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29 03:39:25 中片幅摄影器材的优势是其系统主体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因此,在超过四十年的生产历史中,各种不同的中片幅系统通常都有大量的可更换配套组件,包括机身、取景器、后背和镜头等。 这篇镜头指南是基于以下想法写就的:首先,帮助哈苏中片幅系统的潜在用户了解不同系列的哈苏镜头;其次,为大家提供一个最新的哈苏镜头产品历史年表作为参考。 D. A. Munroe dmunroe@vcd.hp.com
目录 1. 预备知识:哈苏镜头标识符号 2. FAQs 3. 快速选择指南 4. 1600F和1000F型配套镜头 5. C系列镜头 6. C系列带T*镀膜镜头 7. CF系列镜头 8. 501C型机身专配C型标准镜头 9. CB系列镜头 10. F系列镜头 11. FE (TCC)系列镜头 12. CFE系列镜头 13. ArcBody型机身配套镜头 14. 特殊镜头及附件 附录 A: 在焦平面快门机身上使用叶片式镜间快门镜头 B: 如何使用C系列镜头上的绿色完整秒时刻度 C: 滤镜 D: 建议阅读 E: 购买二手哈苏镜头注意事项
1. 预备知识:哈苏镜头标识符号 —————————— 尽管具有众多不同型号的机身和镜头,哈苏中片幅系统还算是易于掌握的。哈苏系统最大的优势是:尽管生产时间跨度超过四十年且拥有大量的可更换配套组件,除了1600F和1000F两个已有五十年历史的特殊型号外,所有组件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哈苏中片幅系统可以划分为两个主要系列:一是只能使用具有叶片式镜间快门镜头的无快门机身系列;二是叶片式镜间快门镜头和无快门镜头两者都可以使用的焦平面快门机身系列。后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机身快门或者镜头上的快门。 从1600F型开始,哈苏将不同产品能达到的最高快门速度和快门类型以机身型号的方式标出。比如,1600F型的最高快门速度就是1/1600秒并使用焦 平面快门(以F表示)。与此相似,500C型的最高快门速度为1/500秒并配套使用具有Synchro-Compur型镜间快门的镜头(以C表示)。 1977年推出的2000FC型仍然沿用这种方式,它的型号表明该产品具有1/2000秒的最高快门速度,而且既可以以机身上的焦平面快门配套使用无快门 的新F系列镜头,也可以使用具有叶片式镜间快门的C系列镜头。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随着新型机身的不断推出,哈苏一直严格遵循着以数字标明机身特性的原则。因此,501、503和553型都属于500C系列的产品, 机身都没有快门,必须使用具有镜间快门的C系列、CF系列或者CB系列镜头。而200F系列机身由于安装了焦平面快门,因此它既可以使用无快门的F或FE 系列镜头,也可以使用具有镜间快门的镜头。(在200F系列的命名方式上哈苏打破了一个传统:200F系列就像是数字被删节的2000FC系列的后裔,其 最高快门速度依具体型号或者是1/2000秒,或者是1/1000秒。) 较新的202FA型是个特例,它只能使用机身上的焦平面快门。 2. FAQs ———- 许多关于哈苏的被经常问及的问题并没有确定的答案。也就是说,答案完全取决于用户的个人喜好。下面我将列出一些最常被问及的问题,并且根据那些实际操作过 哈苏相机的用户们的集体经验来解答这些问题。对那些完全或者部分地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来回答的问题我已做出说明。但请你们注意,我的个人理解并不比任何其他 人更具有权威性。 Q: 我有必要拥有T*镀膜镜头吗?C系列的T*镀膜镜头比普通C系列镜头到底好多少呢? A: 请参阅本文C系列T*镀膜镜头部分。 Q: 在镜头长期不使用时,镜间快门是保持上弦状态好呢还是将其释放好呢? A: 绝大多数用户,包括安塞尔·亚当斯在内,都认为最好还是将镜间快门释放。然而,也有其他一些人指出,带马达的哈苏照相机是自动将镜间快门上弦的,这对快门 并没有什么损害。我的观点是这两种状态并没有什么实际差异。正确地使用镜头比如何存放它更为重要。而且,无论是在工厂里还是在用户手中,许多镜头都是在快 门上弦的状态下长时间存放的(有时长达数年之久)。 Q: 镜间快门镜头长期不用时应该以什么频率来激发快门以保持快门的精确? A: 多数人的意见是至少每个月要进行一次,特别是较低的快门速度。 Q: 镜间快门卡死是怎么回事儿? A: 镜间快门镜头必须在机身和快门都处于上弦的状态下才可以安装或者卸载。解决这一问题的简单而又无成本的办法请参阅Gary Gaugler先生的网页:http:///pw_tech/hassy_unjam.html
Q: 我从镜头外面看到里面已经关闭的快门时,通常会发现有一个快门叶片的顶角弯折了,我该怎么办? A: 没什么可担心的,在设计上就是如此。
Q: 有必要购买SWC系列或者40MM镜头吗? A: 这一问题绝大多数都是由于将新型的40MM CF FLE(浮动镜片)镜头与使用CF型Biogon镜头的903SWC型或者其他SWC/M型进行对比而产生的。在两者之间做出决定是非常困难的,最终的选 择也带有很强的个人偏好。我相信,SWC型的镜头在光学性能上仍然比40MM镜头有优势,尽管与采用了浮动镜片的新型40MM镜头相比这一优势显得很微 弱。青睐40MM镜头的用户最主要的观点是认为它更适于快速摄影(与风景摄影和建筑摄影相比较而言),还可以反射取景,成本也略低于SWC。但是,如果需 要通过镜头进行精确调焦,SWC的用户也可以使用毛玻璃调焦屏和取景放大器。我个人的观点是你可以先租借这两种不同的机身和镜头,使用一段时间后再决定哪 一种更适合你的需求。 Q: 150mm CF和180mm CF镜头哪一个更适于拍摄肖像照? A: 许多用户认为180MM CF镜头是哈苏最锐利的镜头之一。事实是,即便与大名鼎鼎的100MM F/3.5 CF Planar镜头进行MTF曲线对比,这款镜头也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即便如此,150MM CF镜头也足够锐利了。所以真正能决定这两款镜头取舍的标准也就是其焦距对构图的影响哪一个更适合你的习惯。例如,180MM镜头可能不用增距镜也能满足 你拍摄满框“大头照”的需要。所以,我的观点还是先借来用一用吧!
