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背后 7 开元风度名相 文场淡雅元帅

 开朵花儿等着你 2019-11-05

文场淡雅元帅

  感遇十二首(其一)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读过 蘅塘退士编著的《唐诗三百首》的,都会知道这首诗。因为它是三百首的开卷之作。国人有个习惯,往往认为开卷和压轴之作,就是格外牛的作品。那么,他牛在哪里呢?

  它上承屈子,下启盛唐。屈子乃两千多年前的诗坛巨擘。他是“总是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大神。他首创的香草美人以寄托情思的独门绝技,一直被后人点赞不已。这首诗,就是学习的这种方法。诗里写到的兰桂,淡雅,高洁,又远离尘嚣,欣欣向荣。作者乃用以自比。表达了一种孤芳自赏,不慕浮华的人生追求。这种表达方式,对盛唐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影响很大。

  本来,食客吃鸡蛋,无论煎炒,还是煮蒸,是无需知道母鸡仪容的。母鸡呢,当然只有下蛋的义务,也无需更没有资格知道蛋的去向。就好比纳税人,他的义务,是只管纳税,至于银子去了哪里,是进了贪官的腰包,还是交到了皇上手里,皇上是买烧鸡了,还是买烤鸭了,抑或是用来买第一千零一个小老婆了,这都是纳税人不应该操的心。但既然我们的题目是唐诗背后,那我们的主题就偏偏是要认识认识这下蛋的母鸡的。

  这只蛋背后的母鸡,叫张九龄。

  张九龄,岭南韶州曲江人。当初,张説因为得罪张昌宗兄弟,被流放钦州从韶州经过。顺便去张九龄家里吃了个饭,读到他的诗文,大为激赏。又都姓张,一攀谈,嘿,巧了,还是一个祖宗呢。先祖,都是西汉的名相张良,再下来,晋代的司徒张华。都是名流呀。高兴。就认作了本家兄弟。张説本人博学多才,又是文坛领袖,这对刚刚进士及第的 张九龄来说,可是仰望的存在。这么个偶像,就这么成为本家哥哥,当然那叫个激动!对张説来说,有这么个优秀的弟弟,而且新晋进士,也是高兴。于是,俩人就谈人生,谈理想,对前途有了满满的憧憬。更是立下了雄心壮志。你别说,这哥俩后来的仕途虽然也曲曲折折,充满了艰辛磨折,但真的还都实现了理想,酬偿了壮志。大有紧跟其先祖张良脚后跟的意思,双双成为大唐名相,对开元盛世,尤其对盛世的诗坛,具功甚伟。

  这哥俩,还真的叫做有缘。除了有一个共同的先祖,都做了名相之外。还有几个共同点。都有一个离奇的出生故事,都有一个神奇的童年。都做了文坛领袖。都刚直不阿。张説我们已经说过。下面。单说说张九龄。

  张九龄,和许多名人一样,也是神童,从小就牛的不得了。神童,我们已经认识几个了,王勃,杨炯,骆宾王,都是。神童的故事,大都是很小就读了很多书,会作文写诗,机智勇敢之类。九龄小弟,除了这些通用的公式之外,还有更特别的传奇。传说,这小朋友,别看人小,却用了个大墨砚。多大呢?洗脸盆那么大。而且还是个宝贝,灵物,能够感应上天。一次,这墨砚被老鼠拉跑了,小小的老鼠怎么拉跑那么大的墨砚, 你不用怀疑。总之就是拉跑了。小伙伴气坏了,就捉住了老鼠,把他钉到一个木板上。并写上几句:此鼠偷盗,解往朝廷,若解不到,仙神不宁。然后把木板放到江里。木板真的逆流而上,而且锣鼓喧天,旌旗飘飘,就像一队兵马押解一样。还有一次,韶州大旱,人们都到寺庙去求雨。但就是不下雨。小朋友看人们艰难,顿时对老天爷愤恨不已,就拿出墨砚,开始磨墨,要写状子告老天爷。人们都笑起来。谁知磨着磨着,天真的黑了下来,一刹那乌云密布,瓢泼大雨从天而降。这两个传奇故事,虽然有些玄幻,但是,却能够表现张九龄一个特点,刚直。从小就刚直。

