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年高额研发投入,绿谷为何舍得 13

 达成书藏 2019-11-05
            ■本报记者 俞陶然 黄海华

在科技创新进程中,科学家与企业家应怎样合作?基础研究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又是什么?“九期一(甘露特钠,代号:GV-971)”的成功上市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经典案例。

2009年,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签订了总金额数千万美元的合同,获得“GV-971”的全球开发许可权,而那时,绿谷制药的年销售收入只有1000万元。这家民营企业为何有胆魄投身风险很高、耗资巨大的原创新药临床研究和产业化?

企业家对科学家说“懂你”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与绿谷制药的合作已有十余年历史。对于这家国内顶尖药物研发机构的科研成果,绿谷制药董事长吕松涛总是很感兴趣。上海药物所已故研究员王逸平带队研发的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就是绿谷制药转化成功的重磅药物。

2009年,两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时任所长丁健向吕松涛介绍了一个“镇所之宝”——耿美玉研究员带队研发的抗阿尔茨海默病候选新药“GV-971”。它的作用机制与已上市的5款抗阿尔茨海默病药以及国外在研的候选新药都不一样,具有原创性,已完成Ⅰ期临床试验。

吕松涛与耿美玉进行了长谈。“在介绍‘GV-971’的研发历程、作用机制和未来前景时,耿教授流露出的自信、自豪和兴奋之情深深感染了我。”吕松涛回忆道。听完她的讲述,吕松涛对她说:“药物的作用机制我不理解,但我理解了你。”

凭借这份企业家对科学家的理解,绿谷制药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签订了“GV-971”全球开发许可合同,总金额达数千万美元。这对当时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左右的绿谷来说,风险之大可想而知。业内人士都知道,原创新药开发投入高、风险大,成功后收益也大,但失败了往往就“血本无归”。

对于“大冒险”,吕松涛解释说,这是一款中国科学家自主研发的原创新药,有望造福全球数千万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其家属,“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即使失败,我觉得也值得!”

年销售收入10%投入研发

绿谷制药组建了有近百名研发人员的绿谷研究院,从2009年起,将每年销售收入的10%投入“GV-971”。因为多年保持高位的研发投入,绿谷制药的薪酬在制药行业里是比较低的,一些员工因此跳槽了。然而,大多数员工为这款中国原创新药选择了坚守。

谈及绿谷制药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10年合作的成功原因,吕松涛说了三点:一是科学家的情怀。耿美玉多年来在科技创新的“无人区”探索,她感到孤独,但凭着造福苍生的情怀坚持了下来。二是科学家的智慧。她运用中国人擅长的整体观思路,发现了“脑-肠轴”这一药物作用机制。三是企业与科研机构、临床研究机构的精诚合作、风雨同舟。10年来,绿谷制药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一直保持密切合作。“我们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药物所的领导和院士处理‘GV-971’的事,效率很高,有时比我和耿美玉还急。”

本月,第一批“九期一”将在位于上海青浦区的生产线上投产。今年底,这款新药将进入全国各地药品销售渠道。据悉,药价尚未确定,其定价原则是既让中国老百姓吃得起,也要在全球有竞争力。“九期一”进入医保的工作也在持续推进中。

在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科技与社会研究室主任王迎春看来,与华为一样,绿谷制药也是我国企业承担原始创新重任的一个代表。在制药行业,国内企业过去以生产仿制药为主;而今,绿谷制药等一批企业正在开展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原创新药研发,体现了勇于创新的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与科学家精神结合,实现了技术创新与基础研究的对接,推动基础研究成果更高效地工程化、市场化、产业化。“多个案例表明,科学家与企业家合作、企业对接基础研究,共同推进原始创新的趋势正在形成。这是我国创新体系建设的重大新生变量和突破口,将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策源的新引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