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驴,北平初代共享单车

 颐源书屋 2019-11-05

在写了林徽因的文章之后,感受到了大家对于小徽徽的热爱。

想要小徽徽同款大衣

想要小徽徽同款草帽

想要小徽徽同款靴子

想要小徽徽同款丈夫

……

嗯,小徽徽要是活到现在,是不是新时代带货女王?

后台的一个提问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提问:阿舒,这张照片上,小徽徽骑的马怎么这么矮啊?

回答:这位同学,这不是马,这是驴。指鹿为马是赵高,指驴为马并不可笑,因为我也经常看图片搞错。

今天的推送,让我们介绍小徽徽同款坐骑——

驴,民国北平初代共享单车。

根据当时的北平旅行指南,在北平,坐电车非常不划算。第一,价格比上海和天津都贵。第二,只在主干道有所分布,距离旅行经典线路较远。而旅游巴士的情况则有些特殊,因为旅游巴士并非专为游览而兴建,所以线路不多(那叫什么旅!游!巴!士!)。以1935年11月的公共旅游汽车,只有八大处和香山两条游览专线。1936年,北平市汽车管理处为了方便游人,加开了八大处、香山、汤山等线路,但也仅限白云观庙会期间。

烧煤的丰田客车

作为游客而言,如果想要自由一些,你的选择是汽车、人力车和马车。但人力车不跑长途,而马车因为性价比较低,已经渐渐退出了北平坐骑市场。除了红白喜事,人们少有问津,仅在平汉、平绥、北宁等三个车站还有零星马车。

想租车?直到1935年,北平只有九家汽车行。汽车行配备司机,并不是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只开通了十一个方向:如颐和园单程往返、碧云寺单程往返、八大处单程往返、清华园单程往返等等。上述所列,每小时一元二角,每超过一小时加一元。根据当时的旅游指南,汽车行的车“机器及样式似较旧于上海”,但价格较之外埠称得上划算。

传教士骑毛驴,长城,ca.1935

但考虑到当时北平人民的物价水平,一袋面粉的价格的是三元,租一次汽车算是奢侈了。

所以,驴便成为北平本地人民和外来旅行者最好的交通工具。

让我们以八大处雇驴行情作为参考。雇一头驴跑完全山,每一头驴八角(如果雇轿子则每乘两元五角)。也可以分段付费,比如从西山饭店去香山,往返两趟,乘驴一元一角,乘轿往返四元。而且,北平不少地方还提供特别奇特的单程“共享单驴”业务,到了目的地,不用管驴,它自动会回到主人处。

这张照片上其实应该是驴,而不是马。

驴的力气比马小,但驴价格低廉、易于豢养、吃料少,还具有suv越野功能,爬山、过沟不在话下。乘驴的好处,还在于驴除了坐人,还能背行李。一驴两乘,方便宜人。邓云乡在《鲁迅与北京风土》中曾经专门考证了老北京人骑驴游山的传统:

“骑驴的事,要由当时的骑驴游山说起。当时北京城里人把出城骑小驴当作是一桩十分有趣的娱乐。正月里出阜成门、西便门、广安门骑驴逛白云观;春三月里,在香山脚下骑驴游樱桃沟;秋天在阜成门边骑驴逛西山;在香山脚下,或在西直门外骑驴游香山、看红叶,这都是当年最吸引人的胜游。这种驴叫做‘脚驴’,城里城外都有,是那时最廉价的一种交通工具。”

乘驴而行,成了当时京派文人的时尚。1935年“京派”与“海派”论争之时,胡风这样描述“京派文人”:“所谓‘京派’文人的生活大概是很雅的,或者在夕阳道上得得地骑着驴子到西山去看垂死的落日,听古松作龙吟或白杨的萧萧声,或者站在北海的高塔上望着层叠起伏的街树和屋顶做梦,或者到天坛去看凉月。”(胡风:《京派看不到的世界》,《文学》第4卷第5号,1935年5月1日)下面这张图是1941年东便门附近去参加蟠桃宫庙会的妇女,旗袍看着要撑了……

驴在北平的盛行,还源自毛驴的性情。

和骄傲的骏马相比,毛驴是最温顺的动物。适合小脚妇女,乘坐驴车或骑驴,安全性最高。1921年,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女学生冯沅君和同学们去明陵八达岭游玩,她们先从西直门坐火车,到南口,复骑毛驴去十三陵。冯沅君是第一次骑驴,虽然害怕,但实际乘坐效果,就还好:

