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方法练习

 6huang 2019-11-04
【初级】
一、番茄工作法训练
请用番茄工作法去阅读以下三篇文章,并完成文章后面的练习。在阅读的时候,尽量保持客观。第一、二篇文章的阅读时间尽可能控制在4分钟以内。第三篇文章的阅读时间尽可能控制在8篇文章以内。
第一篇文章
 
与焦虑作战
约翰·D.惠特曼
焦虑是好的,一定程度上甚至是健康的。从进化论角度看,可能正是人类焦虑的本能才使我们能够活到今天。远古时候,人类一般不能跑赢或者打败更大、更快、更凶猛的动物,因此随时保持焦虑,或者能够预期可能发生的危险的能力,有助于人类作为一个种族存活下来。
不幸的是,时代变了,我们的本能却没有改变。大多数人已经不再像祖先一样面临那么多直接的人身威胁和担忧。(此刻,你们中有多少人在时刻担心自己会被洞熊吃掉?)但是调查发现,美国人的平均焦虑水平在提高。这种慢性的焦虑严重时会发展成为焦虑症。在研究者将这种症状命名为GAD(General Anxiety Disorder),即广泛性焦虑症。研究表明,每二十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在某个阶段会受到焦虑症的折磨。为什么有的人容易忧虑,而有的人却能轻松哼唱:“不要忧虑,只要快乐”?科学家认为这涉及很多因素。
很显然,有的人天生容易焦虑。弗吉尼亚医学院的研究者认为焦虑很大程度上来自遗传。后天容易焦虑的人在童年时期就会发展出这种趋势,有的是因为童年发生的令人不安的事件,有的来源于保护过度的父母,,他们给孩子一种什么事情都会导致焦虑的印象。
一个相关因素是生命早期被赋予承担责任的任务。一项调查发现,三分之二的焦虑症患者提到,童年时期他们被要求承担成年人的责任,比如,照顾年幼的弟弟或妹妹。他们认识到,为了获得父母的爱,他们需要留意任何想象的或者真实的危险。
焦虑症的后果就是你越来越焦虑。大脑越焦虑就越失去了区分真实存在的问题和虚构的问题的能力。
如何打破焦虑这一怪圈呢?临床医生会帮助焦虑患者来找令他们焦虑的时刻。例如,一位患者在手腕上戴了个橡皮筋,每次她发现自己焦虑的时候,都会弄断它。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意识,认识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可以使患者更好地区分自己是在为真正的问题而焦虑,还是为了焦虑而焦虑。
医生不会告诉你,治疗焦虑症轻而易举,但是这一有效的治疗方案给我们带来了希望,让我们知道,焦虑症并不是需要为之焦虑的事情。
(约810字)
写下你的阅读时间:________分________秒
 
在做这个环节的练习时,尽量不看原文,尽最大努力回答下列问题。然后预估自己做对的题目数量并将其写入给出的空白处。
 
请判断下列语句是正确的(T)、错误的(F),还是未提及(N)。
____1.焦虑症又称为广泛性焦虑症。
____2.研究发现,大约二十分之一的人在某个时期会受到焦虑症的折磨。
____3.焦虑是人类本能,可以追溯到远古穴居人时代。
____4.女性比男性焦虑的人数更多。
____5.焦虑者并非天生。
____6.让孩子在童年时期承担成年人的责任会导致他们焦虑。
____7.焦虑越多,大脑便越难区分虚构的问题和真正的问题。
____8.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参与到焦虑研究中。
____9.E-GAD(Extreme General Anxiety Disorder)这个术语指的是重度焦虑症患者。
____10.存在有效的疗法可以治愈焦虑症。
 
