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学《伤寒论》|泻下剂承气汤能打破的认知局限

 rwm1110 2020-02-15


文|罗浠


近期所选取的医案,其实都是为了打破固有思维——

既然有泻药(承气汤)的存在,那是不是堵了就都可以泻?

身体已经在腹泻了,是不是就不能再用泻药?

离胃肠道很远的部位(如头、皮肤、四肢、精神等)出了问题,是不是肯定与胃肠道无关?

以上三个问题通过上三篇文章已经解决了。

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是:

使用承气汤有没有人群限制?

 医案一 

 产后用大承气汤 


高长顺之女,产后六七日,体健能食,无病,忽觉胃纳反佳,食肉甚多。数日后,日晡所觉身热烦躁,中夜略瘥,次日又如是。

延恽医诊,断为阴亏阳越,投药五六剂不效。改请同乡朱医,谓此乃桂枝汤证,如何可用养阴药?即予轻剂桂枝汤。20日许,病益剧。

长顺之弟长利与余善,乃延余诊。知其产后恶露不多,腹胀,予桃核承气汤,次日稍愈。但仍发热,脉大,拟方:生大黄15克,枳实、芒硝各9克,厚朴6克。方成,病家不敢服,请示于恽医。恽曰:不可服。病家迟疑,取决于长顺。长顺主与服,并愿负责。服后,当夜不下,次早方下一次,干燥而黑。午时又来请诊,谓热已退,但觉腹中胀,脉仍洪大,嘱仍服原方。实则依余意当加重大黄,以病家胆小,姑从轻。次日,大下五六次,得溏薄之黑粪,粪后得水,能起坐,调理而愈。


以上为近代名医黎庇留的医案。

医案梗概:

一位产妇,素来身体强健、胃口好,产后吃肉又尤其多(当今的产妇也大多如此),于是身体出现不适:傍晚前后身热、烦躁。

病后20天内,请了两位大夫诊治,越治越糟糕,于是请黎庇留大夫诊治。

脉证:发热、烦躁、腹胀、产后恶露不多、脉洪大(阳脉)。

黎大夫先用了桃核承气汤(由承气汤加去瘀血的药组成),次日有好转。后两日,只用大承气汤,第一剂之后排便一次,干燥而黑,第二剂后排稀溏黑便五六次,之后便逐渐康复。

此医案最后还有黎庇留大夫的慨叹:

“产后宜温之说,举世相传,牢不可破。而生化汤一方几视为金科玉律,何怪遇大实大热之证而束手无策也。

这句慨叹也道出了前两位大夫没治好这位产妇的原因——医生诊治病人时心存偏见,主观觉得产妇一定是虚弱的人,应当用温热药补药(如生化汤)。对于其摄入过多、腹部淤堵、脉也显现其能量充足这三个客观情况视而不见……火上浇油的治病方案当然不会有好的效果。

 医案二 

 七十老者用大承气汤 


一武弁李姓,在宣化作警,伤寒五六日矣。镇无医,抵郡召予,予诊视之。曰:“脉洪大而长,大便不通,身热无汗,此阳明证也,须下。”

病家曰:“病者年逾七十,恐不可下。”予曰:“热邪毒邪并蓄于阳明,不问老壮,当下。不尔别请医占。”

予以大承气汤。半日,诊其病,察其证宛然在。予曰:“药曾尽否?”主者曰:“恐气弱不禁,但服其半耳。”予曰:“再作一服。”亲视饮之。不半时间,索溺器,先下燥粪十数枚,次溏泄一行,秽不可近。未离已中汗矣。一时顷,汗止身凉,诸苦遂除。


以上为宋代医家许叔微的医案。 

医案梗概:

一武官,患典型阳明病:脉洪大而长,大便不通,身热无汗。许大夫认为应当用泻下剂。但病人家属心存疑虑:病人已年逾七十,恐怕经不起泻下。后经许大夫说明,同意服药,但因为担心所以只服了一半的剂量。半日之后,患病老人无好转,许叔微大夫亲自监督病人服用了全部剂量。不多时,老人解出数十枚干燥大便,后又解稀溏便,臭不可闻,而后汗出,再汗止,体温也降了下来,身体恢复如初。

以上两则医案,都在提醒我们同一件事:

医生不能有主观偏见,

患者家属也不能有主观偏见,

偏见只会将患者推入危险境地。

所以,阳明病,到底有没有人群限制?

当然没有。

治病时,医生应坚持的就是:根据患者身体的真实脉证情况进行客观拿捏,不问人群,不问老幼,不问胖瘦。

学《伤寒论》最可贵的并不是熟记条文去做方证对应(不可否认能做到这一点也可能疗效卓著),而是条分缕析去发现人体的真实。

最后一则医案,治病过程虽简单,但其推理排证的过程非常值得学习——

 医案三 

 桃核承气汤治腹痛拒按 


福建谢宽寄居粤城,癸未三月,其妻患腹痛,杂药乱投,月余不效。延余诊视,六脉滞涩,少腹满痛,拒按,大小便流通。断为瘀血作痛,投以桃核承气汤,2服痊愈。盖拒按本属实证,大便通,知不关燥屎,小便通知非蓄水,其为瘀血无疑。


以上为 近代名医易巨荪的医案。

这则医案有阳明病的典型证“腹痛拒按”。

由常理可知,“腹痛拒按”一定是堵住了。大便堵了当然很常见,所以先前列举的那些医案当有“腹痛拒按”这个证时,大多使用了承气汤。

而此案有不同处:患者大小便都通。所以易巨荪大夫用了排除法——“大便通,知不关燥屎,小便通知非蓄水,其为瘀血无疑——不是大便堵着了,也不是废水没排出,剩下的能在小腹堵着痛而拒按的东西就只能是瘀血了。

再看此案的脉象:六脉滞涩

意思是:两手的寸关尺都呈现阻滞流动不畅之感。

为何血流会这样?

其实完全不必往高深里去想,不妨联想一个生活场景:打开水龙头,如果水磕磕绊绊才流出来,到底可能有哪些原因?

滞涩的脉象,一可能是血液少,二可能是淤堵导致流动不畅,或者兼而有之。

这个医案,若脉不是特别弱,那么人体最大的困局就是腹部淤堵。

所以,即使并未学过《伤寒论》里去瘀血的方剂桃核承气汤,按常理来分析,此案的下手处都应该是:去除腹部瘀血。

桃核承气汤,可以大体看做是承气汤打底加上了去瘀血的药。

我们知道,承气汤是泻里实里热的,宿食宿便是“实”,瘀血也是“实”——“实”,就是身体里多余的东西——大黄芒硝对人体中下部的“实”都有扫荡作用。轻用,则利小便去热、重用则去宿便下瘀血。

总而言之,由桃核承气汤展开来思考可知,中医其实是大而化之的:垃圾虽有不同,只要扫把合用就都用扫把来扫;扫把扫垃圾,并不需要为垃圾编号,所以无需计较是细菌还是病毒,是新病毒还是旧病毒;药的走势也大而化之,大黄因其苦寒其气阴沉趋下,适合泻中下部的“实”,并不能定点定线只针对不明理的中医所认为的“归经”的线路以及脏腑——中医的正义性就在于直面人体的真实、直面药物的真实。

而科学,其实就是分科去研究,往细里去研究,细到以偏概全忘记人体的真实却浑然不觉。

中医不科学,不会去分科,因为中医的眼界是全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