3. 快速选择指南 ————————- 首次购买哈苏中片幅相机的用户可以将下表作为一个快速指南,它将哈苏镜头与机身的配套关系说得很清楚。 但是,为ArcBody型配套的镜头不在此表内,我们将在后面讨论这种特殊镜头。 例如,我们从下表可以看出:哈苏200F系列机身的用户可以选择FE系列镜头以享受200F系列机身带来的全部自动功能,但他们也完全可以毫无问题地选择使用CF系列镜头。 下表将使用如下符号: – :表明机身与镜头无法配套使用; OK :表明机身与镜头可以配套使用; E :表明机身与镜头可以配套使用,同时还可以选择使用焦平面快门或者镜间快门; 使用的后缀: -b :表明该镜头无法完全使用机身的所有功能; +l :镜头的某些功能在机身上无法使用;
___________________ 镜 头 _______________ || / \ 机身型号 || 1600F, | C C T* | | | FE | | | || 1000F | 501C CB | CF | F | (TCC) | CFE | - V —–+——–+————-+——–+——–+——–+——-| | | | | | | | 1600F, | | | | | | | 1000F | OK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0C | — | OK | OK | — | — | OK+l | | | | | | | 1| -+——–+————-+——–+——–+——–+——-| | | | | | | | 2000FC | — | E-b | E | OK | OK+l | OK+l | | | 2 | | | 1| 1| -+——–+————-+——–+——–+——–+——-| | | | | | | | 200F | — | E-b | E-b | OK-b | OK | E | | | 2,3 | 3 | 3 | | | -+——–+————-+——–+——–+——–+——-| | | | | | | | 202FA | — | — | OK-b+l | OK-b | OK | OK+l | | | | 3,4 | 3 | | 4 | ———————————————————————| SWC,900 | 所有SWC系列均采用固定不可更换式38mm f/4.5 Biogon镜头 | ——————————————————————— 注释: 1.某些镜头上的电子数据触点在500C和2000FC型机身上没有任何作用。 2.将C系列和CB系列镜头置于B门用在焦平面快门的哈苏机身上时,只有上弦后焦平面快门才能处于打开的状态,否则一直是关闭的。 3.这些镜头与机身之间不能进行电子数据交换,尤其是它们不能提供镜头的光圈设置信息。 4.202FA型与200F系列的其他型号不同,它不能使用具有镜间快门的CF或CFE型镜头,而只能使用F型镜头和焦平面快门。
4. 1600F型和1000F型机身配套镜头 ————————– 最早的哈苏机身和镜头与后期的哈苏系统不能匹配使用。这些镜头是为采用焦平面快门的1600F型和1000F型配套生产的。1600F型于1948年正式 推出,1949年投放市场。1000F型稍晚一些于1953年推出并投放市场。这些镜头只能用在1600F型和1000F型机身上,后期的2000FC型 和200F系列都不能使用这些镜头。 最早的一款标准镜头是Kodak 80mm f/2.8 Ektar,其后改为Carl Zeiss 80mm f/2.8 Tessar镜头。除了蔡司公司以外,其他镜头制造厂商也曾为1600F型和1000F型制造过配套镜头。 这些镜头的特点是没有快门速度调节环,而且在某些型号上也没有光圈环。调焦环和光圈环有圆滑的外齿。作为特例,80mm f/2.8 Tessar镜头是镀铬镜身,但滤镜接环却是黑色的。 1600F和1000F型配套镜头详细数据: 焦 距 最大光圈 结构类型 ——— ———— ———- 60mm f/5.6 Distagon 80mm f/2.8 Ektar 80mm f/2.8 Tessar 135mm f/3.5 Ektar 135mm f/3.5 Sonnar 250mm f/4 Sonnar 250mm f/5.6 Sonnar 这些镜头生产于1948-1957年间。
5.C系列镜头 ———— 随着1957年500C型机身的推出,哈苏为其开发了C系列镜头。它配备Synchro-Compur型镜间快门,不但可以用于1957年至今所生产的所有500C系列机身上,而且,将快门置于B门时,还能用于所有2000FC和200F系列机身上(202FA型除外)。 随501C型机身而推出的C型镜头其实与后来的CF系列镜头无论在内部结构上还是在光学设计上都是一样的,只不过比CF系列镜头少了几个控制装置。这款镜头将在后文谈及。 以下是C系列镜头的共同特性: 快门速度为1秒-1/500秒,有B门。在B门的旁边,有一组以绿色标识的4至125的数字,它不能作为快门速度来选定,其作用是根据不同的EV值为用户 提供一个B门曝光的参考时间(在本文中我将其称为“绿色完整秒时刻度”-译注),在附录B中会给大家提供一个例子。正常情况下快门速度和光圈调节是联动 的,因此无论调节改变快门速度还是光圈都不会导致曝光EV值的变化。如果想改变曝光EV值,可以推开解除联动锁再调节光圈或快门速度。 C系列镜头具有可随光圈调节而变化的景深表,有两个红色箭标指示景深范围,红色箭标的位置与光圈调节联动。镜头最高闪光同步速度为1/500秒,在镜身左 侧有一个小拨杆,用来选择进行X电子闪光灯或者M闪光泡拍摄。