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第一才子”苏东坡最出色的天赋不是诗词,而是……

 读书与积累写作 2019-11-05
作为“千年第一才子”,苏轼在诗词文章上的天赋是毋庸置疑的。他短暂的一生,留下了数千篇的文章诗词,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很多作品入选了中学教科书,成为了必须背诵的著名篇章。
其实,苏轼最出众的天赋并不是诗词文章,也不是书法绘画,而是一个大家都具备的基本技能。这个技能天赋就是吃,苏轼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是个“吃货”。苏轼的吃,吃出了境界,吃出了经典。
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三月,苏轼被任命为汝州团练副使。终于可以离开黄州了,苏轼心情愉悦,一路往东行去。到了安徽泗州,他拜访了刘倩叔一同游玩,并作词留念:
浣溪沙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是苏轼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是苏轼对待吃的态度。吃,是第一要务。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到了黄州任团练副使。说是团练副使,其实苏轼到了黄州之后简直是一无所有。住,借宿在寺庙;吃,粗茶淡饭。刚刚来到黄州的苏轼,进入了人生中最消沉的状态。
这个时候的苏轼,觉得人生是暗淡无光的,此时,能够慰藉他的,只有美食了。所幸,黄州的猪肉很便宜。于是,他便发明了一道猪肉相关的美食“东坡肉“。还为此写了一首诗《食猪肉诗》:
静洗锅,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真正的吃货,为了一口美食,向来是愿意等待的。苏轼亦是如此:先做好准备工作,洗锅、添水、生火;再开始烹制食材,小火慢炖,耐住寂寞。
寥寥数语,吃货形象跃然纸上。正是有了对美食的追求,苏轼才能够从黄州的低谷中走出来,转变成为苏东坡。东坡肉,可以说是苏轼在黄州困境时的一缕曙光和希望。
苏轼是命途多舛的。他的后半生,几乎一直在辗转漂泊中度过的。北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苏轼被贬到了惠州任节度副使。在这里苏轼度过了近四年的难忘时光。此时的苏轼,不比十年前刚到黄州时候那样的消沉和失落了。
这个时候,他的内心已经变得十分强大,对于困境和挫折也是应对自如。苏轼现在完全就是在享受生活,他到了惠州之后,迅速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他深入底层百姓中,了解百姓的困苦和需求,并借助自己的人脉和声望,为惠州百姓争取好的政策。
在惠州的苏轼,一样的离不开美景和美食。他寻寺院,访名胜,找美食。惠州,最多的就是水果了,苏轼在这边就吃水果上瘾了,并且还写了一首诗来称赞惠州水果,诗名《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卢橘、杨梅应接不暇,荔枝更是惹人眼花。“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就是最简单的告白,也是最长情的告白。言语简单,方显吃货本色。
惠州时的苏轼,已经年近六十了,他来到当时基本算是荒凉之地的岭南,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到,而是从困境中寻找乐趣。荔枝,就是苏轼在磨难中最好的享受。
苏轼是一个美食家,他的美食,最好的不是味道,而是境界,是在困难和挫折中坦然面对的一种人生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