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隋唐五代(二)

 云趣小集 2019-11-04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隋唐五代(二)

龙泉窑是中国瓷业史上最后形成的一个青瓷名窑,其文化内涵丰富,生产规模极为壮观,是南北两大瓷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典范,是官民瓷业相互关联、相互激荡的结果,是中国青瓷工艺发展的历史总成。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隋唐五代(二)

唐 越窑青釉直颈壶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隋唐五代(二)

唐 越窑青釉八棱瓶

唐代瓷器的发展,形成了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瓷窑系统,一般以“南青北白”概称之。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隋唐五代(二)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隋唐五代(二)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隋唐五代(二)

图源/《长安十二时辰》

瓷器作为日常生活器皿与世代和社会的风尚密切相关。唐代如饮茶之风的盛行,促进了茶具的发展

因为制瓷工艺的改进,瓷制器皿品质的提高,瓷制的实用器皿就大大发展起来并部分的代替了金、银用具。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隋唐五代(二)

唐 青瓷五星盘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隋唐五代(二)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隋唐五代(二)

唐 越窑执壶

唐代的陆上与海上的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促进了瓷器的发展,当时出口商品除著名的丝绸外,瓷器的造型、纹饰也吸取了一些外来的因素

六朝至唐代,我国与西亚各国文化交流频繁,波斯的一种鸟首壶传到我国,影响甚广。

壶的造型既吸取了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造型的特点,又融入了我国传统的龙凤装饰艺术,集塑贴、模印、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于一体,体现了唐代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隋唐五代(二)

唐 青釉凤首龙柄壶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隋唐五代(二)

唐 岳州窑青瓷武俑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隋唐五代(二)

唐 岳州窑青瓷文吏俑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隋唐五代(二)

唐 长沙窑青釉彩绘荷花执壶

魏晋南北朝流行的鸡首壶,在唐代已经不再出现,常见的是一种多棱形式圆柱形短流的执壶。在唐代文献上,称为“注子”,是当时的一种酒器或茶具。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隋唐五代(二)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隋唐五代(二)

唐 越窑青釉执壶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隋唐五代(二)

唐 越窑海棠式杯

和注子一同使用的是酒杯,有高足杯、圈足直筒杯、带把小杯和直接仿制金银器的形式烧制的酒杯,这些器皿共同承载起“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大唐风华。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隋唐五代(二)

碗是唐代生产量最大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器,唐代后期,流行一种身浅、敞口外撇、玉璧形底足的碗,这与唐代饮茶盛行有直接关系,唐代称这种碗作茶瓯。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隋唐五代(二)

唐 青瓷花口碗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隋唐五代(二)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隋唐五代(二)

唐 青釉玉壁形底碗

唐代"茶圣”陆羽《茶经》曾对当时各地瓷窑所产茶碗,作了细致的比较和评论,“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从而得出越窑青瓷最好的结果。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隋唐五代(二)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隋唐五代(二)

唐 越窑青釉花瓣口碗

此外,孟郊、皮日休、陆龟蒙、韩偓等诗人,也都有赞美茶瓯的诗句,给瓷制茶具增添了身价,促进了茶具生产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进。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隋唐五代(二)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隋唐五代(二)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隋唐五代(二)
中国青瓷发展历史脉络考析 · 隋唐五代(二)

图源/《长安十二时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