此外,还有一个V门,是大约为8秒延时的自拍机,在选定或取消自拍机时,必须按住一个附加的 锁定拨杆。必须在镜头上弦后才可以设置自拍机。 通常在取景时,镜头光圈是处于全开状态的。镜身的右侧有一个收缩光圈的拨杆(也就是景深预视拨杆),如果先按动这个拨杆收缩了光圈,当你再选择全开光圈, 镜头会自动取消收缩光圈的操作,此时无论你选择的光圈是多少,取景都处于光圈全开状态下。在任何情况下,给镜头快门重新上弦后光圈都会自动打开。如果你把 镜头安装在机身上,那么你在机身上完成过片和重新上弦后光圈也会自动打开。最早期的C系列镜头没有设置这个景深预视拨杆,为Superwide型机身配置 的Biogon镜头也没有这个装置。 C系列镜头在500C系列机身和采用焦平面快门的机身上都可以使用,其镜身外表是光滑的白色镀铬层,在1970年代开始生产黑色镜身产品。镜头的调焦环和 快门速度环都有圆滑的防滑齿,镜筒上蚀刻有“Synchro-Compur”字样。调焦环位于镜身后部,快门速度环在前面,EV值刻度是红色的。 镜头详细资料: 早期的C系列80mm Planar标准镜头在取景时光圈不是全开的,除非你选择了f/2.8的光圈,否则它的光圈在取景时大约处于f/3.5档。 早期的120mm S-Planar镜头具有f/32的最小光圈。 30mm f/3.5镜头和350mm f/5.6镜头于1973年推出。 在外形尺寸上已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500mm Tele-Tessar望远镜头,在1977年之前的产品还具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硕大的调焦环。 这些镜头绝大部分都是黑色的,一些早期版本的快门和光圈环周边区域是镀铬白色的。 C系列镜头数据: 焦距 最小及最大光圈 近摄距离 滤镜口径 结构类型 —— ———— ———- ——- ———- 30mm f/22 - f/3.5 0.3m 26 Distagon 40mm f/32 - f/4 0.5m 104 Distagon 50mm f/22 - f/4 0.5m 63 Distagon 60mm f/22 - f/4 63 Distagon 60mm f/22 - f/5.6 63 Distagon 80mm f/22 - f/2.8 0.9m 50 Planar 100mm f/22 - f/3.5 0.9m 50 Planar 105mm f/32 - f/4.3 1.8m UV Sonnar 120mm f/32 - f/5.6 0.95m 50 S-Planar 120mm f/45 - f/5.6 0.95m 50 S-Planar 135mm f/45 - f/5.6 0.53m 50 S-Planar w/皮腔 150mm f/32 - f/4 1.4m 50 Sonnar 250mm f/45 - f/5.6 2.5m 50 Sonnar 250mm f/45 - f/5.6 2.8m 50 Sonnar Superachromat 350mm f/45 - f/5.6 5.0m 86 Tele-Tessar 500mm f/64 - f/8 8.5m 86 Tele-Tessar 140-280mm f/32 - f/5.6 2.5m+macro 93 Schneider Variogon 该系列镜头在1957年至1970年代之间生产,并逐步被采用T*镀膜的C系列镜头所取代。其中某些镜头,比如105mm UV Sonnar镜头,只有C系列的非T*镀膜版本,也就是说,该镜头从未生产过采用T*镀膜的版本。
6.C系列T*镀膜镜头 ————— 该系列镜头从光学结构上来说与没有T*镀膜的C系列镜头是相同的,唯一的区别就是为了减少眩光和改进反差而为镜片表面加上的六层镀膜。T*镀膜并非只是蔡司公司为哈苏所定制的镜头所独有,蔡司公司为其他照相机配套生产的多层镀膜镜头也都采用 “T*”的标志。 很多人经常问起C系列镜头有无T*镀膜在成像上到底有什么差别。对这个问题比较一致的回答是:在没有眩光并采用合适的遮光罩的拍摄条件下,C系列镜头的成 像在反差上只比它的对手C系列T*镜头稍逊一点儿,实际上在某些拍摄场景中这种差别真是难以察觉。但是,当存在眩光光源时,特别是使用广角镜头时,有T* 镀膜的C系列镜头成像质量明显要好一些。 C系列T*镀膜镜头除了最早期的一款是光滑的镀铬镜身外,其余均为黑色镜身。镜头的调焦环和快门环都有圆齿,在镜身的侧面蚀刻有“Synchro-Compur”字样。 采用T*镀膜的镜头以红色字母“T*”在镜头的前部标出。随着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会出现下述正常现象:比如从500C型过渡到500CM型,在哈苏的生 产车间里,一些500C型的机身经过改进已经升级为500CM型,但机身上并未标出是500CM型,所以一些最后期版本的500C型实际与500CM型已 无任何区别。同样,尽管并非普遍现象,一些旧款的非T*镀膜镜头在生产车间里经过改进后装配了带T*字样的镜筒也是有可能的。 第一批采用T*多层镀膜的哈苏镜头有30mm、40mm和38mm Biogon几款。80mm f/2.8 C T*镜头于1974年晚些时候推出。到了1976年底,绝大部分C系列镜头都已采用了T*多层镀膜。 这一时期生产的140-280mm Variogon变焦镜头没有T*镀膜,因为它是德施耐德公司而非蔡司公司的产品,但它同样也采用了多层镀膜。 