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我党对我国产业体系做出的新论断,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内涵,然后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政策建议:从全球科技发展和产业竞争格局出发,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现代金融、高素质人力资源为支撑,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保障,构建协同有力、运转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智库产业新体系 智库产业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整合高端人才的智力知识资源,以创新型人才为核心产生的全智能产业链的集中体现。其目标是针对国家战略的制定、 区域发展政策的落实、企业重大决策的实施以及区域人才短缺、传统产业升级转 型、技术和制度后发优势培育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探索、研究、创新,提出 解决方案,带动一产、提升二产、促进三产。 智库产业以智库为载体,以智库产业示范区为孵化器和重要抓手,集聚高端智力资源,服务于国家政策制定,节约区域战略成本和政府执政成本,因地制宜,引领集聚高端产业,成为区域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 智库产业体系构造主要是以三产高端行业为智库产业主导产业;其外延体现为各类智力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包括第一产业中以品牌建设、绿色生态、高质量、高价值为特征的现代高端示范农业,第二产业中以集约、集聚、循环发展为特征 的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打造政策链、人才链、产业链、技术链、资金链“五链融合”的产业新体系是智库产业成功的关键。智库产业区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智库机构,分别发挥不同的功能。“五链协同”的本质是市场导向、企业主导。因此,京津冀智库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五链融合”,提高创新活动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构建以“智库+”为核心的智库产业新体系,即“智库+政府决策”“智库+高端人才”“智库+高端产业”“智库+金融市场”“智库+科研应用”,由此形成政府政策开放带动、参政议政的高端人才聚集推动、高端产业集聚拉动、金融市场融合互动、科研应用创新驱动为核心产生的全智能产业链。 目前全国智库产业集群园区(智谷)建设情况 2011年11月,国内第一个以“智谷”命名的东北智库产业集群园区——中国智谷(东北)智库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在沈阳签署。2018年6月21日,2018“沈阳·中国智谷”北京推介会在北京市辽宁大厦举行,从沈阳市浑南区产业基础、人才条件、政策支持等方面,向出席会议的北京市各界代表全面推介“沈阳·中国智谷”。 2012年11月,“二连浩特(中蒙俄)国际智库产业示范区”启动,现场签署了《二连浩特(中蒙俄)国际智库产业示范区课题规划协议》、《二连浩特(中蒙俄)国际智库产业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和《二连浩特(中蒙俄)国际智库产业示范区战略合作伙伴合作协议》。 2017年,青岛市市北区将智库产业集群作为区域新旧动能转换、提升城市生长力的六大创新产业支点之一,制定了智库集群规划,着力打造一楼(智库大厦)、一库(高端人才库)、一平台(新型智库集群网上成果交易平台)的智库产业蓝图。 2018年2月7日,西南智库产业集群园区——中国智谷·重庆在重庆市南岸区正式揭牌。中国智谷·重庆依托南岸江南新城,总面积约93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2.48平方公里。南岸区以中国智谷·重庆建设为契机,聚焦大数据、大健康、大生态三个方向,聚力打造涵盖政策支持、平台支撑、引育并重、服务配套“四位一体”的产业人才生态圈,建设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智能运营平台集聚区和智能制造创新集聚区,致力筑造中国智能产业人才之城。 2018年,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政府宣布启动建设库产业集群园区——“中国智谷·南京”,大力引进和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全力打造和培育人工智能产业地标。 (本期编稿:刘一诺) 内容摘要 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我党对我国产业体系做出的新论断,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要内涵,然后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政策建议:从全球科技发展和产业竞争格局出发,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高水平的科技创新、现代金融、高素质人力资源为支撑,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保障,构建协同有力、运转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