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跟云南的茶农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小陈茶事 2020-03-19

《1》

在还没开始接触普洱茶之前,江湖上一片传言,说,普洱茶水很深。

然后便看到了各种老普洱横空出世,又看到各路大神狂批这些"假老普洱",从包装,到商标,到内飞,到当时的技术条件,林林总总,引经据典,讲得人不由得不信服。

这种批驳,从侧面再一次论证了,普洱市场,乱像很多。

当时就在想,为什么,没有真正的普洱茶农,出来,澄清一下这些谣言呢?

像铁观音,像武夷岩茶,像福鼎白茶,我们能听到的声音,必定是产区自己发出来的。

而普洱茶,总是由一些海外的声音,或者各种茶商在发声,却没有真正听到,来自一线的,来自茶农本身的声音。

也许茶农们发声了,但声音太小而过稀,被市场上洪大的别的声响给盖住了。

也许茶农们不屑于发声——清者自清,喜欢我们家茶的客人,便要自带分辨能力。

于是,众说纷纭间,一地鸡毛。

于是,我们继续看到,在茶圈里,普洱一直在被“妖魔化”,被奉上神坛,又被打下凡尘。


《2》

第一次去云南的时候,无数次发自内心地感慨,这里茶园真大啊,茶树真多啊。

老班章的茶农说,我们种茶树的历史,是诸葛亮七擒孟获入滇的时候开始的。

那时候我们这里瘴气很重,蛇多虫子多,人类的生存条件很差。

诸葛亮教我们种茶树,驱赶瘴气,除虫,再靠加工茶叶换钱取得一家温饱。

原来,云南茶农最早的制茶技术,来自诸葛孔明。后来当然做了改良,但基础,还在那里。

就难怪,曾经在某款普洱茶汤里,喝出了四川炒青土茶的味道。

既是三国时代便已经开始种茶树了,但为何,多年来,云南茶一直以没有以正式的名号,存在于中原各类文献资料中呢?

按阮福《普洱茶记》记载:“西番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公元618--907年)。西番是泛指现在的贵州、四川、西藏、甘肃等少数民族地区。

一方面,山长水阔,彩云之南,离中土,太远。

另一方面,云南茶由于气候的原因,粗枝大叶,不如芽茶的精细和精致;产量又大,不堪承载“物以稀为贵”这一潜在的销售规则。

故而,云南茶,自古以为,便没有听说过哪位中原统治者亲睐有加。

龙井,自古就是贡茶。

茉莉香片,是清朝皇帝们的最爱。

白茶,是宋徽宗的宠儿。

大红袍,是毛爷爷的御用国礼。

云南茶,便在这些茶界同行们“你方唱罢我登台”般的一代又一代的显赫过往里,成为了那一面陪衬的背景墙。

有时候,量小,工细,是不能大量占领市场的硬伤。

但在关键时候,在拼名气拼挡次的时候,量大,工粗,才是真正阻碍茶叶成为一哥的巨大绊脚石。


《3》

自古至今,就算到了21世纪的今天,交通不便,也仍然是云南茶一直被中原地区“雾里看花”的主要原因。

村姑陈去老班章,去易武,便浓烈地感觉到了交通所带来的不便利。

导航去老班章的路,一不小心,就会开去新班章。

就算成功去了老班章,那条七拐八弯,石子遍地的路,仍然让人头晕目眩。

幸得近年老班章修了一条新路。

比较近,省时。

然后李麻花就在茶农的指导下,开上了这条新路。

然后,我们俩就差点被这条还没有上水泥,直接铺上拳头大的石块就通路的山路,差点巅掉了下巴。

这条路有多颠簸呢?

村姑陈的手机很形象地诠释了这一点。

原本,我的手机拍视频,是点开红按钮就开始自动录制的。然而在这条“酒窝大道”上,也开始了“高原反应”:录制视频的按钮按下去之后,屏幕一直没动静。过了五六秒,屏幕上才开始显示视频正在录制中的时间进度条。

当时真的以为手机出问题了。

后来咨询了手机界的资深人士才知道,是因为路太抖了,抖动得厉害的环境下,手机有自动识别功能,识别不到稳定的影像,便不会开启录制模式。

然而他说,手机这种情况很少见啊。

是的,那是因为,你没有去过老班章。

交通的不便利,确实是硬伤。

当然老班章人并不同意——我们的茶卖得多少?!根本不愁卖!路不好有什么关系?酒香不怕巷子深。每年春茶季,照样有人抱着现金来拿货,不仅如此,还会对我们各种巴结,担心我们不卖货给他。

是的,现如今老班章如日中天,确实是卖方市场胜过的买方市场。

然而,交通的不便利,带来的,不仅是销售,还有别的。

比如,很多人因为老班章路远,路难行,便选择了去其它的地方拿货。又比如,因为行路难,真正去过的人少,便导致了假茶似云涌,谣言满天飞.....