C系列T*镀膜镜头数据: 焦 距 最小及最大光圈 近摄距离 滤镜口径 结构类型 ———- ———— ——— —— ——— 30mm f/22 - f/3.5 0.3m 26 Distagon 40mm f/32 - f/4 0.5m 104 Distagon 50mm f/22 - f/4 0.5m 63 Distagon 60mm f/22 - f/3.5 0.6m 63 Distagon 60mm f/4 63 Distagon 80mm f/22 - f/2.8 0.9m 50 Planar 100mm f/22 - f/3.5 0.9m 50 Planar 120mm f/5.6 0.95m 50 S-Planar 135mm f/45 - f/5.6 0.53m 50 S-Planar w/皮腔 150mm f/4 1.5m Sonnar 250mm f/45 - f/5.6 2.5m 50 Sonnar 350mm f/45 - f/5.6 5.0m 86 Tele-Tessar 500mm f/64 - f/8 8.5m 86 Tele-Tessar 该系列镜头的生产年代为1974年至1982年。
7. CF系列镜头 ————- 1982年,蔡司公司将C系列镜头重新设计后推出了CF系列镜头。这次重新设计改进了快门,镜头更易于操作,并增加了F档,使该系列镜头可以与采用焦平面快门的哈苏机身匹配使用。新镜头采用了Prontor型镜间快门。 以下是CF系列镜头的共同特点: 最高闪光同步速度为1/500秒,快门速度为1-1/500秒,有B门。在C系列镜头上B门旁边那一排绿色完整秒时刻度被取消了。在B门的旁边是F档,将 快门置于此档就可将镜头用于采用焦平面快门的哈苏机身。快门环和光圈环改为非联动式,但也可以通过按压一个联动锁将二者联动。该系列镜头取消了可移动式景 深指针,改为用蚀刻在镜筒上的景深表来表示景深范围。CF系列镜头都没有设置自拍机。 该系列镜头在无快门的500C系列机身和有焦平面快门的200F系列机身(202FA型除外)上都可以使用,本文后面有详细介绍。 在通常操作条件下,取景时该系列镜头的光圈是处于全开状态的。镜身的左侧有一个收缩光圈的拨杆,可以将光圈叶片收缩或者将其重新打开。每次曝光之后,快门会处于关闭状态,直到重新给快门上弦后才会打开。 该系列镜头为黑色镜身,快门环和光圈环上都有肋状槽以方便握持。快门环位于镜头的前部,其后是光圈环,调焦环在前二者之后。光圈环显然是为右手操作者设计的,从镜头的左侧控制光圈环显得非常不便。 CF 40mm FLE和50mm FLE(浮动镜片)这两款镜头的最前部设置了一个第二调焦环,可以在近摄时移动前部镜片以优化成像。在40mm FLE镜头上,第二调焦环有三个距离选择档,而50mm FLE镜头的可选距离档有四个。 135mm Makro Planar微距镜头没有调焦环,它是专门为使用近摄皮腔而设计的。配合专用近摄皮腔使用时,它的调焦范围可以从无限远到1:1的微距。 在1989年之前生产的500mm Tele-Apotessar镜头具有8.5米的最近调焦距离。 140-280mm Variogon变焦镜头由施耐德公司代工生产,镜身前部蚀刻有“Schneider Kreuznach”字样,其后就是调焦环(绿色英制距离标示),再其后是变焦环。快门速度环、光圈环和联动锁的设置与蔡司公司的产品是相同的。 CF系列镜头在镜身上蚀刻有“CF”字样和焦距数值。除了EV值和英制距离数值是橙色的,镜身上的其他数字标识都是白色的。所有的CF系列镜头都使用Prontor快门,早期产品的镜身上有“Prontor”字样,后期的则没有。 除以下特例外,所有的CF镜头都采用了T*多层镀膜: 105MM UV Sonnar镜头的镀膜类型在哈苏的文献记载中找不到,很有可能是未镀膜镜头,当然更不是多层镀膜镜头了。 250MM Superachromat Sonnar镜头是一款为了在所有可见光谱——包括部分红外光谱(400nm-1000nm)——范围内达到最佳光学性能而特殊设计的镜头。据说为了在如此宽的光谱范围内达到最佳光学性能,它采用的是单层镀膜。 140-280 Variogon变焦镜头是德国施耐德公司的产品,也是多层镀膜镜头,但并非T*膜。 CF系列镜头数据: 焦 距 最大及最小光圈 近摄距离 滤镜口径 结构类型 ———— ———— ———- —— ——- 30mm f/22 - f/3.5 0.3m 26 Distagon 40mm f/22 - f/4 0.5m Distagon 40mm f/22 - f/4 0.5m 93 Distagon FLE 50mm f/22 - f/4 0.5m 60 Distagon 50mm f/32 - f/4 0.5m 60 Distagon FLE 60mm f/22 - f/3.5 0.6m 60 Distagon 80mm f/22 - f/2.8 0.9m 60 Planar 100mm f/22 - f/3.5 0.9m 60 Planar 105mm f/32 - f/4.3 1.8m UV Sonnar 120mm f/32 - f/4 0.8m 60 Makro Planar 135mm f/45 - f/5.6 1:1 60 Makro Planar 150mm f/32 - f/4 1.4m 60 Sonnar 180mm f/32 - f/4 1.55m 60 Sonnar 250mm f/45 - f/5.6 2.5m 60 Sonnar 250mm f/5.6 3m 60 Sonnar Superachromat 350mm f/45 - f/5.6 4.5m 93 Tele-Tessar 500mm f/64 - f/8 8.5m 93 Tele-Apotessar 500mm f/64 - f/8 5.0m 93 Tele-Apotessar 140-280mm f/45 - f/5.6 2.5m+macro 93 Schneider Variogon 该系列镜头从1982年推出,至今仍在生产。