  这种品质,伴随了他一生。给他带来了荣誉,也给他带来了许多挫折。官场,一如战场,刚直的人,注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有时候是泪水,甚至,还可能会是鲜血。

  张九龄702年(则天长安二年)登进士第。这对于当时还被目为荒蛮之地的岭南来说,可是开天辟地第一遭,所以轰动很大。圈粉无数。加上他诗文漂亮,人也儒雅,有谦谦君子之风,所以,又被誉为“岭南第一人”,“曲江风度”。杜甫称赞他,“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就连后来从宰辅位置下来后,玄宗每每提拔人物时,也要拿他作比较,“此人有没有张九龄的风度呀?”

  即便如此,才踏入官场的前三五年里,他也只做些校书郎之类的闲差。写写诗,读读书,倒也闲淡恬适。后来,太子李隆基亲自过问下,他终于得到了升迁,做了右拾遗。拾遗,拾遗,顾名思义,就是对朝廷的决策呀什么的,提提意见建议之类。李隆基即位,就为他转正,提拔他做了左拾遗。在这个位置上,做了几年,给宰相和皇上都提了不少好的意见建议。当时李隆基才做皇上,也能够虚心纳谏,姚崇毕竟也是个好宰相,所以,张九龄的工作,还算是顺风顺水。但几年以后,他和姚崇的矛盾就出现了。716年,因为“封章直言,不协时宰”,也就是说,太过直来直去,不会拐弯抹角,加上张説又与姚崇不对付。因而引起姚崇不满,去官归养,回了广东韶州老家。

  到了老家,毕竟是官身呀,不能闲着吧。张九龄就想要为家乡做点好事。做什么呢?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千多年前的张九龄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就上报朝廷,开凿大庾岭梅关这一段路。这地方是岭南到内陆的必经之地。原本是崇山峻岭,山高路险。大唐开创以来,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广东当时,已经是唐朝海外贸易的重镇。所以这条路意义重大。张九龄亲自到现场踏勘,缘磴道,披灌丛,不辞劳苦,终于修筑了一条宽十七米的大道,岭南交通,大为便利。而且泽被世世代代。几百年以后,南宋小皇帝被蒙古大军追杀,就多亏了这条大道。现在,还被人誉为古代的京广线。修路之时,他还结交了两个迷弟,这两个迷弟,心甘情愿的跟着他,跑前跑后,干活之余,写诗饮酒,幸福的不得了。

  因为修路有功,718年,张九龄又被召回京城。这一次做了个负责选官的官。接下来,他的恩兄张説也回到了朝廷,做了宰相。弟兄两个联手,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硬,工作风生水起,政绩卓著。但朝廷的权力斗争永远都在。因为他和张説都是刚直不阿,张説更甚,结果,刚过头了就折,所以又一次被贬。

  731年,他第三次回到了长安。这次,到740年他去世之前,基本是一直在朝廷工作,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宰相。这是他仕途最辉煌的几年,也是开元盛世最后的几年。此后,著名的奸相李林甫一直把持朝政,直到安史之乱。

  这几年的张九龄,主要几件事值得我们回忆一下。一是执掌文学,奖掖后人。王维,孟浩然等都得到他的提携,杜甫也因为没有来得及巴结上他而后悔。这时候的张九龄,在一众文艺小青年们的眼里,就是大佬级别的前辈。他们齐齐向张大人抛来了膜拜的眼神。我们来看看孟浩然写给他的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大意就是:这河山是多么壮丽呀,这时代多么清明呀。而我孟浩然要是不出来为国为民做点事情,真是有些可耻了。可惜我没有门路呀。言外之意,你张丞相是不是提拔提拔我?这小骚年的话,说得很委婉, 但也很迫切。而且又冠冕堂皇。张丞相还真感动了,提拔他做了荆州府秘书。

