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名著中常用的俗语谚语辑录:安逸出懒汉,逆境出人才

 百科知识博览 2019-11-05

【阿母爱郎,脱裤换糖】(谚)

郎:儿郎。阿母爱儿,不惜脱下裤子换糖给儿子吃。指母亲疼爱子女,往往到了不顾一切的程度。胡祖德《沪谚》卷上:“谚有‘丈母爱郎,割奶放汤’。又云‘阿母爱郎,脱裤换糖’。言慈母爱子,不惜牺牲其身也。”

【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谚)

孙儿:此处指外孙。阿婆如果舍不得把女儿嫁出去,如何能抱上外孙呢?古时催嫁的话。乐府民歌《折杨柳枝歌》:“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明·汤显祖《紫箫记》一〇出:“休差,娇花女叫人爱杀,恨不早嫁东家。夫人,古人说得好:‘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挨金似金,挨玉似玉】(谚)

挨:靠近,接近。靠近金的就会像金,靠近玉的就会像玉。犹言近朱者赤。比喻经常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品行、才能等自然会很好。《儿女英雄传》三七回:“俗话说的:‘挨金似金,挨玉似玉。’今番亲家太太的谈吐就与往日大不相同了。”《梨园外史》二三回:“我知道这孩子近来常和陈子韬在一处,真个挨金似金,挨玉似玉。”

【挨上好邻家,吃酒又戴花;挨上坏邻家,披麻又戴枷】(谚)

披麻:披麻戴孝,指遭殃死人。戴枷:罪犯戴上枷锁。好邻居会给自家带来好处,坏邻居会给自家带来不幸。指择邻非常重要。王耀光《也谈“千金买邻,八百买舍”》:“选个好邻居比买个好住宅付出的代价还高,可见择邻的重要,不见俗话说的:‘挨上好邻家,吃酒又戴花;挨上坏邻家,披麻又戴枷。’”

【挨上染坊尽点子,挨上铁匠尽眼子】(谚)

挨近染坊,衣服上不免沾上颜料的斑点;挨近铁匠,衣服上不免有被火星烧出的许多小孔。指生活在什么环境下,就会受到什么影响。吕胜才《交友之道》:“老话常说:‘挨上染坊尽点子,挨上铁匠尽眼子。’想想看,一个人成天和赌徒在一起纠缠,能不上赌场玩两把?”

【挨着大树不长苗】(谚)

植物的幼苗在大树之下,上缺阳光,下缺水分,自然难以生长。比喻在强大势力的压制之下,弱势的人难以生存与发展。李昌《月儿弯弯》一三:“老话头:‘挨着大树不长苗。’没错!这一带的经济被他控制得死死的,没有我们活动的空间。这局面必须改变!”

【挨板子】(惯)

挨(á犻):遭受,忍受。比喻受到指责、惩罚或打击。“无论正国法,或者在国民党内正党法,孙科都逃不了挨板子。”

○也作①〔挨棍子〕。刘绍棠《京门脸子》六章二:“此人能左能右,柴禾不是挨他的棍子,就是穿他的小鞋;我很怕柴禾千虑一失,又吃他的亏。”②〔挨巴掌〕。黎汝清《皖南事变》七章一:“我失去了地位,保住了人格。我宁肯挨巴掌,不愿意委屈自己的心!”

【挨打不记数】(惯)

比喻吃亏受挫却不记取教训。张恩忠《龙岗战火》一四章:“中国人有句话叫做‘吃一堑,长一智’。你却是个挨打不记数儿的白痴!”

【挨当头棒】(惯)

比喻意外受到沉重打击。赵树理《三里湾》一九:“有翼挨了这么一下当头棒,觉着别的团支委和人谈思想不是这样的态度,灵芝代表团支委和别人谈话也不是这样的态度,一定是灵芝生了他的气。”

【挨闷棍】(惯)

闷棍:在人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狠狠打出的一棍。比喻突然遭到沉重打击。刘绍棠《十步香草》三一:“郓兰渚的天灵盖上像挨了一闷棍,头晕目眩靠在街角的一堵墙上,眼泪夺眶而出。”