8. 501C型机身专配C型标准镜头 —————————– 该镜头与501C型机身一同推出,它与CF系列的标准镜头无论在内部结构还是光学设计上都是相同的。它采用了从CF系列镜头上改进而来的镜间快门,与 80/2.8 CF Planar镜头的光学设计完全相同,也采用了T*镀膜。这是一款生产年代相对较近的镜头(1994年),501CM系列机身的一些早期产品也采用了这款 镜头。 该镜头与CF系列的标准镜头有两处不同: 第一,它没有CF系列镜头上那种光圈与快门的联动锁,因此在该镜头上光圈和快门总是需要单独进行调节。 第二,该镜头没有用于焦平面快门机身的专用F档,如果用于焦平面快门机身必须使用B门。 该镜头之所以用“C”来命名,似乎是因为它用在焦平面快门机身上时与C系列镜头的操作非常相似的缘故。遗憾的是,这种命名方式经常让人们把它与C系列镜头混淆。 该款镜头是黑色镜身,镜身上所有的数字标识都是白色的(在CF、F和FE系列镜头上哈苏用红色字体来标识英制距离和EV值)。 该镜头只有此一款: 焦 距 最大及最小光圈 近摄距离 滤镜口径 结构类型 ———— ———— ———- —— ——- 80mm f/22 - f/2.8 0.9m 60 Planar 该镜头在1994年至1997年间生产。由于其本质上就是一款CF系列镜头,只不过做了一些功能上的删减,因此它与廉价版本的501C型机身配套发售时吸 引了不少想拥有哈苏的用户,而且它还不会对CF系列的标准镜头的销售带来什么影响。现在,这款镜头已被新的CB镜头所取代。
9.CB系列镜头 ————- CB系列镜头在1997年秋季推出,当年11月份配用80mm f/2.8 CB镜头的501CM型套机也正式上市。该系列镜头的推出使CF系列镜头有了一个低成本的选择。 CB系列镜头在功能上与CF系列镜头相似,主要有以下几处不同: 80mm f/2.8 CB镜头有6片镜片,比CF系列标准镜头的7片少了一片,而且从哈苏公司公布的该镜头MTF数据看它与CF系列的标准镜头在光学性能上也是有差异的。但 是,这种差异是否会在实际拍摄中很明显的表现出来,还得取决于拍摄主体的特性及底片最终放大的尺寸。 该镜头外观一个与众不同之处是它的调焦环和快门速度环外面包裹着一层具有肋状凹槽的人工合成橡胶类材料。调焦环上不再像以前那样刻有精密的肋状槽,而是取 代以非常特殊的“柱状”凸起,调焦时的手感非常顺滑和迅捷。与CF系列镜头一样,它的光圈环设计充分考虑了右手操作。尽管CB系列镜头也设置了EV值联动 锁,但它的外形尺寸缩减了不少,不像CF系列镜头上的那样显眼。 镜头上的景深预视拨杆经过重新设计,是一种滑动式的拨杆,不像CF系列镜头上的是一种按压式的拨杆。 PC同步插孔设置了一个锁死开关。 该系列镜头没有设置可用于焦平面快门机身的F档,如果要用在焦平面快门机身上必须使用B门。附录A详细介绍了使用方法。 镜头前部安装滤镜的部分改用碳纤维材料制造。 镜头尾部接装于机身的部分是用单块不锈钢材料加工的,而以前的镜头是用四块金属材料加工而成的。 该系列镜头均为黑色镜身,所有数字标识都是白色的。 CB系列镜头数据: 焦 距 最大及最小光圈 近摄距离 滤镜口径 结构类型 ———— ———— ———- —— —- 60mm f/22 - f/3.5 0.6m 60 Distagon 80mm f/22 - f/2.8 0.9m 60 Planar 160mm f/32 - f/4.8 1.5m 60 Tessar 该系列镜头从1997年开始至今仍在生产。
10.F系列镜头 ————- 该系列镜头于1977年推出,是为2000FC系列焦平面快门机身设计的。它与CF系列镜头在结构上相似,只是没有快门而已。 以下是F系列镜头的共同特点: 调焦环位于镜身前部,光圈环在镜身尾部。通常情况下光圈独立于机身上的快门进行调节,但设有联动锁,可以进行光圈和快门联动调节。取景时光圈通常处于全开状态,但具有可以收缩和打开光圈的拨杆。 镜身均为黑色,调焦环和光圈环的外观样式有多种,镜身上蚀刻有“F”字样和焦距数值。 可能所有的F系列镜头均采用了T*多层镀膜,而且比相同焦段的CF系列镜头具有更大的光圈和更短的近摄距离。 50mm Distagon FLE镜头没有设置第二调焦环。 该系列镜头也可以用于200F系列机身,但由于没有电子触点,所以无法使用200F系列机身的电子功能。 F系列镜头数据: 焦 距 最大及最小光圈 近摄距离 滤镜口径 结构类型 ———— ———— ———- —— ——— 50mm f/22 - f/2.8 0.32m 86 Distagon FLE 80mm f/22 - f/2.8 0.6m 50 Planar 110mm f/16 - f/2 0.8m 70 Planar 150mm f/22 - f/2.8 1.4m 70 Sonnar 250mm f/32 - f/4 2.5m 70 Tele-Tessar 350mm f/4 1.9m Tele-Tessar 140-280mm f/32 - f/5.6 1.07m+macro 93 Schneider Variogon 该系列镜头于1977年至1991年间生产。