对照答案,计算正确的个数。
 
参考答案:
1.F
2.T
3.T
4.N
5.F
6.T
7.T
8.N
9.N
10.T
第二篇文章
 
真正的运动员
约翰·D.惠特曼
体育赛事最生动又激动人心的时刻莫过于运动员瞬间变成超人。
这并不意味着举重运动员举起从未有过的重量;或者跳高运动员一跃跳出新记录。有些体育赛事最伟大的时刻与进球数多少和胜利者的速度并无关系,而是在于运动员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这样的时刻太不可思议,太过完美,以至于将其写入小说,都没人会相信这是真的。
创造奇迹的最伟大运动员之一就是迈克尔·乔丹,前芝加哥公牛队的明星球员。乔丹的职业生涯有一长串的高分记录、英雄时刻和精彩瞬间。他在20世纪90年代曾率队拿了六次冠军。
球迷和解说员们猜测1998年会是乔丹的最后一季比赛。然而,那一年乔丹带领公牛队又拿到了各轮比赛的冠军。那次,他们面对的是犹他爵士队,曾经在所有常规赛比赛中战胜他们的队伍。
在乔丹领导下,公牛队在系列赛的前几次比赛中掌控了局面。尽管他们在第六场比赛开始时以3比2的优势领先,但很快势头倒向了爵士队,这要归功于他们的全明星前锋——卡尔·马龙。
但公牛队的乔丹可是个不服输的人。在他充满奇迹的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刻,他做了一系列的动作,将其职业成就推向了巅峰。
在倒计时37秒时,他一个单手上篮得分,将比分掰回至86比85。紧接着,当马龙要在篮下抢占位置时,乔丹悄悄围过去并将其抢断,并运球至篮下,守卫布莱恩·拉塞尔拦住了他,这位巨星停了一下,然后身子左倾,继而转身向右,用假动作成功骗开了拉塞尔。就在一刹那,在剩最后5.2秒时,乔丹将球投了出去,篮球绕篮筐旋转几圈后空心入网,公牛队取得领先。公牛队赢得了比赛,并实现了六连冠。
似乎有太多的话要说:伟大球员在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刻,使出浑身解数实现了超人类的一击。体育世界期待运动员超常发挥,而迈克尔·乔丹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约710字)
 
写下你的阅读时间:________分________秒
在做这个环节的练习时,尽量不看原文,尽最大努力回答下列问题。然后预估自己做对的题目数量并将其写入给出的空白处。
回答下列问题,是正确(T)、错误(F),还是未提及(N)。
____1.体育赛事的最伟大时刻发生在运动员战胜一些看似不可能的挑战时。
____2.迈克尔·乔丹效力于底特律公牛队。
____3.加入公牛队之前,乔丹效力于犹他爵士队。
____4.迈克尔·乔丹带领队伍夺得了四连冠。
____5.在1998年的冠军系列赛中,尽管迈克尔·乔丹势头强劲,公牛队还是输掉了前几轮比赛。
____6.迈克尔·乔丹因为想要更多陪伴家人,所以选择了退役。
____7.在最后冠军赛中,布莱恩·拉塞尔在乔丹运球时,犯规被罚下场。
____8.迈克尔·乔丹被认为是超级球员,因为他也是职业棒球手。
____9.尽管彼此效力的球队互为对手,卡尔·马龙和迈克尔·乔丹是好友。
____10.迈克尔·乔丹在其职业生涯的最后一轮比赛中展现了非常人的技能。
 