○也作①〔挨闷棒〕。何岳《三军过后》四五:“红儿爹,更像是挨了无数天外飞来的闷棒,眼黑了,耳聋了,手脚麻木了。”②〔吃闷棍〕。欧阳山《前途似锦》六:“虽然他的看法,他的做法,最后大家都同意了,可是吃了陈奇那样一闷棍,他一直还是很恼火。”

【挨一刻是一刻,挨一日是一日】(惯)

挨:困难地度过。指得过且过,没有长远打算。《红楼梦》一一回:“晴雯呜咽道:‘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挨一刻是一刻,挨一日是一日。我已知横竖不过三五日的光景,就好回去了。’”

○也作①〔挨一天算一天〕。刘绍棠《吃青杏的时节》六:“她逃了出来,想流产却又到哪儿开证明信?挨一天算一天,衣衫遮掩不住重身子,这才一条藤缠在邢春塘身上。”②〔过一日是一日〕。《红楼梦》七一回:“我能够和姊妹们过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么后事不后事。”③〔过一天算一天〕。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四部一六:“我和你不同啊,这么大的岁数了,骨头都硬了,脑筋也不灵了,还学啥呢?我是过一天算一天。”

【挨一拳,得一着;挨十拳,变诸葛】(谚)

诸葛: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以足智多谋著称。指人受到挫折不要紧,只要善于总结教训,挫折越多,越能开拓智力,增长才干。王勤《大江东去》一章:“英雄人物也不是天生的!常言道:‘挨一拳,得一着;挨十拳,变诸葛。’只要我们一心向前,挨打受气也会促我们长进的。”

【挨砖不挨瓦】(惯)

砖比瓦重,挨砖打比挨瓦打更疼。形容人不知轻重,不懂好歹。马烽等《吕梁英雄传》四九回:“孟二楞一见这般光景,立刻气得大骂道:‘这些顽固分子,天生下挨砖不挨瓦!宣传叫他埋雷硬不埋,这一下可受用了吧!叫他受点教训,不屈!’”

【挨揍打呼噜——假装不知道】(歇)

指知道得很清楚,却故意装作不知道。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上篇五:“‘我可以不在乎,你过去干过什么我都可以不问不管,只要你从现在起对我好点。’‘挨揍打呼噜——假装不知道。你说你不在乎,现在不在乎,将来呢……’”

【矮半截】(惯)

个子比别人低一半。比喻在某一方面比别人差。《红楼梦》七九回:“薛蟠没了主意,惟有自怨而已,好容易十天半月之后,才渐渐的哄转过金桂的心来,自此便加一倍小心,气概不免又矮了半截下来。”刘绍棠《十步香草》三七:“贾香荷并没有比谁矮半截儿,杨桂子更是人前显贵挺胸脯子。”

○也作①〔矮一头〕。陈登科《风雷》四一章:“冯四嫂冷冷脸道:‘可没有规定:中农比贫农矮一头啊!也没有说过,中农的田,都应该放在最后种啊!’”②〔矮三分〕。刘绍棠《水边人的哀乐故事》一:“过去,河筒子刘家在老槐树下刘家面前低一头,沙河子刘家在老槐树下刘家面前更是矮三分。”③〔矮几分〕。黎汝清《皖南事变》二七章三:“痛苦把他们的背压弯了,自感比所有人都矮了几分。”

【矮檐之下出头难】(谚)

矮檐:低矮的屋檐。指在矮檐之下身体弯曲,难以伸直头颅。比喻人身处强大势力的压抑之下,身不由己。田汉《林冲》二场:“师兄啊!自古道:‘不怕官来只怕管,矮檐之下出头难。’牙根咬碎拳头软,权且饶他这一番。”

【矮子登楼梯——步步高升】(歇)

喻境况、生活等一天比一天好,或地位、职位不断提高。白危《垦荒曲》二部三五:“‘人总是希望越过越好,像矮子登楼梯,步步高升才美哩。’乔传秀逗趣说。”鄢国培《巴山月》上六:“那轿夫嘻皮笑脸:‘董先生,矮子登楼梯——步步高升嘛。恭喜发财,多赏几个荣钱。’”

○也省作〔矮子上楼梯〕。古华《芙蓉镇》四章二:“不过话讲回来,李国香这些年来能矮子上楼梯,也是颇为不容易的。”

【矮子肚里疙瘩多】(谚)

指身材短小的人心里的算计往往比常人多。明·沈璟《义侠记》一六出:“〔小丑〕……踢了我的小肚子,踢出许多疙瘩来了。〔小旦扶小丑介〕怎么说?〔小丑〕矮子肚里疙瘩多,怎么不踢了出来!”