11.FE (TCC)系列镜头 ——————– FE系列镜头原先被称为TCC镜头,是在1991年推出的专门为200F系列机身研制的镜头。它们与F系列镜头相似,但镜头尾部有四个向机身传递数据的电子触点。 FE系列镜头有以下共同特点: 调焦环位于镜身的前部,光圈调节环在镜身后部。通常情况下,光圈的调节独立于机身上的快门速度调节环,但在镜身上设有一个专门的联动锁,也可以使光圈与快 门联动调节以保持EV值不变。但在选择使用光圈优先拍摄模式时,这个联动锁是无效的。在取景时光圈通常处于全开状态,但设置了一个拨杆可以收缩和打开光 圈。 该系列镜头均为黑色镜身,调焦环和光圈环的外观有多种不同样式。FE系列镜头可以从镜身左侧的“双蓝线”和卡口位置的四个金属触点来识别,同时,在镜身上 还蚀刻有“F”(非“FE”)字样和镜头焦距。所有的FE系列镜头均采用了T*多层镀膜。与同焦段的CF系列镜头相比,FE系列镜头(包括F系列镜头)具 有更大的光圈和更近的近摄距离。 50mm Distagon FLE镜头没有设置第二调焦环。 200F系列机身在光圈全开进行测光时,FE系列镜头可以将光圈数据传递给机身。如果在200F系列机身(比如203FE或者205FCC)上使用非FE系列镜头进行TTL测光,那么要么你临时收缩光圈进行测光,要么就根据光圈对测光值进行适当补偿。 FE系列镜头可以用在2000FC系列机身上,但电子数据传递功能自然就没什么意义了。 FE (TCC)系列镜头数据: 焦 距 最大及最小光圈 近摄距离 滤镜口径 结构类型 ———— ———— ———- —— ——– 50mm f/22 - f/2.8 0.32m 93 Distagon FLE 80mm f/22 - f/2.8 0.6m 60 Planar 110mm f/16 - f/2 0.8m 70 Planar 150mm f/22 - f/2.8 1.4m 70 Sonnar 250mm f/32 - f/4 2.5m 70 Tele-Tessar 350mm f/32 - f/4 1.9m 93 Tele-Tessar
12.CFE系列镜头 ————— 从名称中可以看出来,CFE系列镜头是一款具FE系列镜头的电子数据触点的CF系列镜头。这一特点使用其在200F系列机身上使用时可以进行光圈全开自动测光。 该系列镜头在外观上有两个与众不同之处,一是在镜筒上标有双蓝线(这也是FE系列镜头上的通用标志),另一处是在镜筒前部的两侧各有一个调焦限制钮。这对 调焦限制钮在某些拍摄场合是有用的,比如在进行体育摄影时,摄影师根据被摄物的距离可以用这对限制钮将镜头的调焦范围限制在某一距离范围内,以免在调焦时 超出距离范围而贻误拍摄时机。 该系列镜头上的PC同步锁死开关、景深预视拨杆和快门速度环与CB系列镜头是相同,但F档和F档锁定钮都是橙红色的,不是原来的绿色。 焦 距 最大及最小光圈 近摄距离 结构类型 ———— ———— ———- ———- 350mm f/45 - f/5.6 3.75m Tele-Superachromat 1997年秋季,哈苏宣布推出350mm f/5.6 Tele-Superachromat CFE型镜头。截止本文成稿时,这是哈苏唯一的CFE型镜头。(译注:实际上哈苏总共生产了七款CFE型镜头,包括CFE 40 IF,CFE 40,CFE 80,CFE 120,CFE 180,CFE 250 SA,CFE 350 SA。这七款CFE型镜头的外观和一些功能键的设置也许会与本文作者在本节内的描述相异。)
13.ArcBody机身专用镜头 ——————- 以下摘自哈苏官方网站: 哈苏AcrBody型相机是一款富涵革命性概念的全新相机,它集高度移轴和倾斜调节功能、极为紧凑的机身设计以及友好的用户操控界面于一身。它不但特别适 用于进行建筑和工业摄影,而且也能胜任包括产品广告、风光和自然景物摄影在内多种拍摄需求。此外,ArcBody相机还是一种极富创造力的工具,能给人们 带来印象深刻并极具艺术美感的影像!它的机身后组不但能进行多达28mm的移轴以有效控制透视畸变,还可以进行15度的倾斜以控制景深。德国罗敦司得公司 为ArcBody相机特制了三款可更换型镜头,分别为Apo-Grandagon 4.5/35 mm,Apo-Grandagon 4.5/45 mm和Grandagon-N 4.5/75 mm。 这三款镜头的色散控制得极为出色,扭曲变形也几乎不存在。所有镜片均采用了多层镀膜工艺,确保了成像时极佳的反差和色彩饱和度。如果配用专用的中灰滤镜,在任意的移轴位置整个画面的亮度都非常均匀。所有镜头的前部均采用相同口径的卡口,可以使用相同的中灰镜和滤镜接架。 镜头参数:采用Copal 0型镜间快门,速度为1-1/500秒,有B门和T门。 焦 距 最大及最小光圈 近摄距离 结构类型 ———— ———— ——– ——– 35mm f/22 - f/4.5 0.5m Apo-Grandagon 45mm f/32 - f/4.5 0.5m Apo-Grandagon 75mm f/45 - f/4.5 1.0m Grandagon-N
14.特殊镜头及附件 —————— 1.4X PC-Mutar 这是一款可以进行移轴的透视畸变矫正附加镜,根据配用镜头焦距的不同,该附加镜可以在进行纵向8mm至12mm的移轴调整。该附加镜配合40mm Distagon镜头使用时效果最佳,也可以配合40mm-100mm焦距的镜头使用,但它没有为FE系列镜头设置电子触点。在使用此附加镜时,镜头最大 光圈将缩减一档,镜头焦距要扩大为原来的1.4倍。它有五片镜片,采用了T*镀膜工艺。 1.4XE Teleconverter 这是一款系数为1.4的增距镜,配用此镜时镜头最大光圈将缩减一档。哈苏100mm-500mm焦距的镜头都可以配合此镜使用。该镜具有电子触点,因此它也可以配合FE系列镜头使用。 