对照答案,计算正确的个数。
 
参考答案:
1.T
2.F
3.N
4.F
5.F
6.N
7.F
8.N
9.N
10.T
第三篇文章
快速阅读简史
帕姆·穆兰
2100字
自1925年以来,人们就致力于系统性地提高阅读速度,当时首个快速阅读课程在美国锡拉丘兹大学开设。在写作历史上,受过教育的人们也多次思考如何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在17世纪中期,一个叫作安东尼奥·迪·马可·马格列伯敕的人据传可以快速阅读、理解和记住整卷的书籍。尽管快速阅读课程第一次开设是在1925年,但在那之前这个领域已经有人做了很多研究。
1878年,一位名为艾米列·加瓦的法国眼科医生在无人知情的情况下将快速阅读与他的眼部运动实验结合起来。他发现眼睛以一系列的跳跃(眼睛扫视)和暂停(定位)的方式运动,在读文本的一行时,平均会停三到四次。只有当眼睛定位,也就是视线稳定时,大脑才会识别单词。在加瓦之前,人们以为在阅读时眼睛会停在每个字母,或者至少每个单词上。
他的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视线范围(每看一眼眼睛能够识别出的字词数)比之前想象的更宽广。这一发现是开创性的。如果眼睛一次可以“自然”定位在几个字词上,那我们可能比普遍认为的读得更快些。没过多久人们就开始挑战现有知识,想知道如何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早在1894年,就有关于快速阅读优点和方法的文章发表在杂志上,如《教育杂志》。
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伴随着大规模的公众教育的普及,人们对快速阅读越来越感兴趣。美国的受教育人群比例迅速提高,促使更多的人为工作、学习或者消遣而阅读。这一趋势不但激发了对纸质材料的大规模需求,也促使人们对文本易读性领域进行研究。
传统读物的易读性,即纸质文本的物理特性对读者产生的影响,比如视觉疲劳、阅读速度和理解力等。当出版商们注重纸质材料的质量和外观时,阅读研究者则关注文本的物理特性与其对结果、视觉疲劳、阅读速度和理解力的影响。快速阅读这一概念在那时很少关注视觉和感知因素,而是更多关注如何通过阅读者的努力来提高阅读速度。
快速阅读领域的又一进步是由一个看似不相关的团队完成的:美国空军。他们的发现源于其飞行员的生死体验,也代表快速阅读作为一种现象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接受。军事家注意到有些飞行员不能从远处识别出飞机,这十分危险,所以美国空军和军事家决定必须改善飞行员的视觉灵敏度。
致力于研究视觉灵敏度问题的物理学家和教育专家们发明了一个设备,后来成为早期快速阅读课程的象征:速读训练器。这个设备可以在一个屏幕上以不同的速率闪现画面。实验开始显示飞机的大型画面,然后这一画面不断缩小,闪现的速度也有所提高。他们发现,经过训练,普通人可以仅用五百分之一秒的速度识别出闪现在屏幕上的不同飞机的微小画面。
速读训练器对阅读效率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也因此带动了改进阅读领域的研究。例如,美国空军在飞机上使用同样的方法后发现,在屏幕上以五百分之一秒的速度同时闪现四个单词,训练对象可以完全识别出来。
这一训练清楚表明,通过一定努力,阅读速度是可以得到提升的,而且这种提升是通过改善视觉处理能力来实现的。因此,下一步就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定速方法训练眼部运动来改善阅读。
后来的阅读课程使用速读训练器来提升阅读速度,结果表明读者每分钟阅读字数从200字提高到400字。使用速读训练器的弊端是,课后不用训练器时,对象的阅读速度并未得到明显提高。速读训练器发明后,哈佛大学商学院推出了第一个电影辅导课程,目的在于拓宽读者的视线范围,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再一次关注的焦点在于把改善视觉处理能力作为一种手段。在20世纪40年代,使用训练器来提高阅读速度是当时的趋势,实践表明阅读速度可以提高100%,不过后续的持久效果仍有待证明。
直到20世纪50年代晚期,才出现了一种手提的、耐用的、便捷的设备用来提高阅读速度。这次的研究人员是位温文尔雅的学校教师,名叫伊文·伍德,她致力于帮助后进生提高阅读速度。她不仅革命性引领了快速阅读领域的发展,同时也倾其一生推动阅读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这一革命性的发现某种程度上源自一个偶然事件。伊文·伍德老师一直想弄明白为什么有的人天生就可以快速阅读,于是她强迫自己快速阅读。在快速扫视了几页后,她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不过,她偶然发现,自己的手扫过每一页的动作吸引了眼睛的注意力并帮助眼睛在每一页上更加流畅地浏览。就在这一天,她发现了手可以用来定速,她将这一方法命名为“伍德法”。
伍德老师不单单发现了双手定速法,还将其与自身进行的阅读和学习相关研究中发现的其他知识结合起来,并在1958年推出了一种新的革命性的学习方法,称之为“阅读动力”。
这一方法在犹他大学的“第二十一轮演讲”活动中首度亮相。它是如此卓有成效,以至于师生们焦急地站着排队等候数小时才能等到一个空位。
伍德老师于1959年将“阅读动力”推向大众,并在犹他大学开创和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项目研究。她搬到了华盛顿并开设了第一家伊文·伍德阅读动力研究所,很快,研究所便开到了世界各地。伊文·伍德这个名字成了快速阅读的代名词。1967年,她将自己的业务转手他人了,但自己仍坚持教学。她于1996年去世,享年86岁。
通过回顾快速阅读历史,了解各种趋势,可以很轻易地看出其中一种自始至终都在使用的方法是训练眼部如何有效运动。不论是阅读器,还是电影辅助法,还是双手定速法,这一因素一直到今天都在帮助读者提高阅读速度。
【中级】
孔乙己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都是①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②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③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①“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的酒店格局,展示出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②细说酒菜的蒋倩,说明短衣帮的贫困,又为下文写“九文”“四文”“十九个钱”作了铺垫。
③“踱”字,表现出常山雇主养尊处优、悠闲自在的特征。文中“短”与“长”,“外”与“里”,“站”与“坐”,一贫一富,形成鲜明对比,是为下文孔乙己“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独特形象所作的铺垫。
 
