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我要什么 只好跟着别人的脚步走”
前段时间,英语培训巨头之一韦博英语跑路了。 如果你没听说过韦博,你肯定也听说过英孚、美联、华尔街英语,他们4家曾并称为“英语培训四巨头”。 即使你没有在任何一家上过英语课,你也一定在大街上被人拦住问:学英语吗?
韦博的英语课程非常昂贵,有多贵呢?比如144小时的线下课程,价格36800元,一次性交齐,平均一小时255块钱。
韦博北京校区被黑的学费至少3000万,成都2000多万,上海4000多万,全国数万学员“牺牲”的学费至少上亿。
北京的一个华尔街英语学员,在被销售员强大的话术洗脑之后,分3次交了163300元的学费,逼得家里甚至开始卖房给他还债。 投入大量金钱学习英语的人中,大部分都是在校大学生和刚参加工作的人。 类似韦博的英语学习机构,善于使用强大的话术让他们信服:不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就没法找到好工作,就没法有一个成功的人生,就只能当一辈子翻不了身的咸鱼。
在庞大的“学英语”人群的背后,我看到了大多数人心里的浮躁和焦虑。
刚毕业时,多数人都会陷入迷茫期,由于前20年的按部就班,突如其来的自由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有的人像无头苍蝇但不想落后于人,只能亦步亦趋跟随身边的人; 有的人珍视这份难得的自由,一毕业就朝着自己梦想的方向前进; 有的人愣在了原地,苦苦思考人生意义却无果,陷入了郁郁寡欢的境地。 艾瑞克森认为,青年期到成年期的过渡,需要人发展自我同一性。
通俗来讲,自我同一性就是把自己“众多的人格”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人格。 是个体在寻求自我的发展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
而一些没有成功建立同一性的人,他们没有对有关自我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过自己的思考,他们自我投入的目标、价值、信仰反应了父母或其他权威人物的希望。
这是同一性形成过程中的一种中断,是过早地将一个人的自我意向固定化,从而阻碍其他发展的可能性。 因为习惯了被动地应对生活,面对自由时反而无所适从了。
现在有一大部分人,他们好像很难理解自己想要什么。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跟着别人的脚步,仿佛没有自我的意识,极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找到自己想要的”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所以有人会说,他们“活得不明白”。
到底,如何才能活出通透的人生?如何准确找到自己的“使命”,有意义地度过这一生?
19岁的他 展示了什么是通透的人生
最近上映的《少年的你》,让00后的四字弟弟又回到了大众视野。
刚满18岁的易烊千玺展示出了惊人的演技,在诸多的特写镜头里,他脸上最细微的表情都被放大,他的眼神比他的台词更会说话。 早在今年暑期的时候,易烊千玺就凭《长安十二时辰》爆火了一把。这还不够,他还在《这就是街舞》担任队长,并且带领团队获得冠军。 雷佳音对他的评价是“有本事但不喧宾夺主”。
在《少年的你》发布会上,编剧张继对他的评价是:“你是一个演员,不是一个偶像”。
易烊千玺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是什么样的人。
其实从小时候开始,易烊千玺就没什么自主选择权。由于他是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孩子,从小就被母亲安排参加各种兴趣班。 中国舞、民族舞、现代舞、拉丁舞、街舞、魔术、葫芦丝、手风琴、声乐、架子鼓、书法、变脸,一个个换着来,最终留下来的长期爱好就剩跳舞和书法。
刚出道的两年,他依然处在被安排的境地,只不过安排的人从妈妈变成了公司。
他自己回忆说:「如果是2014年、2015年,你问我,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那会肯定说不出来的。2017年那会差不多才知道我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会特别喜欢(自己)。」
但最近几年的体验、沉淀与审视,让他更清楚自己是谁,想要做什么。
他将全部身心投入演戏与舞蹈,业余时间,他有着一些“老干部”的兴趣爱好,比如练书法,做泥塑,盘核桃......与同龄人的活泼热闹不同,这些都是需要人沉静下来的爱好。 说起展望未来,他给十年后自己的一句话是:你是在做自己觉得不错的事情,没有受到外界任何影响,这是最成功的状态。