1.4XE APO Teleconverter 以下内容摘自哈苏网站: 该增距镜专为配合Tele-Superachromat CFE 5.6/350mm镜头使用,可使原镜头变为一款f8/490mm的超级望远镜头,并且丝毫无损于原镜头的光学性能。 2X Teleconverter (也被称为2X Mutar) 该增距镜使配用镜头的焦距加倍,最大光圈缩减二档。它采用了T*镀膜工艺,可以配合除CF 135mm Makro Planar微距镜头以外的所有哈苏镜头使用(在CF 120mm Makro Planar微距镜头功能受限)。它没有配合FE系列镜头使用的电子触点,后来被2XE型增距镜所取代。 2XE Teleconverter 该增距镜与2X型基本相同,但因为具有电子触点所以可配合FE系列镜头使用。采用多层镀膜镜片。 38mm f/4.5 Biogon镜头 这是一款配用于Superwide系列机身上的固定式镜头。它是一款真正的超广角镜头,具有出色的边缘锐度表现。根据生产年代不同,该镜头也有C型、C型 带T*镀膜型和CF型之分,与同时期的其它镜头并无明显差别。最大的不同是由于焦距非常短,使用该镜头时无法进行反射取景,因此它配置了一个外置式的专用 取景器。此外,因为在上弦之后快门一直处于关闭状态,所以在这款镜头上光圈收缩拨杆也就没必要设置了。 第一款Superwide型机身于1954年推出,它配用的38mm f/4.5 Biogon镜头是早于C系列推出的。这个镜头采用Compur型快门,快门上弦与过片不是联动的。此外,它的光圈环和快门环是分开设置的,具有自拍机。 SWC型在1959年至1981年间生产,早期产品的C型镜头外表镀铬,后期产品有黑色外表的,最后期的产品开始采用T*镀膜。 1980年,配用带T*镀膜的C型Biogon镜头的SWC/M型开始生产,1983年转为采用CF型镜头。 1988年以后推出的903SWC型和905SWC型均采用CF型镜头。 镜头指数: 结 构 类 型: Biogon (真正光学广角) 焦 距: 38mm 最 小 光 圈: f/22 最 大 光 圈: f/4.5 最近调焦距离: 0.3 m (12 inches) 景 深: 光圈f/4.5时为3m (10 feet)至无穷远 光圈f/22时为0.65 m (26 inches)至无穷远 快 门: B门, 1秒至1/500秒;各档快门均可以闪光同步拍摄 滤 镜: 63系列(Superwide型,SWC型和配C T*镜的SWC/M型) 或者60卡口系列(配CF型镜头的903SWC和SWC/M型) 60mm f/5.6 MK Biogon 该镜头专门为MK70型测绘专用照相机研制,最近拍摄距离为0.9米。 100mm f/3.5 MK Planar 该镜头也是为MK70型测绘专用照相机研制的,焦点固定于无限远处。
附录A:在焦平面快门机身上使用叶片式镜间快门镜头 ———- 2000FC和200F系列机身既可以使用F和FE系列无快门镜头,也可以使用C、CT*、CF、501C专配、CB和CFE系列具有叶片式镜间快门的镜头。 下面介绍如何在焦平面快门的哈苏机身上使用具有叶片式镜间快门的镜头(202FA型除外,这是一个特例,后面有补充说明): 当你想用机身上的焦平面快门时,将镜头快门置于B档或者F档,然后在机身快门上选择速度。当你想用镜头上的快门时,将机身上的快门置于C档,然后使用镜头 上的快门选择速度。你可这样来简单地记忆:将镜头快门置于F档它就变成F系列镜头了;而将机身快门置于C档它就变成500C系列机身了! 无论选择哪个快门,如果镜头上的快门被置于B档,那么在每次曝光后镜头上的快门将处于关闭状态,直到重新上弦后才会打开。而如果镜头快门置于F档的话,那么每次曝光后镜头快门都是处于打开状态的,是否上弦对其并不影响。 在将镜头快门置于F档或者从F档上解脱时,必须按住镜身上的那个绿色按钮。 没有快门的F和FE系列镜头不能用在同样没有快门的500C系列机身上。 当你在焦平面快门的哈苏机身上选择使用镜头快门时,焦平面快门的作用就像是500C系列机身的辅助快门。因为拍摄时要求这两个快门的释放过程精确同步,所以你必须保证这两个快门都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 在200F系列机身配用FE系列镜头时,在光圈全开进行测光时,镜头可以向机身传递镜头的光圈数据。如果在200F系列机身(比如203FE和 205FCC型)上使用非FE系列镜头进行TTL测光,那么你可以将镜头光圈临时收缩进行测光,否则你就得因为光圈处于全开状态而对测光数值进行适当补 偿。 由于202FA型机身只能使用机身上的焦平面快门,所以除了F和FE系列镜头外,它只能使用具有F档的CF或者CFE系列镜头。根据哈苏官方网站介绍,C、CT*、501C型专配和CB系列镜头都不能用在202FA型机身上。
附录B:如何使用C系列镜头上的绿色完整秒时刻度 ———— C系列镜头上的绿色完整秒时刻度仅仅是一种辅助性的判断依据,它可以帮助你使用B门时确定合适的快门时间和光圈值。如果你根据EV值来拍摄,你可以非常简 单地根据镜身上的EV刻度来选择快门和光圈进行合适的曝光。当你确定了快门和光圈后,也许你会发现某些光圈值所对应的快门速度位于绿色完整秒时刻度区内。 举个例子:根据测光表的读数,你决定要进行一次在f/2.8光圈上快门速度为1秒的曝光(或者说是EV值为5的曝光,反正都是一回事儿)。当你选定了快门 和光圈后,你会注意到有几个光圈所对应的快门速度在绿色完整秒时刻度区域内。因此,你既可以进行快门速度为1秒、光圈为f/2.8的曝光,也可以将快门置 于B门,选择以下组合进行曝光:2秒和f/4光圈,4秒和f/5.6光圈,8秒和f/8光圈,15秒和f/11光圈,等等。最终它们的曝光EV值都是完全 一样的。
