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月夜》:月亮之下,我心知你心

 昵称32901809 2019-11-04

杜甫《月夜》:月亮之下,我心知你心

文|江徐


他忧国忧民,沉郁顿挫,是千古流传的诗圣。

他温柔敦厚,钟情一人,是情深义重的丈夫。

唐代诗人大多风流,他们的诗词当中不乏各种偶遇与邂逅,却很少为妻子写下只言片语。

与这些风流才子不同,杜甫的诗作中经常出现一个女人,而且只出现这个女人——他的妻子杨氏。

1.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天宝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55年,冬天,安史之乱爆发。山河动荡,兵荒蛮乱,百姓流离失所,漂泊异地。

在潮水般四处蔓延开去的逃难人流中,43岁的杜甫携带家眷儿女一路向北,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在那里的羌村暂得歇脚。

后来,他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报国心切,直奔灵武。半途中被叛军俘虏,被押回长安。

他看到昔日繁华的紫陌都城,在战火摧残下成已经支离破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他眼中的景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他所起的情绪;“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他心中的念想。

他独在长安,妻儿留在鄜州。长安一片月,鄜州一片月。虽然头顶是同一片月,相思之人却相隔两地。

月亮慰藉寂寞的人心,却也让人倍感孤独。

八月的秋夜,天气开始转凉。杜甫离家已经一个月,安邦护国的愿望猝不及防地失落,因此想念家人的心情愈发浓郁。

杜甫一辈子操心国家大事,忧国忧民,实际上他也有儿女情长的一面。站在异乡的檐下,眺望明月,他不说自己想念妻子,却从妻子的角度出发、悬想,好似在心里对她有所倾诉。情有所动,写下这首《月夜》:

杜甫《月夜》:月亮之下,我心知你心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他想,此时此刻,鄜州的月亮,是否同样清朗,夫人你大概也和我一样,正站立窗前,独自欣赏吧。说起来,你不是一个人,有一群小儿女围绕你身旁。可毕竟他们年纪尚小,无忧无虑,哪里懂得得大人世界的复杂与艰难?

遥想中,他仿佛看见夫人独自站在窗前,望着明月,想念远在长安的自己。夜已深,雾渐浓,露亦生,她迟迟不肯睡去,云鬓发丝间沐浴之后散发出的香气,将四周的雾水熏染,他仿佛能够闻到,她所站位置的周围,雾都是香的。他也仿佛能够感觉、触摸到,在清冷月光长时间的洇照下,她圆润白净的臂膀已经寒冷。

杜甫他自己何尝不是久久枯立,静静遥望?何尝不对远方的她牵肠挂肚,辗转反侧?

他替她盼念,与她一起渴望着,能够早日团圆,到那个时候,两人相互依偎,一起靠着窗帷,一起赏月,就像以前一样,就像此刻一样。那时候,月光才能将她思念的泪痕擦干吧。

清末烈士林觉民,在英勇就义之前,给妻子留下一封书信,其中有这样两句:“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夫妻之间,有什么能比一个人内心演绎出的心心相印更显示出情深义重?又有什么比两人依偎着赏月、喁喁耳语更加情意绵绵?

杜甫《月夜》:月亮之下,我心知你心

2.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杜甫终未获得机会,他从他乡,千里迢迢回到羌村。

那时,夕阳西下,西天呈现出一片峥嵘赤云的景象。

当他推来柴门,院内鸟雀惊飞,当妻子和小儿女们看到他出现在门口的那一刻,既惊又喜,一时间甚至怀疑这到底是真实还是梦境。毕竟,战火之中,性命危在旦夕,日夜盼望着他平安归来,同时又觉得这几乎是奢望。

乡亲邻里门听说杜甫归来,纷纷过来表示问候,打探沿途的情况。听他讲述外面的战乱,以及他的死里逃生,无不感慨叹息,歔欷不已。

众人散去,孩子们也已入睡,杜甫和夫人还不舍得睡觉。

杜甫《月夜》:月亮之下,我心知你心

夜已深,点上蜡烛,烛光笼罩下呈现出一片静谧黯然的小小的世界。他俩都感觉,已经好久没有这样静静相对,已经好久没有静静地闲话家常。

也许,他俩会执手相看泪眼,在烛光朦胧闪动下,轻言絮叨曾经长安的月、鄜州的月,倾诉着曾经“独看”的凄悲,还有“双照”的愿想。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烛光悠悠,夜色宁静,是杜甫对艰难世道的后怕惊恐,也是他与夫人的深情语默。

杜甫晚婚,三十岁才娶了夫人杨氏。那一年,她才二十岁。

杨氏没有留下什么才名,实际上她也是官宦之家的千金。她的父亲杨怡担任司农少卿。男人三十而立,可是三十岁的杜甫既没有官职,也没有俸禄,基本的生存都没有获得保障。

即便如此,出生不错的杨氏愿意嫁给他,由此可以看出,她不是世俗当中的庸脂俗粉,贪慕虚荣,追求富贵,她是被杜甫的才华与品格深深吸引,因此,不管生活如何困顿,她始终与他同甘共苦,不离不弃。

