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优势逐渐消失,未来基金会筹款应该怎么做?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1-05

作者/ 皮磊 来源:公益时报

12月13日,由《公益时报》社联合11家大型基金会主办的“2017中国公益年会”圆满落幕。年会发布了“2017年度十大公益新闻”,回顾了今年以来公益行业的发展情况。2017年,高校过亿捐赠、企业大额捐赠接连发生、腾讯 99公益日募集善款金额超过13亿元……以基金会为代表的慈善组织已经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个多月前,中国慈善联合会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全年接收国内外款物捐赠共计1392.94亿元,社会捐赠总量创历史新高。其中,2016年基金会接收的款物捐赠为625.50亿元,比上年增加了179.93亿元,占全部捐赠收入的比例为44.9%,国字头、大型公募基金会的捐赠增长势头尤为迅猛。毫无疑问,基金会已经成为吸收社会捐赠的主要平台。

下一步,基金会应该如何做好筹款工作?如何能够激活并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在传统优势逐渐消失的情况下基金会将如何实现转型……我们在为公益事业快速发展欢呼的时候,也应该考虑这些问题。

传统优势逐渐消失,未来基金会筹款应该怎么做?

2016年,各大基金会筹款数额持续增长,尤其国字头基金会、公募基金会增长势头猛进,且大多数基金会超额完成了年初设定的筹款目标。今年年初,《公益时报》曾策划推出了基金会筹款系列报道,根据各基金会提供的数据,不论是公众筹款还是企业筹款都呈现出明显增长,基金会的捐赠收入、支出均比之前有了明显增长。

2016年,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以下简称红基会)制定的筹款目标为1.59亿元,总收入目标为2.59亿元。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红基会实际总收入为4.83亿元,其中捐赠收入为2.62亿元。与2015年相比,总收入增长了72%,捐赠收入增长了50%。

再来看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以下简称福基会)。2016年,福基会制定的筹款目标为2.2亿元,截止到2016年12月31日,总收入达3.92亿元,其中捐赠收入为3.83亿元,募捐收入完成全年计划的174%,较2015年同期增长41%。

一些地方性基金会捐赠收入、支出也出现了明显增长。截至2016年12月31日,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实际总收入为4956万元,同比增长24.9%,其中捐赠收入为4844万元,同比增长32.9%。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2016年支出金额较2015年增长了36%,增幅明显。

推动基金会捐赠收入持续增长的原因有哪些?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邓国胜表示,一方面各基金会对于筹款工作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各机构互联网筹款能力不断提升,技术进步为公众参与捐款提供了技术条件,降低了公众捐款的门槛;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发展,个人财富不断增长,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提升,公众捐赠意识也明显提升。

《2016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提到,2016年我国个人捐赠发展迅速,捐赠额达到了创纪录的293.77亿元,比上年猛增124.47亿元,占捐赠总额的21.09%,同比增长73.52%;人均捐赠100.74元,比上年增加23.32%。普通民众正成为个人捐赠的中坚力量,10万元以下的个人捐赠从2015年的75亿元跃升至2016年的9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约20%。

“基金会不再单单采用传统的方式、依靠眼泪指数进行筹款,而是多元化发展,比如通过捐步数、蚂蚁森林等新方式激励公众快乐参与公益,使得个人捐款比例不断提高。而以腾讯、阿里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也在利用自身优势动员公众和用户捐款。基金会一定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筹款和个人捐款,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邓国胜谈到。

捐赠内涵也逐渐发生改变

传统优势逐渐消失,未来基金会筹款应该怎么做?