○也作①〔矮子心内三把刀〕。《永庆升平前传》四二:“大汉非奸即傻,矮子心内三把刀,怎么说怎么有理。”②〔矮子多心〕。王钟伦《独钓龙潭》二一:“俗谚云:矮子多心……沧海桑田,人世莫测,二十多年他都干了些什么?”

【矮子过河——淹了心】(歇)

淹:谐“安”。指人事先就已怀着某个念头,或拿定了主意。克非《山河颂》二三:“我看,你是矮子过河,安了心的。不给我带路,你大约不舒服。好吧,我们就一起走走吧!”

【矮子过河——越盘越深】(歇)

盘:涉水。矮子过河,越向前走,没入水中越深。喻遇事不知回头,越陷越深。王丽堂《武松》下六回:“他是越输越来火,输了的都想捞回来,哪晓得矮子过河,越盘越深。输光了,没得玩了,想同头家借钱。牌子不香,头家不肯借。”

【矮子看戏——见人道好,他也道好】(歇)

矮子挤在人群里看戏,并未看见,只好随人说长道短。多指自己没有主见,附和他人意见。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一一六:“其有知得某人诗好,某人诗不好者,亦只是见已前人如此说,便承虚接响说取去,如矮子看戏相似,见人道好,他也道好。”

○也作①〔矮子看戏,随人上下〕。宋·普济《五灯会元·蕲州五祖法演禅师》:“说佛说法,拈槌竖拂,白云万里……忽有个汉出来道:长老尔恁么道,也则白云万里。者个说话,唤作矮子看戏,随人上下。三十年后一场好笑。”②〔矮子观场,随人说研〕。场:戏场。明·李贽《续焚书·〈圣教〉小引》:“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夫子何自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研,和声而已。”

○也省作①〔矮人看场〕。元·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卷二:“不可先看他人议论,如矮人看场,无益。”②〔矮人观场〕。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十:“予观宋景文近体,无一字无来历,而对仗精确,非读万卷者不能,迥非南渡以后所及。今之耳食,誉者毁者,皆矮人观场,未之或知也。”③〔矮子观场〕。明·徐复祚《一文钱》三出:“全心即佛,全佛即人,直是饥人见饭;心不是佛,智不是道,何殊矮子观场。”

【矮子里选将军】(惯)

比喻在能力较差的人中间挑选相对出色的。《小五义》五三回:“常言一句俗话说:‘矮子里选将军。’就算他的能耐有限,但与这些打手打起来,他的本领却比打手胜强百倍。”

○也作①〔矮子队里选将军〕。清·李渔《十二楼·夺锦楼》:“矮子队里选将军,叫我如何选得出?”②〔矮子里拔将军〕。刘绍棠《小荷才露尖尖角》三:“当年的瓜把式,死的死,老的老,活着的手艺也撂生了。矮子里拔将军,旧日默默无闻的杜大胆儿,竟成了今天的高手。”

【矮子爬楼梯——巴弗能够】(歇)

指巴不得。《何典》六回:“忽有个精胖小伙子来做他口里食,真是矮子爬楼梯,巴弗能够的,自然一拍一吻缝。”

【矮子群里拔不出将军】(谚)

指从平庸或素质低劣的群体中难以选出优秀的人才。叶金《实话实说》:“教练嘛,我看还得从上面选派个有经验的,矮子群里拔不出将军,这里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

【爱吃枣儿汤】(惯)

旧指妇女贪爱风月。《醒世恒言》卷三六:“偶值吴金这只粮船起运,少个帮手,陈小四就上了他的船。见吴金老婆像个爱吃枣儿汤的,岂不正中下怀,一路行好卖俏搭识上了。两个如胶似漆,反多那老公碍眼。”

