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汉服深衣

 泰阳汉子 2019-11-05

深衣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代表,《礼记》中还有专门描写深衣的深衣篇,可见深衣的重要性,宋朝儒学大贤朱子(熹)在《朱子家礼》中有专门考证并且切实实行过,明朝的王阳明还是身穿深衣,明末清初的黄宗羲有《深衣考》,即使到了清朝,还有江永的《深衣考误》。深衣作为一种服饰,却可以至少追溯到商朝时期,甚至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有确切证据的是商朝,历代相传的是黄帝时代。

《礼记·深衣》原文如下:

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短毋见肤, 长毋被土。续衽钩边.要缝半下.袼之高下.可以运肘.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带.下毋厌髀.上毋厌胁.当无骨者.

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袂圜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下齐如权衡以应平.故规者.行举手以为容.负绳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义也.故易曰.坤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下齐如权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五法已施.故圣人服之.故规矩取其无私.绳取其直.权衡取其平.故先王贵之.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完且弗费.善衣之次也.

具父母.大父母.衣纯以缋.具父母.衣纯以青.如孤子.衣纯以素.纯袂.缘.纯边.广各寸半。

译文:

古时候的深衣,大概都有规定与尺度,以便与圆规、曲尺、墨绳、称垂、衡杆相应。

短不至于露出体肤,长不至于覆住地面。缝合裳左边的前后衽,在右后衽上加一钩边。腰缝部分的宽度是裳的下边的一半。衣袖当腋下部分的宽度,可以运转胳肘。袖子的长短,从袖口反折上来正好可达肘处。束带的部分,下不要压住大腿骨,上不要压住肋骨,要正好在腰部无骨的地方。

裳制用十二幅布,以与一年的十二个月相应。衣袖作圆形以与圆规相应。衣领如同曲尺以与正方相应。衣背的中缝长到脚后跟以与正直相应,下裳下端齐整如同权衡以与公平的原则相符合。因此袖似圆规,象征举手行揖让礼的容姿。背缝垂直而领子正方,以象征政教不偏,义理公正。因此《易》说:“六二爻象的变动,正直而且坚守道义不妄动。”下边齐平如称垂和称杆,以象征志向安定而心地平和。五种法度都施用到深衣上,因此圣人穿它。符合圆规和曲尺是取它象征公正无私之义,垂直如墨线是取它象征正直之义,齐平如称垂和称杆是取它象征公平之义,因此先王很看重深衣。

所以,深衣可以作文服穿,也可以作武服穿,可以在担任傧相时穿,也可以在治理军队时穿,完善而不易损坏,而且只用白布制作而不需要任何花纹锦绣。是除了朝服和祭服之外最好的衣服。

父母、祖父母都健在,深衣就镶带花纹的边。父母健在就镶青边。如果是孤子,深衣就镶白色生绢的边缘。袖口的边缘、下裳的的边缘和衣襟的侧边的边缘,所镶的边缘宽度都是各一半寸。

深衣作为华夏代表性服装,从黄帝时期一直到明朝以前在华夏大地都有传承,据明代人冯复京《六家诗名物疏》第二十八卷中说:“《礼书》云:虞夏商周养老皆以燕服。又周大夫、士之於私朝,朝玄端,夕深衣;庶人吉服,深衣而已。則深衣在虞爲燕服,在周以爲夕與喪服,大夫士庶人皆服焉。”因此,在虞舜、夏商时期已经有,而且与其他服装区别开了。正史记载:“黄帝垂衣裳而治。”这里所说的“衣裳”已经包括深衣,所以,黄帝时代就已经有深衣了。

当然深衣是作为礼服存在的,不是普通服装,深衣又与礼仪联系在一起,深衣作为一种礼服,是要符合礼制,符合礼制就要有一定的规矩。华夏词语讲究定义准确,一个词一个意思,甚至一个字一个含义,比如我们常见的街和路,街代表东西走向的,路代表南北走向,定义准确一目了然,深衣也一样,提到深衣我们就知道它的结构和包含的礼制文化。

“规”是测量圆形是否符合标准的工具,用来象征天道,因为天道圆融。“矩”是测量方形是否符合标准的工具,用来象征地道,因为地道方静。“绳”是测量直线是否符合标准的工具,用来象征人道,因为人道正直。“权衡”指秤锤、秤杆,是测量重量的工具,秤杆是平而不动的,靠秤锤的来回移动来称量物体的重量,权衡用来象征原则与变通,因为任何事情都会有不变的原则与具体的变通。这些文化内涵在深衣之中都完美地体现了出来,我们还能把深衣只是当做一种普通的衣服来看待吗?