“没有受到外界影响”是一件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困难的事。 因为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关系的包围中,他人的每一个行为、每一句话,都可能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影响。在这个功利且变化迅速的社会里,我们很难不变得浮躁且焦虑。
而易烊千玺身上有一种珍贵的特质,那就是他坚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并着手去尝试。无论他选择了做什么,他都会坚持下去。
一个18岁孩子的爆发力,恰恰在于他对自我的清晰认知与发展。 找到自我是尝试、探索与整合的过程
要如何找到自我并坚持自我,是一场需要用一生去体验的英雄之旅。
荣格将自我的终生心理发展称为个体化。个体化的关键就是要经历分离与合体的过程。 太长不看版: 1、与你的社会角色进行分离 - 克服父母和文化环境所施加的影响,脱去“人格面具虚假的外包装”。 2、察觉你人格的多面,并整合你的人格特质 - 整合为迎合外界期望而压抑的部分 - 整合你人格中的异性气质 1、第一步就是要与人格面具所分离。 人格面具就是我们与人交往时呈现出的形象。在不同环境下,人会带上不同的人格面具,例如,与父母相处的时候戴的是一幅面具,与朋友相处的时候戴的是另一幅面具。
但如果一个人过分热衷和沉湎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过分认同人格面具),他可能会误把自己的社会角色看作是自我本身。 如果达不到自己预期的标准和要求时,他会深受自卑感的折磨。
当你过于执着要扮演好一个好学生的角色,你就会拼命朝这个角色所要求的一切目标靠近: 好学生门门考第一; 好学生绝不旷课迟到; 好学生在毕业后一定会找到一个高薪的好工作; 好学生在事业稳定后才谈恋爱......
这时,人很容易被社会角色所绑架,而无法成为真实的自己。
成为真实的你,使内隐的自己清楚明白地显露出来,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用荣格的话来说,这意味着要克服父母和文化环境所施加的影响,脱去“人格面具虚假的外包装”。 放弃自我防御,努力认识自我的不同面,让自己不同人格之间达成和解。 ![]() 2、分离过后,你需要达成合体。
合体的过程,即是整合你人格的多面的过程。
除了人格面具,人格里还有阴影(为迎合外界期望而压抑的部分)和男性和女性气质的部分(阿尼玛和阿尼姆斯)。
阴影即是为迎合外界期望而压抑的部分,是不符合他人期待的部分。由于它的存在,人类可能形成不道德感、攻击性和易冲动的趋向。
男性心中的女性意象阿尼玛,和女性心中的男性意象阿尼姆斯,都属于一个人内隐人格的一部分。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雌雄同体”,即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异性的某些特质,人的情感和心态同时兼有两性倾向,只有两性之间协调和和谐,人格方趋于健康发展。
一个在丈夫面前温柔的女性,在事业上也可以叱咤风云。一个在下属面前刚强果断的汉子,也可以嚎啕大哭,孤单无助。
当人格的多面之间存有良性的互动时,一个既健全又独具个性的人格,会在各种心理的对立面协调统一中产生。
觉察自己身上未被发现的部分,拥抱你人格的多面特质,当你学会与它们共存,甚至配合之后,会激发出内心极大的力量,帮助你达到自我实现。 可能有人会说,当我压根不了解自己的时候,何谈分离与整合?
要“认识你自己”,一定要经历尝试、探索与整合的阶段。
你喜欢什么,适合什么,你到底是谁,这些都需要在你与人的互动,与自己的互动,寻求新的体验时,逐渐看清背后一以贯之的信念与价值是什么,定义你的是什么。
而自我是同时具有稳定性和灵活度的。
在人生某个时间段,你可能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自我认知,这个稳定自我帮助你应对你目前相对稳定的环境。
但当原有认知与新环境所冲突时,你会重新获得思考自己是谁的契机。 在这种时候,也不必惊慌,经过思考之后,你获得的“新自我”会带着你经历更多人生的惊喜。
对荣格来说,寻找自我是一生的事,这是一场将自我整合与分离的英雄之旅。 欧文·亚隆说过一句话:
如果你还在被动地应对生活,对自我和人生都依旧迷茫,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成为你的英雄之旅的启程。 18岁的易烊千玺已经踏上了他的旅程,我想你也可以。 作者简介:Tanny,月旅主笔团。可达鸭的持有者,严肃心理学爱好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