附录C:滤镜 ———- 哈苏滤镜的数字编号代表着以毫米为单位的滤镜直径大小。在滤镜的边框上刻有以下信息:滤镜的直径,滤镜系数,颜色,曝光补偿参数。例如,一个边框上刻着 “50 4X O -2”字样的滤镜表明它是一个50毫米直径的橙色滤镜,滤镜系数为4,或者-2档光圈(也就是说开大两档光圈)。 26:这是专门为30mm Distagon鱼眼镜头配置的滤镜。由于该镜头的视角太大,所以在镜头前部无法安装滤镜,只能装在镜头的尾部。该镜头在进行光学设计时就已经考虑到在光路上总是集成一块滤镜,因此通常它总是在尾部安装着一块透明无色的玻璃滤镜。 50:这是一款双卡口的滤镜,主要用于老款的C系列和C系列T*镀膜型镜头,还有F系列的80mm标准镜头。采用双卡口设计使其可以与其他滤镜组合使用。 60:这是最为常见的一款哈苏双卡口滤镜,它主要用于CF系列镜头,也可与其他滤镜组合使用。 63:这款滤镜主要用于老款的广角镜头,有专用的滤镜架。通过转接环,它也可以用于50系列滤镜可配用的镜头。 70:双卡口滤镜,可以和其他滤镜组合使用。 86:双螺口滤镜,可以和其他螺口滤镜组合使用。 93:这是一款安装于镜头遮光罩或者转接环上才能正常使用的滤镜,它不能与其他滤镜组合使用。 104:这是一款卡口滤镜,不能与其他滤镜组合使用。
附录D:推荐读物 ———- 略……… 附录E:购买哈苏二手镜头注意事项 ———- 在购买之前,先确定你的需求:是需要一个接近全新的镜头,还是需要一个有正常使用痕迹的但光学性能和机构功能都没有问题的二手镜头? 首先,对镜头的整体外观做一个评估。即使是一个外观接近全新的镜头,也只是说明它的使用率非常低,由此对其快门的检查则显得尤为重要。而在潮湿地区,长期 不使用闲置的镜头很容易长酶斑。镜头上出现的刮擦痕迹、数字模糊或者是黑色表面漆脱落现象如果不是特别严重的话,则可以考虑其为正常的使用痕迹而非过度使 用所致。要特别注意镜头上的凹痕,特别是在镜片边缘和镜头卡口位置上出现的。同时,位于镜头尾部卡口底座上的快门上弦和快门激发联动装置是否损坏也要特别 关注。你可以轻轻地晃动镜头,绝不能听到丝毫的类似镜片松动而产生的异响。另外,还要注意查看闪光同步PC插口。 第二步,对镜片进行评估。可以带一只小电筒来照射镜片内部,或者至少可以将镜头冲着一个明亮的漫散光源对镜片进行检查。要注意查看内部镜片的长酶、起雾、 脱胶、浮尘颗粒以及刮擦痕迹情况。如果在镜片的镀膜上出现一两处非正常痕迹并不算什么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完全不镀膜的镜片可以将入射光线95%的光量顺 利地传递,而剩余的5%光量因为反射而发散。单层镀膜的镜片可以将反射光量大致减少至1%,多层镀膜镜片则可以将其减少至不到0.5%。因此,在单层镀膜 或者多层镀膜镜片上出现的相对很小的非正常痕迹对反射光或者反差的影响非常非常小,不到1%。 第三步,对镜头的操控部分进行评估。最好将镜头安装到机身上并把胶片后背拿掉,以便能从机身后面直接看到镜头。 ——转动调焦环:应该非常柔顺,没有任何运动不畅的感觉。除了CB系列镜头外,转动调焦环的力度应该比转动35mm照相机镜头的调焦环相对缓慢一些。 ——对无限远处进行调焦:在取景器内注意观察图像情况,如果可能的话,在机身后部装上毛玻璃屏来观察图像更为直观(可以将快门设在B门并将快门打开)。对 最近拍摄距离的成像情况进行检查,如果带浮动镜片的FLE型镜头具有第二调焦环的话,一定注意要将其置于合适的距离范围档上。 ——检查光圈叶片:对于C系列和C系列T*镀膜镜头,将光圈置于非最大光圈的任意一档上并按下景深预视拨杆进行观察,再拉开联动拨杆将光圈收缩于最小档 位,所见到的光圈叶片表面应该非常干净。再将光圈开至最大,从机身后部观察光圈叶片应该是完全打开的。再次收缩光圈(但不要按下景深预视拨杆),这时光圈 叶片应该处于全开或者比全开状态收缩1/2档的位置。对于其他系列的所有镜头,按动景深预视拨杆收缩光圈,检查光圈叶片应该是干净的,然后再按动景深预视 拨杆将光圈打开。请注意,SWC系列机身的镜头和早期的C系列镜头上没有景深预视拨杆。 ——检查快门:建议最后在给快门上弦之前先设定光圈。选择f/5.6或者f/4光圈,在这两档光圈下检查所有快门速度档。从1秒的快门速度开始,逐步阶 进,从机身后部观察每次通光的时间在感觉上应该是以1/2时间递减的。在快门释放的过程中,从1秒至1/15秒档延时器运行发出的声音听起来应该感觉很顺 畅无迟滞。如果可能的话,最好用拍摄反转片(非负片)的方式来评估快门的准确性。 ——检查光圈和快门的联动机构。将光圈置于最小档位,然后从快门的最慢速度到最快速度逐级试试,并换用不同光圈档位。通过机身后部注意观察通光量的变化情况,每次快门的激发光圈叶片都应该按照你的选择准确到位。 ——检查自拍机(C和CT*系列镜头)。选择一档快门速度(最好是1秒档),给快门上弦,然后按下MXV拨杆,将其转到V档位,再激发快门。你听到的自拍机工作的声音应该持续大约8秒钟,然后快门释放。自拍机工作时发出的声音听起来应该非常平顺,没有任何迟滞的感觉。 ——检查快门与光圈之间的联动锁。在C和CT*系列镜头上,快门环与光圈环应该能很正常地联动,将解锁钮拨开光圈环应该能非常平顺地独立调节。在CF、F、FE、CB和CFE系列镜头上,快门和光圈调节环正常情况下是各自独立的,想让二者联动的话必须按下联动锁。 哈苏老款的C型镜头上面带有V、X和M三个标志。
V——镜头自拍档。 X——电子闪光灯专用接座。 M——F型闪光泡专用接座。
使用现在的闪光灯要接在X档的闪光接座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