礼服所讲究的是庄重典雅,也不是不能短一点,但是,不能短到露出肌肤,否则便是丧服中的一种孝服了。这种对深衣的要求,而不是对所有汉服的要求,不过,即使在典雅的场合所穿的普通汉服,也不适合露出肌肤,还是能遮住手为好。因为礼服所重视的是庄重典雅,不能轻佻浮躁,同时也有保护肌肤之用。肌肤美好,也不值得炫耀;肌肤不好,不裸露更好。用礼服显示出庄重典雅的一面,比裸露肌肤而显示色相更好一些。深衣的特点在于能遮蔽住整个身体,所以,衣袖与下裳都比较长,但是,其长度不应该使下裳拖到地面上。这是为了避免衣服被弄脏。因此,下裳以能够覆盖住脚面而不拖地为宜。

深衣的腋下部分以及袖子应当宽大,宽大的程度以能够使肘部灵活自如地运动为宜。人的上臂长度一般是恰好到腰部,因此,腋下部分以及袖子的主体部分,其宽度基本上与上衣的高度相等。袖子如此宽大,不仅使手臂在活动时不受拘束,使袖子不至于因此而起褶皱,而且在夏季有凉爽的效果。

张懋墓出土深衣

深衣的衣袖长度也有标准,也就是要比整个手臂的长度再多出来三分之一,这样,其中的三分之二是手臂长度,其余三分之一恰好能够折回来达到肘部。当我们把手掌也伸展开之后,仍然有相当于一只手掌长度的长度。至于袖口的宽度在此没有规定,所以,后世的深衣有袖口与袖子同样宽度的,也有袖口略有收减的,但即使收减也不能收得太窄,一般情况下,以收口者为多,这样做事比较方便一点,而且在袖子中可以存放小件物品。

穿深衣的时候,腰间需要有大带束住,其宽度的要求是,下端不至于压住大腿骨,上面不至于压到肋骨,恰好是在肋骨下端与大腿骨上端之间。这样穿起来比较舒适,而且可以随着身体的胖瘦变化而加以调整。大带太窄或者太宽,都与全身不协调,而且不舒适。

深衣下裳用十二幅布来做,因为上衣象征天,下裳象征地;日月运行于上天,而在地上体现为四季十二月,万物生生不息就在其中进行,人道的一切也都遵循十二月来展开。就像《易经》的乾坤两卦一样,乾卦有六阳画,坤卦有六阴画,乾坤合在一起构成十二画,其实,乾卦六阳画的背后就是六阴画,坤卦六阴画的背后就是六阳画,所以,当天道完善而达到极至的时候,地道也就在其中了;当地道完善而达到极至的时候,天道也就在其中了;人道效法天地之道,所以,人道也就在乾坤两卦之中。乾卦代表刚健,坤卦代表柔顺,刚健而又柔顺贯通起来,大道也就得以体现出来了;乾卦以九五爻为主,爻辞为“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坤卦以六二爻为主,爻辞为“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两者相合,还有什么不利呢?

衣袖的圆口象征着天道,圆融健动,自强不息;中间虚空,象征着虚怀若谷。我们在行礼的时候,双手弓起而呈圆形,两手相平,虚花相向,就像两个人相互在行揖让之礼。人间能够行此揖让之礼,还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衣领如同曲尺,在后面是连在一起的,在前面则是交叉在一起的,这种交叉形成了一个方形,象征地道的柔顺而又稳定宁静。领后如天,领前如地,下垂而贯通全身上下,这就像大地相对静止,而万物以及人类就在其上生生不息。《周易》中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礼记·乐记》中说“地无私载”,大地就是这样静止地处于人类的脚下,无私地承载着一切。大地不是不动,但相对于人类来说,它却是宁静的,这就像人心应该坚持道义而永远不动摇一样,就像国家政令能够坚持道义而不偏颇一样。能够如此,修身、治国还有什么问题呢?

无论从事于什么职业,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道德礼义的修养和坚持道义原则,深衣所告诫和勉励我们的,不是具体职业或事情的方式方法,而是无处无时都不可缺少的原则。因此,深衣可以作为文服、武服、礼服、军服。

现代人制作的深衣

一个人的父母和祖父母都还健在的时候,即使平时穿衣服,最好也不穿上下全是纯白色或纯黑色的服装,因为在华夏礼仪和民俗之中,那是孝服的色彩,所以不吉祥。民间流传这一句话:“要想俏,一身孝;要想美,一身黑。”一般说来,假如祖父母见到孙子、孙女穿这样的衣服,虽然嘴上不说,心里也会感觉到不舒服。深衣作为一种礼服,更讲究遵守礼仪,所以,在华夏文化中,深衣没有衣服面料和衣服边缘都采用白色或黑色的,除了中衣、玄衣纁裳之外。即使是普通衣服,也不提倡全身都是白色或黑色。

深衣制度规定,有父母和祖父母的时候,深衣的边缘要用有花纹图案的布料来做,可以增加喜庆色彩、欢乐气氛;祖父母不在了,只有父母还在,就穿青色边缘的深衣,不是纯白色,也不是纯黑色,再说,青色与黑色毕竟还有所不同,否则,白色布料用黑色布料做边缘也不适合。如果三十岁之前就失去了父亲或母亲,那么,所穿的深衣应该用白色生绢做边缘,需要注意的是,白色生绢的颜色和面料颜色也不尽相同,因为深衣的面料按规定是采用细麻布,但不能用粗麻布,否则就接近丧服了。深衣边缘的宽度都是采用一个标准,就是一寸半。过宽过窄都不协调,如果没有边缘也就不属于深衣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