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经内分泌肿瘤文献分享: 胰岛素瘤伴同时性远处转移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11-05

背景介绍

     

     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少见且异质性极强的肿瘤,根据是否分泌激素产生相关的临床症状,腺胰神经内分泌瘤可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胰岛素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瘤。胰岛素瘤既往被认为是“良性肿瘤”,因为其生物学行为良好,肿瘤大小较小,多数在疾病早期就因为分泌激素产生低血糖等相关症状而就诊发现,手术切除后很少发生转移。但随着对神经内分泌肿瘤认识的深入,目前WHO病理分类公认胰岛素瘤属于恶性肿瘤范畴,手术切除后均有转移复发的风险。同时,有10%的胰岛素瘤在诊断时就已有远处转移,转移部位多在肝脏,即同时性肝转移。转移性胰岛素瘤很罕见,因此对其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并没有相关数据。

研究结果

上海市/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肿瘤综合治疗部研究团队分别分析了本中心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数据和美国SEER数据库中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数据,针对局限期胰岛素瘤和伴同时性肝转移的胰岛素瘤,研究了两者的预后情况和预后相关指标,结果显示I-III期的胰岛素瘤为低度恶性肿瘤,其预后明显优于其他功能性NET和无功能性NET,但伴有同时性肝转移的胰岛素瘤(IV期)的恶性程度明显升高,其总生存期并不优于IV期无功能性NET和其他功能性NET。

讨论和总结



在临床实践中,针对无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预后分析时,将其分为胰岛素瘤与非胰岛素瘤,会比按功能性/无功能性分类得到更显著的预后差异,因为胰岛素瘤/非胰岛素瘤的分类更符合胰岛素瘤和其他神经内分泌瘤之间生物学行为的区别。而针对伴同时性远处转移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功能性不是决定其预后的因素之一,因为伴同时性远处转移的胰岛素瘤与其他神经内分泌瘤相似,其预后并没有优势。

发表期刊

本研究发表在胰腺肿瘤专科杂志《pancreatology》上

本文作者

高鹤丽医师

王文权教授

简介

王文权,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复旦大学外科学博士毕业,师从国际著名肿瘤学家汤钊猷院士。毕业后参加工作,师从著名胰腺癌专家倪泉兴教授和虞先濬教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级)、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省部级)、新获上海市卫计委优秀青年专科医师培养计划项目(2017-2020)、以及上海市科委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帮扶项目(2018-2021)资助。研究方向集中于“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间质化、血管生成、炎性/免疫浸润)及其临床转化研究。

专家门诊时间:周五上午(徐汇院区)

高鹤丽,肿瘤学博士,主治医师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专业

现工作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内分泌肿瘤及少见肿瘤多学科讨论团队联络员

临床工作及研究重点: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肿瘤、间质瘤的诊断治疗和相关机制。

参考文献:

Gao H, Wang W, Xu H et al. Distinct clinicopathological and prognostic features of insulinoma with synchronous distant metastasis. Pancreatology 2019. DOI: 10.1016/j.pan.2019.02.0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