【爱而不教,禽犊之爱】(谚)

禽犊:禽兽。对子女,对下属,只知爱护而不知管教,这是禽兽的本能之爱。指爱的原则,要体现在严格的教育上。明·戚继光《练兵纪实·练将篇》:“教士卒,士卒爱矣,与我同生死不辞矣。苟不加教习之,亦是以卒予敌耳。语云‘爱而不教,禽犊之爱’是也。”

【爱花花结果,爱柳柳成荫】(谚)

关爱花,花就会结出果实;关爱柳,柳就会长出绿荫。比喻在哪方面奉献爱心,就会在哪方面得到回报。赵平礼《柳林镇》三章:“常言道:‘爱花花结果,爱柳柳成荫。’柳林镇的人们硬是抓住科学种田这一环,连年来小麦亩产都在八百斤以上。”

【爱叫的麻雀不长肉】(谚)

比喻轻浮而不务实的人,不会有什么作为。曲波《山呼海啸》三:“到青阳桥河东,一群二鬼子乱吼乱打枪。他想:爱叫的麻雀不长肉,咬人的狗不露齿,别看尽瞎叫唤。”

○也作〔爱叫的母鸡不下蛋〕。钱立《谈务实》:“那些爱卖弄的人,把功夫尽用到嘴上了。爱叫的母鸡不下蛋,一提务实,百无一能。”

【爱奴儿掇着兽头城以里掠——好个丢丑的孩儿】(歇)

爱奴儿:旧时小孩的泛称。掇:端,捧。兽头:也叫兽面,一种假面具,绘以凶恶丑陋的兽形。城:城墙。以里:里面。掠:扔。小孩儿捧着兽头面具往城墙里面扔。责骂人丢人出丑。《金瓶梅》四二回:“伯爵骂道:‘我道是谁来,原来是这两个小淫妇儿。头里我叫着,怎的不先来见我?这等大胆!到明日,不与你个功德,你也不怕。’……韩玉钏儿道:‘你知道,爱奴儿掇着兽头城以里掠——好个丢丑的孩儿!’”

【爱他的,着他的】(谚)

对谁偏爱、溺爱,就不免要受谁的制约,甚至受骗上当。指偏爱与溺爱,必定落得个被动的结局。元·郑廷玉《后庭花》四折:“他和你可曾说来历?你明知是鬼,怕他来缠你,常言道:‘爱他的,着他的。’”

【爱挑的担子不觉重】(谚)

指做任何事情,只要心甘情愿,就不怕困难,不觉得难以忍受。钱明《义务和权利》:“工作中的困难是随时都会有的,关键是人如何对待它。常言道:‘爱挑的担子不觉重。’只要‘爱’,苦也是甜的。”

【爱在心里,狠在面皮】(谚)

长辈对子孙只可心里慈爱,管教起来要严格。《醉醒石》七回:“教子是第一件大事。盖子孙之贤否,不惟关自一生之休戚,还关祖宗之荣辱。这所系者甚重,可以不用心教诲么?俗语道:‘爱在心里,狠在面皮。’”

○也作〔给个好心,甭给好脸〕。张理原《我怎样当父亲》:“俗谚有道是:‘给个好心,甭给好脸。’对子女,要爱,但不能溺爱。没有严格的管教,就很难指望成材。”

【爱之深,妒之切】(谚)

爱得越深,嫉妒心就越强。专指男女间越是爱情浓烈,排他的意念就越重。陈青云《浪子神鹰》七章:“俗语‘爱之深,妒之切’。爱与妒,是男女感情的产物,如一物两面,没有爱便不会产生妒。”

【安钉子】(惯)

比喻在对方的内部秘密安插自己的人。二月河《雍正皇帝·雕弓天狼》:“胤一到身边就收买了胤禩安在自己身边的钉子一等侍卫鄂伦岱,命他回京‘帮着四爷,看着八爷’。”

【安劳苦易,安闲散难】(谚)

安:安心。人安于劳苦是比较容易的,但要安于闲散却很不容易。指闲散的生活容易使人产生邪念。宋·苏轼《俚语说》:“俚语有可取者:‘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安闲、耐富贵、忍痒,真有道之士也。”