我的出游的冲动,鼓着我的勇气,照例跨到驴背上,果真恐怖又来了。驴子一动,我心里就捏着一把汗。没有法子,只得极谦恭地卑躬屈节的支持下去。熟能生巧,俗话说的真正不错,骑不上二里,我果然胆子大起来了。我也要抬起头来浏览四围的景色,或和同行的谈话,甚至于不拉缰绳,让它自己走。

我曾经请教过白云观的道长,据说过去白云观“燕九节”等庙会,山门外齐齐整整的毛驴,几乎都属于各位女士。比如下面这位,便是1941年西边门外去参加白云观庙会的北平姑娘,也是有点担心她的旗袍:

中国第一张旅游招贴画,是1896年摄于北戴河的《仕女骑驴图》,广泛散发于京、津两地。

现在去北戴河,到处可以看到根据这张招贴画做的铜像石刻(emmm造型有点一言难尽)。

难怪我们小徽徽,和思成考察乘驴;

和孩子们去香山旅游也乘驴;

这一身真是太飒了。

骑驴虽然安全,但仍然需要一点技巧。这一点,朱自清便深有体会。

朱自清的旅行是从门头沟前往潭柘寺,他先想要徒步,结果“走一点钟光景。自己觉得已经有点办不了,怕没有走到便筋疲力尽,幸而山上下来一条驴,如获至宝似的雇下,骑上去”。

但那日风大,骑驴也不容易:

这一天东风特别大。平常骑驴就不稳,风一大真是祸不单行。……想起从前人画风云骑驴图,极是雅事,大概那不是上潭柘寺去的。驴背上照例该有些诗意,但是我,下有驴子,上有帽子眼镜,都要照管,又有迎风下泪的毛病,常要掏手巾擦干。当其时恨不得生出第三只手来才好。

疏忽百年,北平成了北京。

车水马龙,驴作为伟大而温顺的交通工具早已消失不见,我们能够遥想当年的,也许只剩下手里的驴肉火烧。

是的,北京最流行的小吃,不是肉夹馍,不是卤煮,而是驴肉火烧!我们用百度地图来说话。搜索北京的小吃店,臭豆腐239家,卤煮343家,煎饼362家,小笼包473家,肉夹馍711家,沙县小吃1076家,牛肉面2027家,而驴肉火烧有2097家!

我们福桃编辑部曾经做了驴肉火烧的选题,单独一个驴火,也有两大派系:河间派是瘦长个子,洋名donkey hotdog。保定派是圆形身量,洋名donkey burger。

瘦长的河间派,请来了瘦长的冯巩站队,这位的祖上是河间人,曾祖父冯国璋还当过中华民国代总统。冯巩的语录除了“我想死你们了”,还有一句“家乡的山美、水美、人更美,河间的驴肉火烧馋的我直流口水”,成了无数河间派店铺的口号。

浑圆的保定派,有浑圆的郭德纲站队,他在相声中极尽保定驴火的奢华,住在保定“驴火大饭店”,每天吃驴肉火烧、火烧驴肉,战时演习小车上推的还是驴肉火烧,没有保定驴火可少了很多人生乐趣。

两派驴火都有高手喊了话,按照武侠小说的套路,接下来就该使出功夫,看看两家用的什么招式。几回合下来,河间派的热火烧凉肉,面饼外酥内软,肉片很容易撕开,焖子Q弹,青椒带来蔬菜的清新,形成了多重味觉体验。保定派的热火烧热肉,面饼紧实微宣,肉中有汁,麦香和肉香在口中融为一体。实在难分胜负。

我更偏爱保定驴火,驴肉剁碎,浇上一勺热汤,加上焖子,夹在刚出锅的火烧里,趁热吃第一口,必然会想起《金瓶梅》里,西门庆赏雪吃午饭,其中有一碟:黄韭芽熏驴肉。

张岱的《夜航船》里记载,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

而我的这篇文章,则来自吃了一整个驴肉火烧的灵感。

感谢驴。

1、毕文静  ,民国北京旅行指南研究(1912-1936),首都师范大学2013

2、马芷庠,老北京旅行指南,吉林出版社2008年

3、姜德明,北京乎(上下),三联1997

4、饱妹,河北的LV已经被首都人民吃光了,福桃九分饱 2017-05-05

4、钱振文,旧北京骑驴的人和事,文汇笔会 2018-06-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