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里的《九阴真经》---伤寒杂病论

 jdong111 2019-11-05
 (2010-10-22 20:27:15)


        大家对《九阴真经》的大名都不陌生吧,在金庸的笔下,这本神秘的书曾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为什么武林中人做梦都想得到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是一个不知道什么年代的绝顶高人写的,写的是如何炼成绝顶的武功。我以前一直很疑惑,为什么像黄药师欧阳锋这些人都认为古代有一个人武功远远高于自己?为什么他们相信可以从《九阴真经》中获得更高的武功?

        当然,这个疑惑没有解开,被岁月的风轻轻吹走了。

        可是你知道吗?在我踏进中医的世界之后,却发现里面的事儿和金庸笔下的武侠小说何其相似。中医的世界里,确实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个绝顶的高手,他留下了一本秘笈,后世每一个读透这个秘笈的人都成了中医世界里的高手,真正的高手。这本秘笈就是《伤寒杂病论》,这个绝顶高手就是张仲景。

        提起历史上的名医,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李时珍,提起中医名著,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本草纲目》。在大家眼里,这很正常,但在中医人的眼里,这却是很滑稽的,就像说起篮球明星,如果大家都认为姚明是世界上最大的腕一样,这不是很可笑吗?姚明在高手如云的NBA里只能在二流的球队里打主力,李时珍在历史上也进不了一流高手的队伍,他的《本草纲目》在中医的世界里只是起到科普读物的作用,李时珍做一百个梦也想不到几百年后自己的名声居然盖过了医圣张仲景,成了中医的代言人和形象大使,如果九泉下有知,不知他会怎么想?

        张仲景真的有这么牛吗?《伤寒杂病论》真的有这么神吗?张仲景牛不牛咱就不说了,我就说说他的这本书吧。

        民国时期有个知识分子叫恽铁樵,在大名鼎鼎的商务印书馆上班。他有个业务爱好,就是爱看中医书,经常拿着《伤寒杂病论》翻翻。这个恽铁樵有四个孩子,但是很不幸,老大/老二/老三都先后夭折了。但是倒霉运还没有到头,有一天,老四也病了,发高烧,咳嗽,请了好几个大夫都看不好,其中还有重金聘请的名医。眼看着老四病的越来越严重,大夫们一个个都束手无措,老恽心里那个急啊。这些大夫一个个也很无辜的样子:这孩子就是感冒发烧啊,怎么我们开出这么多清热的药都没效果呢?看着高烧昏迷的老四,想起不久前在这些大夫们治疗下最终失去幼小生命的老二老三,老恽忽然明白了,靠这些大夫是救不了老四的。老恽想,我不是还常看《伤寒论》吗,《伤寒论》中讲怕冷/发高烧/咳嗽,用麻黄汤证就可以治好,我为什么不相信张仲景一次呢?老恽脑子里又有一个声音在说:这么多大夫都治不了老四的病,我靠着《伤寒论》就能起死回生吗?《伤寒论》上的方子好用吗?老恽一晚上没睡觉,在屋里走来踱去,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等天微微亮的时候,终于下定决心,相信张仲景一次,宁可吃药死了,也不能坐以待毙!于是他照着《伤寒论》麻黄汤的药方开了个轻剂量的方子,让夫人配药煎服,自己仍然去上班了。下班回来后,惊喜的发现老四好一些了!老恽又继续抓药给孩子吃上,竟然汗出而愈了!这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活生生的事例使老恽感受到了《伤寒论》的神奇,他从此发奋钻研伤寒论,成了近代一位中医名家,给无数深受疾病痛苦的人带来了健康。

        你可能会有疑问,觉得我讲的这个事有点离谱,怎么一个中医的业务爱好者用《伤寒论》就可以治好的病,这些专业的大夫居然治不好?难道这些大夫都没有读过《伤寒论》吗?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好好解释一番。

        解释一:很多中医不读《伤寒论》。我刚才还说《伤寒论》是中医里的《九阴真经》,怎么学中医的人会不读伤寒论呢?这个问题有点复杂。中医的世界确实和武林很像,里面高手很多,门派也多的很。天下不是所有学武的人都跑到少林寺去拜师,同样学中医的人也不会都执着于《伤寒论》。练武的人有个弊病,就是认为自己的门派武功天下第一,学中医的人同样也有这个弊病,认为自己门派的医术是最好的。例如明清和民国时期中医中有一个很大的门派叫温病派,这个门派的创始人都是精通伤寒论的高手,但是后世的弟子读伤寒论的就不多了,他们不相信伤寒论,也不敢用里面的方子。一直到民国,很多大夫仍相信南方无伤寒之说。《伤寒论》中使用频繁的一味药麻黄竟然在很长的时期里被医生们束之高阁,大家都不敢用。伤寒论中的另一味主力柴胡因为明朝一位名医说它对肝不大好,后代大夫也不大敢用。

        还有另外一种医生,这些人干脆就不追求业务水平,当大夫纯粹就是混口饭吃,没有医死病人算你命大,反正病人又不懂医,当时又没有医疗事故鉴定。这个不奇怪,历史上这种中医比比皆是。东汉末年的张仲景就曾痛斥庸医充斥,误人不浅。到了宋朝,庸医的队伍很庞大,他们手捧一本药方册子按图索骥开药方,蒙对了就治好,没蒙对那就对不起了。

        解释二:很多中医读不懂伤寒论。伤寒论这本书高不可攀,深不可测,读着读着就头大,不下苦功是学不到其中真味的。而后代人写的医书则通俗易懂,易学易用,所以滚滚红尘中的业医者,一般对伤寒论敬而远之,还是喜欢读后代的医书。

        伤寒论有这么难懂吗?我还是举一个真实的事例吧。清朝乾隆年间山东昌邑有一个青年叫黄元御,他在自学伤寒论的时候就非常苦闷。他说了一句话,意思是这样的:天哪,我向来以聪明自负,周围的人没有不夸我聪明无双的,我以前不管什么书,无论是四书五经还是诸子百家,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奇门遁甲,我拿来看的时候就像是融雪销冰,没有看不懂的,为什么我苦读伤寒论三年,连注解伤寒论的书也读了几十本,但还是没有读懂这本书呢?

        当然,黄元御这位投身中医的有志青年最终还是读懂了这本书,成了中医历史上的又一座高峰。顺便提一句,他也创了一个门派,这个门派很像武术中的太极拳,擅长画圈,太极是用手,他们是用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