【安卧扬帆,不见石滩】(谚)

扯起帆,人却安然卧在船舱里,就无法发现石滩,那船只被阻就不可避免。明·徐祯稷《耻言》卷一:“患萌而莫之省也,乘于所快乎?难发而莫之收也,中于所狙乎?谚曰:‘安卧扬帆,不见石滩。’靠天多幸,白日入阱。”

【安逸出懒汉,逆境出人才】(谚)

安逸的生活会养成人的惰性,使人不思上进,逆境却能激励人奋发成才。司空穆《生活中的辩证法》:“好逸恶劳,这是人的通病。殊不知‘安逸出懒汉,逆境出人才’,可惜人们往往不明此理,或者虽懂却不愿去实践。”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惯)

马不卸鞍,人不卸甲,随时准备打仗。形容军旅生活的艰辛。《前汉书续集平话》上:“鞍不离马,甲不离身,南征北讨,东荡西除。”

○也作①〔鞍不离马,甲不离躯〕。《三国志平话》上:“咱从为汉军,鞍不离马,甲不离躯,枕弓沙印月,卧甲地生鳞,苦征恶战,相持厮杀,多少生受来。”②〔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梁公九谏·第七谏》:“忆昔太宗大帝在日,经纶四海,勇灭大隋,收王世充,戮窦建德、八十二处草贼,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亲冒矢石,以定天下。”

【鞍上人斗人,坐下马斗马】(惯)

形容双方打斗十分激烈。《水浒全传》一三回:“两个在阵前,来来往往,翻翻覆覆,搅作一团,扭作一块。鞍上人斗人,坐下马斗马。两个斗了四五十合。”

【岸上修船易,到得江中彻底沉】(谚)

比喻问题要趁容易解决时及早解决,拖延会酿成灾祸。明·汤显祖《还魂记》一二出:“你好不思忖,不思忖,怕朝廷谤你,那时不稳。古人云:‘岸上修船易,到得江中彻底沉。’”

【按倒葫芦瓢起来】(惯)

葫芦: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像两个上小下大的球连在一起,中间较细,表面光滑,可做器皿。瓢:用对半剖开的匏瓜做成(也有用木头挖成)的舀水或撮取面粉等的器具。刚把葫芦摁入水里,瓢又浮了起来。比喻问题一个接一个,刚解决一个,另一个又冒了出来,使人应接不暇。孔厥等《新儿女英雄传》二回六:“这儿也是:‘报告,我对他有个意见!’那儿也是:‘报告,我也有个意见……’真是:按倒葫芦瓢又起来了;都说牛大水不接受批评,不诚恳。”

○也作①〔按倒葫芦漂起瓢〕。刘绍棠《孤村》五〇:“我劝这个吼那个,按倒了葫芦漂起瓢,急得冷汗淋漓,累得头晕目眩,口干舌焦也无济于事。”②〔按下葫芦瓢起来〕。程树榛《钢铁巨人》一一章:“‘李工程师,’梁君好容易找出一句开头的话,‘咱们这大机架,真是多灾多难哪!按下葫芦瓢起来。’”③〔摁倒葫芦瓢起来〕。梁斌《红旗谱》四四:“当局见到各地学潮风起云涌,摁倒葫芦瓢起来,很伤脑筋。”

【按定坐盘星】(惯)

坐盘星:秤杆上的第一颗星,是秤砣和秤盘呈平衡状态时秤砣的悬点。比喻拿定主意。《醒世恒言》卷三:“有了你老人家做主,按定了坐盘星,也不容侄女不肯。”

【按牛头吃不得草】(谚)

指牛不想吃草时,硬按住它的头角让它吃也没用。比喻做事贵在顺理成章,情通理顺,专靠强迫命令是行不通的。《石点头》卷二:“众友不知文子一诺无辞,一发不忿。毕竟按牛头吃不得草,无可奈何。”

○也作①〔牛不喝水难按角〕。《歧路灯》五七回:“牛不喝水难按角。你老人家只拿定主意不赌,他会怎的?”②〔牛不喝水,不能犟饮〕。阮规《工作方法》:“关键在于小李子的思想不通;思想通了,你挡也挡不住,说什么动员。自古常言说得好:‘牛不喝水,不能犟饮。’现在还是先打通他的思想要紧。”③〔强按牛头不喝水〕。李满天《水向东流》一章:“俗话说的:‘强按牛头不喝水。’不喝水还是小事,弄急了说不定会用角抵你。”