④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掌柜说,样子太傻,怕侍候不了长衫主顾,就在外面做点事罢。外面的短衣主顾,虽然容易说话,但唠唠叨叨缠夹不清的也很不少。他们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看过壶子底里有没有水,又亲看将壶子放在热水里,然后放心:在这严重的监督之下,⑤羼水也很为难。所以过了几天,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幸亏荐头的情面大,辞退不得,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
④字面上说的是“我”的职务,实质上勾画出社会风情。掌柜对长衫主顾唯恐待候不周,对短衣帮则能欺就欺。人心如此势利冷酷,孔乙己的不幸也就很自然了。
⑤卖酒羼水,可见掌柜的奸诈。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什么失职,但总觉有些单调,有些无聊。⑥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⑦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⑥“掌柜”严厉冷酷,“主顾”态度蛮横,暗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酷无情。
⑦过渡句,自然引出下文对孔乙己的回忆。“只有······才······”的句式突出“笑”字,既造成悬念,又笼罩全文。
 
⑧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⑨他身村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⑩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11)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上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12)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的,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⑧这是对孔乙己的总体样貌的描写。“站着喝酒”说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与“短衣帮”没什么不同。“穿长衫”表明他死要面子,硬摆“读书人”的架子,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唯一”写出了孔乙己身份和地位的特殊性。
⑨从外貌描写入手,勾画出一个穷困不堪、好逸恶劳,常遭受欺凌侮辱,迂腐而又可怜的特殊人。
⑩说明孔乙己只不过是众人寻开心的笑料罢了,反映出酒客们的无聊、冷漠。
(11)一个“排”字,极其精当,将孔乙己穷酸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12)“绽”字逼真地刻画出孔乙己急于争辩的神态。“窃书不能算偷”的歪理谬论,足以显示出他内心的虚伪。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13)如是几次,叫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是从不拖欠,(14)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13)侧面描写,交代孔乙己“好喝懒做”的恶习。
(14)又一次揭示孔乙己性格中的矛盾,为下文一再写他“拖欠十九个钱”埋下伏笔。
 
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15)“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16)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道,(17)“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18)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5)人们明知故问,含讽刺意味。
(16)“不屑置辩”表明孔乙己怎样的心态?表明孔乙己内心的骄傲、自负、自命清高。
(17)一生未能“进学”,是孔乙己最大的痛苦和耻辱。“捞”字显示了问话人对孔乙己的不屑和嘲笑,他们认定了孔乙己是个没用的人。“笼”字表现出孔乙己神情变化之快、之大。
(18)回环往复,形成诗一般的节奏,着力渲染哄笑的声浪和快活的空气。笑声迭起,悲凉的意味也就愈加浓烈。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19)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帐要用。”(20)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帐;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21)“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了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19)“我”的心理活动反映了当时社会等级观念的强烈,说明孔乙己在人们心中地位之低,说明了人们鄙视孔乙己的原因。
(20)小伙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他的表现有什么作用?
小伙计才十几岁,但受社会的影响,也有了等级观念。他的心理活动反映了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地位之地,说明了人们鄙视孔乙己的原因。
(21)把毫无用处的“回”字的四种写法当做学问来炫耀,表明他受封建教育的毒害很深。
 
