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片名就让我头皮发麻,20岁天才导演处女作,太惊艳了!!

 电影攻略君V 2019-11-05

戳影视攻略君一起玩耍吧!


大家好我是攻略君,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天才”导演哈维尔·多兰的处女作,这位天才导演不到20岁,就响彻影坛,身上贴满无数标签:戛纳最年轻评审、电影神童、美颜少年、同性恋...

《我杀了我妈妈》

看到这个片名,会以为这是一部惊悚片,其实这部作品探讨的是更年期妈妈和十六岁叛逆少年的情感冲突。

“杀”并不是赋予真正行动上的意义,而是于贝尔(片中男主角,由导演Xavier Dolan所饰)在精神上对于母亲的一种抹杀与否定。

影片主角是一个16岁的少年于贝尔,因父母离异,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

 弗洛伊德说过,每个人在由孩童长大成人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种“俄狄浦斯情结”,也就是弑父娶母的情结。

如果父亲缺席了孩子的成长过程,这种仇父的情绪和弑父的欲望还是会存在,只不过被转移到具有双重身份的母亲身上了。

因此,于贝尔父亲的离开,使得弑父情结缺失转而变为弑母情结,而弑母情结与于贝尔内心的恋母情节相互矛盾冲突,表现为又爱又恨,渴望得到爱又否定存在。

于贝尔他天生就有一种反叛的姿态,只不过,最开始,这种反叛是一种没有由来的愤怒和造反。
 
于贝尔对很多事情感到不满。

无论干啥,都让人不爽…

他嫌妈妈粗鲁,吃东西总能吃得满嘴碎屑,还爱舔手指

他抱怨妈妈不守规矩,闯红灯、边开车边涂口红...

他觉得,妈妈听的新闻、穿的衣服、挑选的装饰品…

都艳俗无比,无力吐槽。

不仅如此妈妈还爱唠叨,一天到晚讲那些陈年往事,不是说自己多辛苦,就是说别人家的孩子有多好…

最过分的,是出尔反尔,昨天答应的事,今天忘得一干二净…

而这时,妈妈就会立刻翻脸:你跟你爸一模一样!滚吧,滚去你爸那儿,最好再也不要回来!

于贝尔非常渴望母爱与家庭的温暖,他希望可以与母亲心平气和的谈论,互相理解,不离不弃。

但每次大家需要的交流的时候,总会变成水火不容,破口大骂,因爱深恨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于贝尔对别人说:我跟我妈真的合不来,我愿意当任何人的儿子,就她,不行!

尽管如此,于贝尔的内心深处,又十分清楚: “若有人伤害她,我会恨不得将那个人杀掉,可是如果让我想,我会想出一百个让我爱他更甚于爱我的母亲的人”“女人生孩子只是义务”……

他尝试着修补母子关系...

比如,努力不去挑剔;

比如,主动对妈妈说“我爱你”;

再比如,干家务活,做早餐…

眼看着母子关系在一天天改善…

然而有一天,于贝尔的母亲,从一个素不相识的女人口中,得知:自己的儿子,是个同性恋。

她崩溃了:为什么我这么爱他,却得不到他的信任?

老实说,这不是一部观感舒适的电影:一言不合就吵架,台词密集得让人头疼…

电影里没有传统亲情电影的母慈子孝,却真实再现了很多人青春期与母亲相处的种种困境:互相伤害。

跟于贝尔深爱着妈妈一样,妈妈,其实也深爱着儿子。

十几年来,她每天不辞劳苦的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照顾他的起居饮食,她还忍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甚至为了儿子,放弃再婚...

电影中有这样一幕,于贝尔气急败坏的问母亲:如果今天我死了,你会怎么办?

她缓缓说道:那我明天也会死。

然而,她的爱太沉重,压得儿子透不够气来。

她总把她的付出挂在嘴边,要儿子懂得感恩;

她什么都要管,连儿子的周末生活也要安排,儿子不愿意,就扣零花钱;

她自作主张,把儿子送去寄宿学校…

她总是说:只要你一天没成年,就要听我的话!

电影中的于贝尔说:我知道恨妈妈是有违常理的,甚至会被批判,但我确信,每个人在某个时候,也恨过他的妈妈。

于贝尔理解的自由,并非一种权利,而是人的存在,并不在于人可以支配别人(去寄宿学校吧),而在于人可以逃避别人的支配(我凭什么要去寄宿学校?)。

陪儿子买东西,等得太久,也会上升为人身攻击:你的自私,可见一斑,我没能力管你了。

而儿子生气时,也会咒骂母亲:当我想到,世界上最差劲的母亲时,脑海里出现的总是你。

母子之间的日常交流,也不说“人话”,永远在互怼:

妈妈:你不问问我今天过得怎么样?

儿子:不,有啥特别的你肯定早就说了…

儿子:这事儿我说几百遍了,你是老年痴呆吗?

妈妈:你少给我胡说八道!我受够你了!

妈妈:现在的孩子,都像你这样跟妈妈说话的吗?

儿子:现在的妈妈,都像你这样教育小孩吗?

他们从来没有试着,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他们只是听见了对方的声音,却没有认真倾听过对方的需求。

他们是母子,有着割舍不掉的血缘关系,却也用一把无形的刀,在对方心里划下深深的沟壑。相比于贝尔于母亲的老师很重要,他们的相知起源于于贝尔的谎言,他们在一次吃饭之后敞开心扉。

于贝尔对老师说了许多心里话,老师也告知他自己父亲的故事,在此时,他们二人完成了互证。老师成为了最靠谱的倾诉对象,他住到老师家“避难”,在他们的相处过程中,老师更多的不是站在道德的层面上对于贝尔进行谴责,对于于贝尔的困惑给与解答,对于于贝尔的行为表示理解……

在于贝尔前往寄宿学校之前送给了他一本书,还有,帮他坚定了自己的艺术之梦。这种教育模式是理想的,理解、信任、鼓励、支持……这也是母子间理想的关系,而老师则填补了理想中母亲的空缺。

电影在最后,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结局。我们不知道母子二人是真的和解了还是暂时性的休战,想必,导演自己也不知道。

< EN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