【按人下菜碟】(惯)见“看人下菜碟”。

【按窝掏螃蟹】(惯)见“堵窝掏螃蟹”。

【按着葫芦抠子儿】(惯)

比喻用强硬的手段逼供或索取财物。《醒世姻缘传》三四回:“杨春说:‘他打哩真个申到县里,那官按着葫芦抠子儿,可怎么处?’”又九〇回:“若有为民的县官,将这样灾伤申报上去,央两院题本,改了折色,百姓也还可孝济;但是改折了,却问何人去要铺仓的常例?问那个要解剩的余米?所以只是按着葫芦抠子儿。”

【按着三眼一板】(惯)

板、眼:民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一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比喻言行有条理、合规矩,一丝不苟。《儿女英雄传》一九回:“当下先把邓九公乐了个拍手打掌,他活了这样大年纪,从不曾照今日这等按着三眼一板的说过话,此刻憋了半天,早受不得了。”

【案板上的蛤蟆——任剁】(歇)见“砧板上的肉——随人砍,随人剁”。

【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谚)

亏心:指对不起良心。指人即使在暗处偷偷做了昧良心的事,神灵的眼睛也会看得很清楚。劝人在任何情况下不要做坏事,不然,必将受到应有的惩处。《三宝太监西洋记》二回:“善的善,恶的恶,好的好,歹的歹,拙的拙,巧的巧,毒的毒,慈的慈,却都在菩萨眼之中。正是: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熬过冬,就是夏】(谚)

指熬过了冬天的严寒,夏天就必定到来。比喻人身处逆境之中,不必焦躁忧虑,耐心等待,定有转机。刘江《太行风云》五一:“只要有一帮人能跟咱的舌头转,堵挡一阵,不大伤元气,‘熬过冬,就是夏’。”

【熬粥要有米,说话要讲理】(谚)

就像锅里不下米就熬不出粥一样,说话不在理就不能使人信服。陈腊生《左邻右舍》:“你说话不占理,谁能服你?又何况是横气逼人,满嘴脏话?岂不闻老人常言‘熬粥要有米,说话要讲理’?”

【鳌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再不来】(谚)

鳌(á狅)鱼:海里的大龟。鳌鱼好不容易摆脱金钩,自然立即逃走,不再回头。比喻人一旦脱离险境,就必定远走高飞。《初刻拍案惊奇》卷二〇:“直反到各衙,杀了几个佐贰官。那时正是清平时节,城门还未曾闭,众人呐声喊,一哄逃走出城。正是:鳌鱼脱却金钩去,摆尾摇头再不来。”

○也作①〔鳌鱼脱却金钩钓,摆尾摇头任所为〕。《三宝太监西洋记》四九回:“非幻禅师应声而去,照依师父口里的话语,拿着帖儿转了三转,伸手掀起钵盂来。那红莲宫主正是闷着不得过的时候,一下子开了钵盂,正是:鳌鱼脱却金钩钓,摆尾摇头任所为。”②〔鲤鱼脱得金钩去,大海宽江永不还〕。《鸳鸯针》四卷二回:“他也识的是贼来了,也往外就跑,不管金命水命,趁势儿走了。正是:鲤鱼脱得金钩去,大海宽江永不还。”③〔鲤鱼脱得金钩去,摇头摆尾不再来〕。李晓明《风扫残云》四回:“鲤鱼脱得金钩去,摇头摆尾不再来。李懵之冒充杀猪匠,带着郎巨九、郎佩九兄弟,在方克荣和中队战士面前混出寨门。”

【袄子没绱线——搞到夹层里去】(歇)

袄子的里子边上没绱线,手或其他物件就容易进入夹层。比喻弄错了或理解错了。徐君慧《澎湃的赤水河》七章二:“你袄子没绱线——搞到夹层里去了……我们都是堂堂男子汉,革命的武工队员,难道还不如李月英一个堂客,岂有被敌人吓着的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