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雨辋川庄作》这首诗和王维的许多山水田园诗一样,表现了山水田园远离世俗的美好和诗人因此获得的心灵的启悟和宁静。这首七律名篇,主要在于“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联非常有名,而这一联的特色,还是与“诗中有画”有很大关系。
王维是一个杰出的画家,他曾经做过一首诗说:“当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不能舍余习,偶被时人知。”(《偶然作》)对于自己的绘画才能还是颇为自得的,而这种绘画才能和很多关于绘画的见解也确实很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诗歌思想和创作。王维在绘画上既擅长青绿山水,又擅长水墨画,既擅长人物画,又擅长山水风景画。他的诗歌善于设色和构图布局,不能不说是受到了绘画的影响。 比王维年代稍晚的李嘉祐有“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李肇的《国史补》说是王维抄袭了李嘉祐。其实,正像宋代叶梦得所说,这两句诗的好处全在“漠漠阴阴四字”。“阴阴”形容绿阴浓郁的样子,“漠漠”是形容水田广布的样子,在视觉效果上正好形成跟“阴阴”相对的一大片在阳光照耀下的明亮的绿。这样就比“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所表现的单一的绿有了绘画般明暗色调的对比,也就有了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的效果。 当然,“漠漠”、“阴阴”的好处还不仅仅在绘画效果,它还表现了作者的心境和感受,这一点也比李嘉祐诗的单纯写景更胜一筹。这是诗歌借鉴绘画特点的方面,但是诗歌和绘画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所以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有些是看似有画面感但又不能由绘画完全表现出来的。如声音、历时性特征以及通感等。“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这两句就有不可画之处:声音。黄鹂婉转的啼鸣和画面上活泼的亮色交相辉映,共同形成清幽宁静之中勃发的生机。 什么是历时性特征?沈括的《梦溪笔谈》里记载了他对于王维识别《按乐图》的质疑。说的是王维看到墙壁上画了一幅《按乐图》,画中一个乐工正在弹琴,王维笑道:“他现在正在弹的,是《霓裳羽衣》的第三叠第一拍。”这个记载很多地方都有,似乎是表现了王维的既精于绘画又精于乐理,不过爱较真的宋人沈括就质疑说,“凡画奏乐,只能画一声”这指出了绘画不能表现历时性的特征。又如王维的五律名篇《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它的不可画:一是声响,竹林里的喧闹声;二是历时性特征:先有竹林里的喧闹声,才看见是洗衣的女子回来了,先有水面上的莲花:摇动,才看见渔舟从上流下来了。诗歌的韵味正是通过有时间先后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而绘画没法把这种时间先后表现出来。所以王维的诗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但并不是说有画意的诗便代表了他的诗歌的最高成就,因为诗歌可以超越绘画、表现绘画不能表现的东西。 事实上,王维是把他以诗人的敏感捕捉到的异样感受,以画家的眼睛观察到的主观色彩,以音乐家的耳朵听到的静谧的声响,以禅者的静观体悟到的宇宙的生命律动,都融汇成一种超越视觉的全方位的诗性体验,在他的诗歌当中表现出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