基金会更加注重培养长期固定捐赠用户

事实上,当前大部分活跃的基金会都已经把公众捐赠当做未来重点着力的一个方向。卢玮静是北京七悦社会公益服务中心主任,也是《中国基金会发展报告》连续七年的主报告撰稿者、数据负责人。在她看来,目前一些基金会的视野不再局限于一次性捐赠,而是着眼于发展长远、稳定的捐赠者。

卢玮静表示,“目前基金会行业的关注点已经发生了改变,捐赠的意义也逐渐发生了改变。比如捐赠100万元,基金会现在会考虑是一个人捐赠,还是1000个人或者更多人捐赠;他们是一次性捐赠还是多次重复捐赠;他们是不是基金会的月捐伙伴,其与基金会之间的黏性、持续性和稳定性如何……这也代表了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且拥有无限的潜力。”

基金会对腾讯99公益日的重视程度很好地印证了她的观点。今年99公益日期间,腾讯公益平台共动员1268万人次主动捐出8.299亿元善款,支持6466个公益项目。相比去年677万人次捐赠,今年网友捐款金额是去年的2.72倍,参与人次是去年的1.87倍,三天时间总计募集善款超过13亿元。发动更多人参与公益已经成为很多基金会的共识。

另外,她还举例说,中华儿慈会正是因为重视公众筹款才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方面,儿慈会非常重视和各个平台的合作共赢,通过搭建平台让公众更加了解基金会的公益项目,并且让公众公开透明地了解公益项目的筹款去向以及项目的执行情况;另一方面,儿慈会与腾讯公益、蚂蚁金服、淘宝公益等平台展开深度合作,积极开创公众参与公益的新模式。

捐赠内涵的改变还体现在基金会对于捐赠人的服务上。越来越多的基金会已经意识到,对于捐赠人的服务和责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把捐赠资金落实到受益人身上,还包括及时向捐赠人汇报捐赠资金的使用效果和效率,以及创造机会让捐赠人参与到公益项目的执行进程中,营造捐赠人参与的平台或社群文化……这些可以概况为“可信、专业、参与”三大原则。

“捐赠其实是一种融入社会化参与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捐赠将基金会和公益的价值传递到更广阔的社会空间中。公益不仅仅是基金会自身的行动,还要看到其激活和带动了怎样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议题之中。因此,我们才能看到多种多样的筹款方式和有意思的筹款活动,比如像善行者这样的运动筹款已经成为一种流行,一元购画这样低门槛的公益体验受到人们追捧。”卢玮静谈到。

筹款只是基金会运作的起点

传统优势逐渐消失,未来基金会筹款应该怎么做?

专家表示,如果基金会仅以筹款为导向容易导致偏离公益目标

纵观近几年来基金会的筹款数据,排在前几名的大多是国字头或带有官方背景的基金会。与其他类型基金会相比,这些基金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平台优势。尤其像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这样具有官方背景的基金会,不仅具有口碑上的优势,还能够借助体制内的资源以及官方背景赋予的公信力,顺利将项目落实到一线,而且很多企业或企业家也愿意给这样的基金会捐赠。

另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些基金会将自身的公募资格作为一种优势。比如在过去七八年的时间里,中华儿慈会和福基会充分利用公募资格优势,发挥平台优势,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公益行动,其自身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不过,目前这些传统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开始成立自己的基金会,他们高效的运作执行能力和专业性十分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大型公募基金会的成功对于当前正处于转型过程中的很多基金会,尤其是地方性公募基金会来说很难复制。而随着慈善法的出台,公募资质也不再是官方背景基金会的专属,公募资格的优势也在丧失。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基金会之间的竞争将不再是公募资质的竞争,而是自身能够提供的专业化服务和资源对接等方面的竞争,这涉及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协调合作。筹款仅仅是基金会运作的起点,如果一家基金会没有专业化“加工运作”公益善款的能力也将无法获得长远的发展。

“我们常说基金会存在两个‘顾客’——资源方和受益方。”卢玮静谈到,基金会确实需要主动分析其所面对的“筹款市场”,通过设计活动来吸引捐赠人或培养潜在的捐赠人,包括细化分析筹款市场、分析捐赠人的需求和社会需求,并努力满足他们。但在实际情况中,并不能保证资源方和受益方的需求完全重合。

“如果完全以筹款为导向就容易偏离公益目标,容易被资源所引导,甚至被资金控制,这种现象在捐赠、基金会资助、政府购买过程中都出现过。因此,基金会在哪种情况下要毫不妥协地对资源方说‘不’是我们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卢玮静谈到。

- END -


汉正家族办公室,专注基金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