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窑青瓷的发展历程与时代特征

 云趣小集 2019-11-04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陆龟蒙《秘色越窑》

越窑青瓷的发展历程与时代特征(唐代秘色瓷碗-法门寺出土)

越窑青瓷创少于东汉,是我国古代出现最早的青瓷窑系,烧造地点在浙江上虞、余姚、绍兴一带。

东汉,越窑青瓷器身多采用轮制成型,再粘接器口与底,在施釉方面,早期主要采用的是刷釉,局部刷釉,之后采用浸釉法,器物的上半部分施釉,釉层较厚,胎釉结合较为紧密,很少出现脱釉现象,器型主要仿制汉代的青铜器和漆器。

三国西晋,是越窑青瓷发展的一个高峰期,较之东汉胎体更加厚重,底足主要为平底,不见圈足。这一时期出现的鸡首、羊首、辅首等装饰采用模制法成型,之后粘于器体,在器物的烧装方面,三国时期主要用三足支钉,容易出现支钉深入胎骨的问题。西晋时做了改进,主要采用锯齿口和盂型窑具。

越窑青瓷的发展历程与时代特征(青釉模印塑贴四系罐)

东晋,器物装饰减少,纹饰以弦纹为主,晚期开始采用莲瓣装饰,西晋后期出现的褐色点彩工艺成为流行的时代风尚。

越窑青瓷的发展历程与时代特征(东晋鸡头壶)

南朝、隋代越窑青瓷的生产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唐代,瓷器出现了“南青北白”的繁荣局面,越窑青瓷又得到了发展,早期处于恢复阶段,瓷器胎体灰白而疏松,釉色青黄,有剥落现象,中期太土呈灰、淡灰色,胎质细密紧致,釉层匀净光亮,晚期越窑青瓷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创少了秘色瓷,造型精美,釉层肥厚滋润,精光内敛,如冰似玉。秘色瓷与唐代晚期匣钵的使用和装烧工艺的改进具有很大关系。

越窑青瓷的发展历程与时代特征(唐代越窑青釉八棱瓶)

北宋,越窑仍我三大官窑之一,早期器物造型轻巧秀丽,釉色青绿,纯净而透明,窑具多采用泥条支烧,器物底部有支烧痕,中期,越窑产品质量下降,逐渐衰落。南宋时停烧。

越窑青瓷的发展历程与时代特征(宋代青釉划牡丹纹盘口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