有几回,邻舍的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22)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22)对孔乙己的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写得十分传神,妙在“弯腰”之后,又添一笔,再写“直起身”的动作,“看一看”的眼光,“摇头”的动作,在“不多不多”之后用上《论语》里的句子,将孔乙己善良而又迂腐的特点描摹得淋漓尽致。
 
(23)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23)过渡句。前半句说明孔乙己的存在不过是逗人发笑的笑料;后半句预示孔乙己的悲惨结局,在那冷酷的社会里,他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被戏弄者。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帐,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24)我才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25)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然慢慢的算他的帐。
(24)因欠债才被记起,照应上文“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
(25)借喝酒人之口,只三言两语,就反映出丁举人的凶恶霸道。同样是读书人,境遇却有天壤之别。
 
(26)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27)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28)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29)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30)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31)他从破衣供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26)自然环境描写,渲染悲凉的气氛,为孔乙己的再一次出场作铺垫。
(27)与前面的肖像描写形成对比,孔乙己如此悲惨的境遇,是丁举人的罪恶之果。
(28)“颓唐”写孔乙己的落魄,更加深刻地反映出社会的残酷及科举制度对他的摧残之深。
(29)“跌”显示出其依旧迂腐,更加执迷不悟。
(30)进一步反映了掌柜和围观者的冷漠无情。
(31)“摸”字表现出孔乙己贫困至极,悲惨至极,揭示出孔乙己每况愈下的处境。“用这手走来的”说明他受伤严重,表现了丁举人的残忍霸道,更加凸显了孔乙己命运的悲惨。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32)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33)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32)因欠十九个钱而想起孔乙己,可见掌柜的自私与冷酷。
(33)“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因“十九个钱”而想起孔乙己,说明孔乙己卑贱到了极点。这也体现了掌柜的自私与冷酷,唯“钱”是图。
(34)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34)“大约”是因为没有人关心孔乙己的死活,没有人知道孔乙己的确切消息;“的确”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里,像孔乙己那样的人只有死路一条。用看似矛盾的猜想结尾,留给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更有无穷的悲剧意味。
 
 
【高级】
《山河故人》
《山河故人》影评
爱是七彩光影
1. 山河故人里到乐是最大的迷,他说他不记得妈妈的名字。他不懂中文。可是一个人望着窗外的时候却用山西口音说了一句“能行”,这个能行的的语气是在回答而不是问句,因为当年父亲与母亲视频,涛要自己安排送儿子到上海,父亲问:能行?涛说:我会把到乐安安全全送到你那,行不行,就这!到乐的这句“能行”是一种愤怒反叛的回答。他参加葬礼短暂的与母亲相处,两个人有隔阂和尴尬的亲密,麦穗饺子是母子的亲密时刻。这个画面是许多单亲家庭都有的共鸣。
 
2. 到乐仿佛是刻意忘记母语,也就是刻意忘记母亲,因为母亲亲自把他送走,这种刻意是一种反叛,他从上海回来参加外公的葬礼,涛把他的丝巾摘下扔掉,他又捡回来系上,这是无言的反叛,电影中最明显的是他对父亲的反叛,两个人连争吵都需要翻译,交流也只能用谷歌翻译。虽然生活在澳大利亚10年,可是他的父亲是说中文的,他却不能用中文与父亲交流,这10年不光是涛孤单的十年,也是到乐与张晋生孤单的10年。也许他不是一点不懂中文,只是不愿意去记得,就好比人们不愿意记得最痛苦的经历,压根就不去碰触一样。这是选择性遗忘。
 
