内经》中五行与五味的关系:木酸、火苦、土甘、金辛、水咸。

如《素问·至真要大论》:(适其本性为补、反之为泻)
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
火位之主, 其泻以甘,其补以咸。
土位之主, 其泻以苦,其补以甘。
金位之主, 其泻以辛,其补以酸。
水位之主, 其泻以咸,其补以苦”

另如《素问·脏气法时论》: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写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写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写之,甘补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写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写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内经》中,以上两处的说法相同。

而《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五行与五味的关系:木辛、火咸、土甘、金酸、水苦。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肝德在散。故经云: 以辛补之, 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也。
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德在缓。故经云: 以甘补之, 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我们可以看出《内经》和《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区别在于:一、五脏的泻味不同;二、五行对应的五味不同。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推理和讨论就非常明了:


以《内经》五行五味(木酸、火苦、土甘、金辛、水咸)来看《素问·至真要大论》:
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木泻木、金补木)
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土泻火、水补火)
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其补以甘。(火泻土、土补土)
金位之主,其泻以辛,其补以酸。(金泻金、木补金)
水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苦。(水泻水、火补水)
除“土补土”合理之外,其他都混乱无理。

以《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五行与五味的关系(木辛、火咸、土甘、金酸、水苦)来看《素问·至真要大论》:
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金泻木、木补木)
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土泻火、火补火)
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其补以甘。(水泻土、土补土)
金位之主,其泻以辛,其补以酸。(木泻金、金补金)
水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苦。(火泻水、水补水)
补部分合理,泻部分还是混乱无理。

以《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五行与五味的关系(木辛、火咸、土甘、金酸、水苦)来看《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肝德在散。以辛补之, 以酸泻之,急食甘以缓之;(金泻木、木补木、土多反侮木)
心德在耎。以咸补之,苦泻之,急食酸以收之;(水泻火、火补火、金多反侮火)
脾德在缓。以甘补之,辛泻之,急食苦以燥之;  (木泻土、土补土、水多反侮土)
肺德在收。以酸补之,咸泻之,食辛以散之;  (火泻金、金补金,木多反侮金)
肾德在坚。以苦补之,甘泻之,急食咸以润之;  (土泻水、水补水、火多反侮水)


可以看出,《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行与五味非常合理!关于木辛、火咸、土甘、金酸、水苦大家还得神农尝百草,试试以下一些药就可以!

陶云:经云:毒药攻邪,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谷为养,五畜为益,尔乃大汤之设。今所录者,皆小汤耳。若欲作大汤者,补肝汤内加羊肝,补心加鸡心,补脾加牛肉,补肺加犬肺,补肾加猪肾,各一具,即成也。

陶隐居云:依《神农本经》及《桐君采药录》,上中下三品之药,凡三百六十五味,以应周天之度,四时八节之气。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卷,为方亦三百六十首:上品上药,为服食补益方者,百二十首;中品中药,为疗疾祛邪之方,亦百二十首;下品毒药,为杀虫辟邪痈疽等方,亦百二十首。凡共三百六十首也。实万代医家之规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也。今检录常情需用者六十首,备山中预防灾疾之用耳。检用诸药之要者,可默契经方之旨焉。

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如左:

味辛皆属木,桂为之主,椒为火,姜为土,细辛为金,附子为水。

味咸皆属火,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

味甘皆属土,人参为之主,甘草为木,大枣为火,麦冬为金,茯苓为水。

味酸皆属金,五味[子]为之主,枳实为木,豉为火,芍药为土,薯蓣为水。

味苦皆属水,地黄为之主,黄芩为木,黄连为火,白术为土,竹叶为金。

此二十五味,为诸药之精,多疗诸五脏六腑内损诸病,学者当深契焉。

经云:主于补泻者为君,数量同于君而非主故为臣,从于佐监者为佐使。

陶隐居曰:此图乃《汤液经法》尽要之妙,学者能谙于此,医道毕矣。

如不能理解上述反克之理,可参考如下解释(滴天髓阐微释义):

【原文】木能克土,然土亦能克木也。木克土者,春土之柔也。土克木者,夏土之燥也。

【释义】木能克土,反过来土也能克木。木克土,是因为春土的柔软。土克木,是因为夏天土燥。

【原文】土能克水,然水亦能克土也。土克水者,夏水之涸也。水克土者,冬水之冻也。

【释义】土能克水,反过来水也能克土。土克水,是因为夏天的水干涸。水克土,是因为冬天的水冰冻。

【原文】水能克火,然火亦能克水也。水克火者,金生寒凝也。火克水者,杯水车薪也。

【释义】水能克火,反过来火也能克水。水克火,秋冬之水寒凝。火克水,杯水车薪。

【原文】火能克金,然金亦能克火也。火克金者,春火之相也。金克火者,秋火之囚也。

【释义】火能克金,反过来金也能克火。火克金,春天的火正在生发。金克火,秋天的火以待熄灭。

【原文】金能克木,然木亦能克金也。金克木者,金坚水冻也。木克金者,木盛金脆也。

【释义】金能克木,反过来木也能克金。金克木,秋冬金坚水冻。木克金,春夏木盛金脆。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为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原书写于帛绢之上,藏于敦煌千佛洞,1918年河北威县张握南(1867一1919)于敦煌土道士处得此卷,后一直秘藏张氏家中,至其孙张大昌(1926一1995)时,原卷于1966年毁于文革。后张偓南之孙张大昌将该书抄本捐赠中国中医研究院,王雪苔先生加以整理校注。1988年马继兴先生主编的《敦煌古医籍考释》将校注本收录,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