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坤易方达中小盘基金经理

 xiaqiu2000 2019-11-04

一、张坤简介

清华大学研究生学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2008年7月加入易方达基金管理,任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2012年9月28日起任基金经理。

目前管理四只基金:

易方达中小盘(110011),规模173亿(2019三季报,下同),机构占比16%。张坤的代表作,也是易方达的名牌基。

易方达新丝路灵活配置,规模102亿,之前是张坤和宋昆管理,有很明显的宋昆管理痕迹。现在是张坤和祁禾,没有机构持仓,不够纯正,不推荐。

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005827),2018年新发行的基金,规模67亿,机构占比6%。可以投资港股,目前港股占比40%。

易方达亚洲精选股票(118001),QDII基金,不包含A股,酒精度为0,规模5.3亿,机构占比48%,偏向互联网,前十持仓高达87%。

业绩:张坤任职易方达中小盘基金经理后,取得了324.95%的收益,这只基金近3年、近5年都位列偏股主动型基金前十名,今年以来业绩60.16%。这个成绩真是太牛逼了。

易方达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也是最强的基金公司,有强大的投研实力和完善的考核机制。

二、张坤的投资逻辑

中国信奉股神巴菲特的基金经理特别多,要说最虔诚的信徒,一定是张坤,践行的最好的,也是张坤。

张坤在大学期间学习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时就热爱投资,读到巴菲特的书后深受启发,研究生毕业后,进入易方达工作。算是在巴菲特的引领下踏入公募基金行业了。

担任基金经理后,张坤的投资也表现出极强的“巴菲特风格”——长期持有伟大的公司,陪伴公司一起成长。热爱阅读、深度研究、集中持仓、极少换手、避免亏损等等,一会儿我会详细介绍。

张坤在各种访谈中也说,自己把巴菲特的投资方法视为灯塔。甚至在张坤每年的投资随想里,谈到的基本上也都是巴菲特的理念。(张坤文章合辑附后)

张坤:“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往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硕士阶段学生物的时候,导师告诉我们,做实验的过程中,把实验标准流程做好之前,不要自作聪明改变流程。对我来说,巴菲特的投资体系就是那套'标准实验流程。”

1、精选高ROE、ROIC、强竞争优势的伟大公司
张坤的选股逻辑基本上跟巴菲特一样,只不过A股时间短,筛选的指标要求低一些。步骤是:

第一步,在过去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比如过去5至10年,企业平均ROE、ROIC要在10%以上。A股中这样的公司大概只有600来家,占比约20%。

第二步,剔除掉高杠杆的公司。张坤不喜欢商业模式上有大量负债的、重资产的类公司,偏好于依靠自身诚实经营积累起来的、内生性成长的公司。

第三步,排除掉行业中市场地位比较低的、议价能力不强的、营运资金很大的企业。张坤2019年三季报持仓情况↓

张坤:“目前中国大约有200家优秀的上市公司,其中约有100家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约50家在港交所上市,还有30至40家在美国市场上市。这些公司将会成为非常稀缺的标的,随着资本流动越来越畅通,这些标的未来注定会成为投资者抢购的对象。

对投资来说,复杂的投资逻辑不一定比简单的好,尝试跨七尺高的栏未必比跨一尺高的栏获得的回报更高。

投资的本质即是分享企业的成长,股票市场提供了这个平台。我们只需买入优秀公司的股票,不用做其他任何事情,就能分享这些杰出企业家辛勤工作创造的财富,这是多大的幸运!”

2、非常看重商业模式

沃尔玛麦当劳可口可乐其实都是生产普通产品的公司,他们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有优秀的商业模式。

张坤非常看重企业的商业模式和创造自由现金流的能力。他不喜欢商业模式上有大量负债的重资产类公司,喜欢那些依靠自身诚实经营积累现金流成长起来的、内生性成长的公司。

他认为,巴菲特最厉害的就是对企业商业模式的洞察。他说,如果未来有幸能见到巴菲特本人,他很想问问巴菲特对于企业商业模式的理解。

张坤:“巴菲特谈到科技巨头时指出,这些公司的增长几乎不需要固定资产,也几乎不需要运营资金,这是很神奇的商业模式。不得不感叹股神对商业模式理解的一针见血。的确,科技巨头最重要的资产是无形资产,例如数据和网络效应等。相比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构筑的壁垒更容易形成马太效应,一方面让对手难以进攻,另一方面积累了巨大的自由现金流。”


3、将公司研究做到极致

张坤和巴菲特一样,非常重视阅读,认为阅读甚至比调研更重要。他大多数时间和精力都是放在阅读上。

针对标的池中的公司,他会花大量时间去研究,“把公司研究做到极致”。为了对行业和公司理解透彻,他每年会阅读800-1000份公司的年报,认为年报是最客观的反映企业历史成绩单的资料,也会读几乎所有可以找到的深度报告、相关人物传记以及一切能和公司关联的资料。

张坤:“实地调研大多以被动接受上市公司想要传递的信息为主,带有一定的倾向性,不能完全反映真实。通过大量阅读资料、不断交叉验证,方能去伪存真:“魔鬼都藏在细节里。”

年报是刻画一个企业经营全景最好的资料,通过年报能够对企业产生最贴近现实的整体印象。如果说对企业的调研是“听其言”,看年报无疑就是“观其行”,可以很好地观察企业对历史上讲过的战略是否有切实执行、执行的实际效果如何。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竞争力如何。而且年报能反映出很多潜在的“红灯。”