3. 随着时间的流逝,选择性遗忘的记忆终究变成了破碎的记忆。到乐对父亲是最情绪化反叛,对母亲和自己是最狠的无言反叛。他记得妈妈的名字“涛”,他面对大海的波涛说出了“涛”,是对母亲想念的呼唤,仿佛大海的那头是母亲。这种想念太复杂,和我们普通人想念母亲决然不同,演员用看着波涛的侧脸和眼神把到乐的所有情绪表达出来,而不是表演。有思念,迷惘,这个画面也体现出了到乐是一个心中没有根的人。此刻却觉得从这个画面一直到涛雪地起舞不只是影片的交代也是影片的高潮,看到这一连串的画面,你会猛然觉得导演在下一盘棋,掉入导演的陷阱中,前面的许多场景都是作为一个铺垫,只为最后给你的心灵一个抨击,你会觉得影片的好多细节都太打动人了,感到震撼。许多电影给观众的是视觉的冲击,而贾科长给观众的是心灵的震撼和抨击,后者不会随着时间而流逝。
 
4. 山河故人引起争议和讨论最大的就是所谓的忘年恋的部分。张艾嘉太美了,岁月只会增加她醉人的魅力。作为90后的女性观众依然被她所迷。这样一个女人出现在一个缺少母爱父爱友爱,一个心中没有根的张到乐面前,怎能不爱上。两个人第一个转折点就是课堂休息中,张艾嘉播放的“珍重”。以到乐被张艾嘉背影所沉迷的神情中,让观众看到开启恋情迷人的背影,看着这个画面敏锐的观众应该会猜到两个人情感的后续,会带着疑问来看两个人的进展,有一探究竟的感觉。趁着叶倩文的珍重,两个人开始交谈,是真正的谈心。
 
5. 2014年涛用了山西到上海最慢的交通方式送别他,母亲告诉他:车慢一点,妈妈陪你的时间长一些。尽管她知道,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却想让路程远一点,时间慢一点,这是一种无力感。涛带着到乐坐在父亲去世前的候车室位置,闭上眼睛,感受这两个她最爱的人的气息。此时珍重的前奏响起,珍重就是离别的开始。告别父亲的同时送别儿子,从此她便是孤独一人。她知道这也许是最后一次与这个世界上最爱的唯一的亲人相处,她是一个倔强又坚强的女人,在绿皮车的卧铺上,与儿子一起听这首珍重,用这个方式与儿子道别,制造属于母子的记忆。把象征着家的钥匙交给儿子,不管你走到哪里,你都是我的孩子,永远有个家,有个母亲在等你。钥匙是这对母子唯一的纪念物品,一直挂在到乐的胸前,与到乐经常丢失与父亲居住的“家”的钥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此每个人天各一方。
 
6. 到乐以这首歌开始,随后的多处细节,他魂绕在母亲的错觉和儿时破碎的记忆中,是迷恋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此孤独的两个人,有了似曾相识的感觉,彼此依靠,为什么不能相爱!人与人之间的感觉,大多就是那种一见如故,似曾相识,相识便是故人。因为对一个人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由迷恋而爱上。有很多人觉得是因为他缺少母爱,有恋母情结。我相信这就是纯粹的爱,不涉及恋母情结。2025年在未来,我相信在未来的时刻,没有人歧视同性恋,妄议忘年恋。那就是平凡普通的爱情。爱情是最纯净的情感,没有人有资格用恶毒的语言来攻击。
 
7. 张晋生,是一个聪明的商人。在最合适的时机买入一个撑不下去的煤矿,以此发家,在煤矿撑不下去前卖掉,跑到上海做风投,最后来了一个完美脱身跑到了澳大利亚。他的行为就是一面镜子。他在生意上一直都选择了最好的时机。他从影片出场一直是西装革履,最后却回归了素衣,这是移民族对祖国的情怀。在生意和金钱上,他是成功的。人生是否失败,标准太多,无法评定。他不懂英文,居住在澳大利亚的海景房里,跟自己的儿子无法交流,偶尔跟许多与他相同的华裔聊天,回到家里拿着自己的手枪,喝着家乡的汾酒,抽着烟看着墙上的黄河颂,没有敌人也没有亲人。唯一的亲人与他无法交流。他心中想着自己的家乡,却没有了根,他回不去了。
 