杜甫在异地任职期间,得空回去探望家眷。途中所见所闻,让他为社会动荡、贫富差距而忧愤,也为自己报国无门、想隐逸却不忍而焦心,除此之外还要挂念妻儿的安危:“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杜甫身体不适的时候,夫人与儿女们陪伴在侧,时刻表示关切,嘘寒问暖。这份温情,让他铭记在心,也写进诗歌:“老妻忧坐痹,幼女问头风。”

获悉朝廷军队打了胜战、收复冀北的捷报,杜甫喜极而泣,同时不忘关注妻子的反应:“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送友人还朝,返回途中遇上地方军队作乱,杜甫只能暂时选择避到异地。他焦急万分,迫切想着归去,可惜无路归去,于是寄回家书,倾吐苦衷:“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行是“妻”,坐也是“妻”,笑是“妻”,忧也是“妻”。妻子是他心心念念、钟情一生的女人。

生活虽然千难万苦,有时性命都朝不保夕。但杨氏却是幸福的女子,因为,她一直活在丈夫的眉间心上,更在他诗文里获得流芳。

杜甫《月夜》:月亮之下,我心知你心

3.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因为独特的地理条件,巴山蜀地成为一方乱世乐土。

杜甫一生流离漂泊,将近知命之年,辗转到了成都。他获得友人资助,在浣花溪畔建了一座草堂,也就是后来的“杜甫草堂。”

在那里,杜甫和妻儿度过了一段闲适恬静的日子。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那是宁静的夏天,江水悠悠,绕着村庄流淌而过。燕子飞来飞去,它们忙着筑巢、繁育,白鸥成双成对,在水里自在悠游。夏日闲长,村庄内外显得格外幽静。

再看妻儿在做什么呢?大概是杜甫兴之所至,想同妻子杀两盘棋,家里又没有棋盘。怎么办呢?心灵手巧的杨夫人找来一张白纸,在纸上自画棋盘;幼小的儿子不吵不闹,呆在一旁,自己在敲针做鱼钩,准备去垂钓。

看着眼前优美的乡村景致、温馨的家居生活,杜甫在心里暗叹:如果有旧友赠我粮钱,确保一家老小的生存,那我也就无欲无求了。

年轻时代,杜甫意气奋发,胸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志向。如今,他已是年近五十的人,体验了太多流离失所、聚少离多,有幸偏安一隅,他开始从小家里寻求心灵的依傍。

杜甫《月夜》:月亮之下,我心知你心

在浣花溪畔,杜甫和家人过起田园生活。晴耕雨读,赏月饮酒。堂西种竹笋,堑北栽椒树。杜甫疾病缠身,所以他还开辟了一个药圃,耕耘打理,自有一番“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的景致。

梅子成熟的季节,喊上二三友人,一边品尝新鲜梅子,一边坐于松下,谈古论今。

夏日,忙完农活,杜甫带领妻儿去郊外游玩,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他和妻子乘着小船儿,品茗茶,饮甘蔗汁,看波光潋滟,蝴蝶翻飞,荷叶田田,有些还长出并蒂荷花。

这样悠闲自在的场景,在杜甫充满爱国忧患的诗文里,实在是难得的色彩明媚的篇章,也是他坎坷一生中少有的自适。

杜甫《月夜》:月亮之下,我心知你心

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公元763年2月,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

这一时期,杜甫一家仍寄住在草堂。听闻这个天大的捷报,想必他更要比当年听闻收复河南河北时更加“漫卷诗书喜欲狂”吧?

一切景语皆情语,杜甫写下一组表现草堂生活的七言绝句,第三首最为有名: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那是早春,万物苏醒,天地自然间一派盎然生机。

人逢喜事精神爽。想来,杜甫这个时候心情分外舒畅,他望向门外的大自然:那里,风和日丽,看柳枝新绿绵柔,听黄鹂枝头鸣叫,时而有白鹭款款飞过……

钱锺书说,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岂止春天,春夏秋冬,一切优美景致,透过窗户去欣赏,都会成为一幅画作。就像杜甫眼里的西岭雪、万里船……

遗憾的是,这份安逸生活未能延续下去。

杜甫《月夜》:月亮之下,我心知你心

在杜甫年近花甲时,一直照拂他的好友严武去世了。之后,杜甫再次离开草堂,重新开始漂泊无定的日子。到了后来,贫病交加,愈发困顿。

公元770年,冬天,杜甫在一条小舟上辞世。

假若,最后的时刻,杨氏没有陪伴在杜甫身边,他一定会最后一次想起她,想起她窗外的月夜,最后一次想念她的“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吧……

杜甫《月夜》:月亮之下,我心知你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