  二是预判安禄山的造反。安禄山在张守珪手下时候,由于打了败仗,而被解京治罪。张九龄看到安禄山,盯了他一眼,就看透了这家伙的骨子里。认为安有反相,早晚是祸患。就给玄宗说,皇上啊,这胡儿一脸奸相,一身反骨。不除掉,怕是有后患哪。力主杀掉。唐玄宗这时候正和杨玉环水深火热,哪里顾得上这些鸡零狗碎。加上安禄山又有高超的谄媚蛊惑的手段,皇上已经被迷得有些颠三倒四。最终没有答应。不但放了安禄山,还一步一步提拔他。后来安禄山果然造反,把唐玄宗赶出了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被迫狼狈西逃,直到有了马嵬事变的悲剧,把个心肝儿杨玉环也弄死了。唐玄宗才又想起张九龄的话,但也只有一声叹息:哎,这张九龄还真是有远见卓识呀!可惜......可惜唐玄宗也只有追悔的份儿,不过,还是派人到韶州祭奠张九龄,并追赠他司徒的哀荣。

  三,力挺严挺之。严挺之,人如其名。也是和张九龄一样,是个硬折不弯的主儿。刚直的不得了。张九龄做宰相的时候,李林甫,严挺之都给他打下手。李林甫要提拔他的亲信一个叫做萧炅的。这萧炅名字倒挺文艺,其实是个大草包,甚至大字不识几个。连“伏腊”都读做了“伏猎”。严挺之笑话他,给他起了个绰号,“伏猎侍郎”。当然提拔的事就泡汤了。李林甫就怀恨在心。后来,严挺之的前妻的后夫王琰犯了事儿,严挺之为他说情。李林甫逮住这个机会,当然不会心慈手软,就告到了玄宗那儿。玄宗说,老严呀,你为什么要帮王琰?严挺之说,没了王琰,怕这女人再回头找我呀。这理由也够奇葩了。李林甫就要求治他罪。皇上问张九龄怎么办。性子直的人,关键时刻,往往情商就不够使。张九龄看中严挺之的人品,不忍他被李林甫这样的奸猾之徒打压下去,就说,皇上,严挺之这人是正直之臣呀,请你明鉴!结果,当然是严挺之被贬,而张九龄也失去了皇上信任。李林甫赢得一票。

  四,诗讥李林甫。李林甫本是皇族出身,既会谄媚,还会伪装,面上一套,背后一套。典型的奸诈小人一枚。口蜜腹剑这个成语典故,就是从他而来。这样的人,在任何场合,都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在官场往往更容易爬得快、爬的高。放眼古今,尽皆如此。后来就爬到了张九龄头上。张九龄曾经写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清高和对李林甫的讽刺。这首诗是《咏燕》:

  海燕虽微渺,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大意是,海燕虽然渺小,但是也高居华堂。他的本性就不屑与别人争东夺西,勾心斗角。所以,那些凶残奸诈的家伙,你不要胡乱猜忌。在这里,就是表明了自己的高洁操守,同时也讥讽了李林甫玩弄权术,上下其手的小人行径。颇有庄子“鹓鶵不屑鸱之腐鼠滋味”的风采。但我们细细品味,也会发现有一丝无奈的悲叹。

  初唐时期,四杰和陈子昂等高举兴寄、风骨大旗,为扫除六朝靡丽、 浮华之风,鼓吹呐喊,也做出来很大成绩。但他们的地位毕竟相对较低,影响力有限。可能就沈佺期官做的大一点,也就是考功郎,相当于考试院高层之类。到武皇末年,中宗、睿宗时期,六朝风习,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又有复活盛行的趋势。歌功颂德,应制侍宴题材,仍然大行其道。到了开元前期,张説和张九龄,以他们执掌文坛的大佬地位,和自己的创作实践,对扭转这一趋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是继陈子昂之后,力排梁陈颓风,追慕汉魏风骨,开辟盛唐气象的重要人物。他们的作品,或沉雄昂扬,或慷慨悲壮,或淡雅婉致,或素朴清莹,表现了一种积极进取的热情,高洁不屈的情操,充满了一种执着精神和生气。他们的表率作用,和对后来者的奖掖,使得唐诗的变革得到了延续和推进。最终使得盛唐气象大放光彩。这样,才有了接下来的以高适、岑参为首的边塞诗群,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山水田园诗群,和以李白为首的唐诗的高峰的傲然耸峙。

  最后,我们再来读读张九龄的一首名篇: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