 
8. 梁子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过着最平淡的生活。他得的是尘肺病,现实中多年旷工大多数都会有的病。他失恋之后负气出走,扔下钥匙,扔下钥匙就代表了誓要永不回归故土的决心。却在多年之后生病不得不为了借钱归来,笼子里的老虎,是心如猛虎却也无能为力,不得不拜倒在现实面前。没钱看病,真的是许多普通家庭面对的现实。现实中有很多家庭因为一场病花掉了多年积蓄。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当年走的时候说过永远不再回来,多年之后,他不得不接受涛的帮助,人在现实面前只能低头。
 
9. 涛养的狗,按照影片的时间和狗的寿命算,这应该是两条同样颜色的拉布拉多。为什么要养两条同样颜色的拉布拉多,也许第二条狗在她的心理依然是张晋生送给她的那条。思念,和不舍。虽然是一个倔强的女人,通过两条狗显示出了她的脆弱与恐惧,她害怕自己一个人。总要有熟悉的东西来替代,狗是唯一不会离开她的伙伴。当年在张晋生的车里,刚抱回来的小狗,涛说这个狗的寿命是15年,晋生说,那时候咱们都四十岁了,那时候热恋中的两个人,他们想象的是15年以后,两个人幸福美满的生活。
 
10. 而狗的寿命还没有终止的时候,两个人已天各一方。不需探究两个人为什么离婚,当两个人追求的生活、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的时候,再强大的爱情也抵不过时间的流逝,人生聚散终有时。她的经济实力完全可以去到澳大利亚看自己的儿子,可是她不愿意离开故土。为什么不离开故土,我能理解,无法用语言形容。仿佛哪一种语言用来形容人类的故土情怀,都显得太过单薄了。这个答案在每个人的心里。
 
11. 影片两处的扛刀少年,第一处是扛刀少年走天涯,预示着涛、晋生、梁子三人将各奔天涯命运的开始。第二处就是2014年,扛刀少年回归故土,梁子得病回家,涛和晋升离婚,这时候是影片45分钟,出现了片名,山河故人。山河依旧,故人不在的开始。
 
12. 飞机忽然降落,势必有死亡,2014年梁子走在同样的路口,有一对母子在烧纸,这是一种祭奠方式,2025年到乐打工的餐厅,那群华裔,也是纪念死去的亲人家属。缅怀与祭奠不会随着时间而改变。
 
 
13. 贯穿影片的钥匙,钥匙有家的意思,也有秘密的意思。对于到乐来讲,钥匙是他和母亲唯一的纽带,是他唯一的归属,从不离身,也是他不会轻易对别人讲的心事。梁子离开前扔掉了钥匙,也表示了他的决心。
 
14. 饺子,饺子是北方许多家庭每逢年节餐桌上都会有的食物,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顿饺子,享受天伦之乐。仿佛只有家人最亲密的人才会一起吃饺子。年轻时,涛和梁子一起吃饺子,张晋生因此吃醋。到乐和母亲短暂的相处时,母亲为了他特意包了麦穗饺子,吃个麦穗长个大高个儿,生活化又接地气的的场景。结尾处,涛又包了饺子,导演给麦穗饺子一个特写,相信许多看到这个麦穗饺子漂泊在外的人,都会想念家乡和亲人吧。
 
15. 到乐和父亲语言沟通有障碍,是不是在影射着许多家庭的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有障碍。现状是,即便没有语言障碍,也依然不懂对方在说些什么。大多数人爱的方式有问题,交流有问题。
 
16. 结尾处,涛的雪地起舞,是倔强的屹立不倒。看这个背影时心里难受到极点却哭不出来。让人深思这是否是许多家庭的现状。
 
17. 涛是一条主线,所有的故事都是随着她的命运而走,到乐是结果,不是结局。
 
18. 整部电影的演员都没有夸张的表演痕迹是最打动人的。涛的雪地起舞无人能及,是最美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