诸如此类,都对老班章,以及其它同样交通不便的,知名的云南茶产区,造成了长远发展的最大阻碍。

要致富,先修路。

要想在未来五十年一百年仍然能雄霸天下,有一条彩虹般的天路,直达,方是王道。

《4》

关于普洱茶的工艺,也是很多人至今没有搞懂,一头雾水的一件事。

别的茶类,都有大师,有知名传承人,有各种制作流派和技法。

然而,到了普洱的江湖里,我们只闻茶区,只闻山头,却不闻制茶大师之名讳。

想来,原因有二。

一是,云南的大师特别特别低调,只想关起门来做茶,不想抛头露面。

二是,云南茶重山头和产区,不十分注重工艺,故而没有大量推选大师与名师。

没有了大师的领衔,行业内的技术精进,技术研发,便乏人主持。

在这一点上,各大茶类,都要学习武夷岩茶。

武夷山,最多的就是大师,最多的就是传承人。

当然,这些大师和传承人,也没有白担着这个名号,他们努力在钻研制茶的新技术,新工艺,不断调整和创新,每一年去,都会感觉到他们的新变化。

这就让消费者,让市场,感受到了武夷岩茶蓬勃的活力,以及鲜活的生命力。

让人对武夷岩茶,一年又一年,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然而,没有众多大师的普洱茶,除了大家每年对山头的念想一闪而过之外,好像,对工艺,并没有太高太大的要求。

一般人喝普洱茶,只要求山头。或者古树。

当被问到你为什么不选择普洱茶的工艺时,消费者往往瞪大双眼:“喝普洱就是喝山头,喝树龄,喝年份,你管工艺做什么?”

“呃,那是不是只要山头够好,树龄够老,年份够长,哪怕工艺极差,你也喝得下去?”李麻花总是忍不住怼茶友。

“云南茶工艺简单,摊晾,炒青,揉捻,晒干。这还要讲什么工艺?难道汤圆上还有雕花不成?!”

茶友照样怼回来。

我只能拉着李麻花的衣袖,暗示她闭嘴。

大势所趋,普罗大众对普洱就没有工艺上的要求,我们,又岂能螳臂挡车?

《5》

云南茶,卖得特别快。

有一次,跟一位茶农千叮万嘱,说,这批做好的茶,先给我。

并且,付了定金。

结果,过了半个月,茶还没寄到。去问,人家才恍然大悟,我忘记了。晚上回家给你发。

第二天回过话来,说,不好意思,我不在家的时候,我爸把茶卖给别人了。

。。。。

我们在每个地方拿货,都有一定的规矩,那就是,付了定金,这款茶就定下来了。

哪有定了还卖给别人的理?

果然有茶,任性。

又有一次,喝了某位茶农家的茶样,觉得不错,果断下手。

等货寄来的时候,再喝一次,咦,怎么跟上次喝的不一样?!

于是去问,是不是发错货了?

茶农一口咬定,你定的就是这款啊?

翻聊天记录给他看,我定的明明是另一款。

半晌,他回过来,我价格报错了,那款要贵10%。这个价买不到。你要的话,要补差价。

欧买糕!那一刻,有无数只乌鸦在头顶飞过。

还有一家茶农,技术极其不稳定。

第一次喝他家的茶样,惊为天人。定了一批。

第二次再喝他家的茶样,简直难喝得要死,除了渥堆味,青臭味,还有酸梅味,汤水还浑浊不堪.....

去问,对方答曰,换了一位制茶师。

“为什么不让上次那位制茶师做茶呢?”

“那个师傅被挖走了!”

。。。。。

当然,这些都是个别现象,大多数的云南茶农,还是蛮不错的。

正是他们,才在建国后,担起了中国茶出口创汇的历史重担。

《6》

不可否认,云南茶是真有特色。

古树,雨林气候,海拔够高。

但是,自由生长自然发展起来的制茶行业,却有着各种各样的微瑕。

这些微瑕,如果不及时修正调整,也许,就会成为大瑕。

小漏不补,恐生大患。

美人的脸上,有几颗小雀斑,是俏皮。

如果不及时除之,等到雀斑漫延到全脸,那就毁容了。

今天这篇文章,写得比较零散。

只因为,真心希望云南茶发展得越来越好。

只因为,站在一个茶人的角度去看,实在是,有诸多的,能掩瑜的瑕。

彩云之南,空气纯净,地势高阔,气象万千。

希望,彩云之南的茶圈,亦如同这天气一般。

天高云淡,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看完这篇文章

您或许还对这些内容感兴趣 #

点击下面文字即可阅读

2019年,小陈茶事白茶系列品鉴文章

2019白毫银针,山花香里说丰年的田园雅趣

2019特级白牡丹,香型多变,美不胜收!

2019荒野牡丹王,独坐幽篁里的雅淡疏狂!

2019头采米针,香得温柔绵长的陌上桑!

苦楝花、夜来香....一款白牡丹能集齐几种香?

2019荒野银针,一位花香四溢的狙击手

柚子香白茶,潜藏在夏初的一片清凉幽景!

撞进你灵魂深处的2019清明白牡丹!

2019一级春寿眉,清郁花香里的欲说还休!

……

喜欢文章就点个赞
作者  | 村姑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