4、长期持有,极少换手

张坤是典型的自下而上型选手,长期满仓,不做择时,换手率也极低,平均不到100%,远低于公募基金经理的平均水平(350%左右)位于最低10%之列。

对行业也不会做太多的均衡处理,长期持有的少数几个具有优秀赛道的行业。

张坤的持股标准是“不想持有十年以上,就不要持有一分钟”。他也确实知行合一的坚持了这个理念,持有贵州茅台长达6年,五粮液5年,其中茅台于2013年上半年买入后就一直持有至今,且每个季度都位列前十大重仓股,对应市值已经从2013年二季度的2亿元一路升至今年一季度末的12亿元,在公募基金中他是唯一一个连续重仓持有茅台的人,甚至在全国也是不多的,据我所知一直坚持茅台的只有董宝珍、但斌、林园、冯柳等少数。

从这点大家应该能看出,天天把价值投资和贵州茅台挂在嘴边的人特别多,可是真正在实践中践行价值投资的人其实是很少的。

张坤:“我的投资逻辑相对单一,就是立足在企业的基本面上,研究这家企业未来三五年会变成什么样,不会过多考虑博弈的东西。长期来看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积极的,而真正优质的企业未来任何时候都能维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不必特别在意市场的牛熊转换。”

5、集中投资

张坤的持股特别集中,认为集中投资长期受益更高。而且近几年越来越集中....

三、张坤的风险控制

1、用深度研究取代仓位控制
由于张坤的持股特别集中,所以面临的个股风险是很大的。但是张坤却说绝对不会用分散仓位来控制风险,只会在投资的深度上做控制。

张坤:“关于集中度,我还是相信巴菲特所说的“把你的鸡蛋都装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你的篮子”。做好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重仓持有个股,还是散弹枪似的买很多个股,但对企业基本面并没有深入了解?我相信从长期来看,第一种方式风险更可控,长期收益更容易预期。”


张坤也不会通过控制仓位来降低系统性风险。他的组合基本上长期满仓。

张坤:“投资组合的下行风险不是通过仓位去控制的,而是通过具体标的选择去控制的。用苛刻的眼光去考虑企业在最艰难的情况下经营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以及出现了这种结果之后,股票会下行多少?如果公司潜在下行风险较大,哪怕可能有比较大的上涨空间,也不会纳入到组合范围里来。总的来说还是通过严格的基本面筛选去控制股票下行风险。”

2、强调安全边际
张坤会从遇到最坏情况会怎样?如果以现在的价格退市愿不愿意买入?剔除公司业绩增长中的行业景气因素等角度来思考问题。强调安全边际,在优质企业短期遇到困难而不影响长期竞争力时果断介入,比如2013年的贵州茅台、2017年的华兰生物等。

张坤:“趋势投资者在趋势消失的时候迷茫,为成长付出昂贵溢价的成长型投资者,当发现增速没有兑现的时候不知所措。与之不同的,如果投资时坚持了安全边际,安全边际将提供犯错、坏运气和应对糟糕经济环境的空间。坚持价值投资需要巨大的耐心和纪律性。2008年的教训不会只有一次,贪婪和恐惧永远是周而复始。

对投资来说,能够在最坏的情形下得到合理的结果,远远重要于在乐观的情形下得到很好的收益。”


3、卖出逻辑

现在这个时点(2019.11)有很多基金经理认为茅台等白酒股已经高估了,可是张坤却还在重仓持有白酒,因为张坤就是这种不是特别在意估值的波动以及牛熊的变化的人,对他来说,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是更重要的事情。

张坤:“卖出一家公司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基本面的变化,比如最初对企业的竞争力评估出现了偏差需要修正,或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竞争力发生了减弱。

作为股票投资者单纯纠结于估值是没有意义的,需要静下心来,一方面是深入研究发掘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另一方面,从产业资本角度考虑,如果有充裕的资金例如一万亿,愿意从市场收购哪些公司,如果这些公司暂停交易甚至退市,是否还愿意付出同样的代价。”

四、张坤的能力圈

张坤是清华大学的生物医药专业毕业,医药方面肯定是在行的。消费(白酒)、家电、机场也是他长期持有的且擅长的。阶段性的配置过电子元器件、汽车、地产、银行。

张坤更难能可贵的是能坚守自己的能力圈,鲜少追逐阶段性板块热点。

张坤:“1999年(互联网行情中)业绩不佳的巴菲特也错过不擅长的科技股,但在他擅长的金融、消费领域做到极致,并坚决不进入他不了解的领域,安然度过了科技股泡沫。投资的业绩是由两方面决定的,一是把握住了多少机会,二是犯了多少错误。”


要说不足之处,可能就是海外投资能力一般,张坤虽然也看好和喜欢科技互联网行业,但他管理的易方达亚洲精选与同类型的基金相比,业绩只能算中游,不够出色。

五、张坤会不会受到规模影响?

张坤现在管理的规模已经达到350亿了,而且似乎还在不断增加。这个规模会不会影响他的业绩呢?

我认为影响较小,张坤的理念是长期持有,极少换手,而且买的都是流动性很好的大蓝筹,所以规模基本上不会影响他的业绩,除非遇到大面积赎回或者核心持仓的基本面改变。

结语:介绍完毕,熟悉巴菲特投资理念的朋友应该能看出来,以上介绍的每一点,都和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完全一致,可以说是巴菲特的复刻版了,如果你也是个极其认同巴菲特的基金投资者,张坤就是你的不二选择。

如果你还想了解张坤更多,我自己整理了一个张坤文章合辑,基本上把市面上能找到的张坤的访谈和他自己写的文章全都找来了。我自己也反复看了好几遍,收获很大,还在上面做了一些笔记。


最后,我想给张坤老师打个电话:假如公募基金中只能挑选一个基金经理买入并持有一辈子,我会选张坤。[大笑](前提是他一直在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