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恢复华夏服饰 重建衣冠上国(汉服知识)

 寒秋o枫叶 2012-06-03
 
 

              恢复华夏服饰 重建衣冠上国(汉服知识)




汉服是贯穿华夏历史的、在汉朝确立了基本特征的华夏民族服饰。在国际上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在国内各民族中可以作为56民族之一的汉族的服饰。

001 华夏服饰与华夏文化

华夏文化之“统”历代相传,形成了我们今天的华夏民族;今日的中国,是华夏民族的延续;华夏民族的生生不息,是每个华夏子民的责任和义务。华夏文化的精神在哪里?在华夏文化经典之中,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之中,因此,对我们来说,服饰不仅仅是一件御寒裹体的衣服,不仅仅是追求美丽的装饰,华夏服饰是华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华夏服饰的复兴,是华夏文化复兴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国际上来看,作为各国文化象征而存在的民族服饰,已不单单是一件能够蔽体保暖的外套,更加承担了传播本国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因此,国服的确立有利于我们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有利于在国际上展示华夏文化的风采,当然有利于华夏文化的复兴。

002 华夏服饰——国服——是我们民族的标志

国服是一个国家的外在象征和代表,就像我们的黑头发、黄皮肤一样,是我们民族的标志。国服的确立,也意味着民族自信和自尊的确立。在全球化与地域化并存的今天,各个民族都希望在国际社会中保持自己的文化独立性,其中作为外在象征的民族传统服饰占据着重要地位。我们看到在联合国会议中,许多国家领导都穿着富有自己国家特色的服装出席;奥运会开幕式上,许多国家的运动员也穿着本民族的传统服饰出场;世界小姐选美大赛上,也一定会设立“最佳民族服饰”这个奖项。从国际上来说,堂堂华夏应该有代表自己民族的服装!从国内各族来说,人数最多的汉族应该有自己的服装!我们现在把穿西装当成了“正常”,可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为什么不去穿和服?我们为什么不去穿韩服?我们为什么不去穿阿拉伯服装?汉族为什么不去穿维吾尔族服装?为什么藏族的不穿满族的服装?彝族的不穿苗族的服装?这其中究竟是什么心理在作怪?当“洋气”成为赞誉的时候,我们的心态还“正常”吗?

003 华夏服饰与民族自尊自立是联系在一起的

阿拉伯民族、韩国、日本都保留着自己的民族服饰,西方国家则有西服等等。当我们作为华夏民族的代表出席国际会议的时候,当我们有重大庆典活动的时候,我们不会穿上阿拉伯服装,也不会穿上韩服、和服,可是,我们为什么会心安理得地穿着西服、婚纱呢?假如中、美、韩、日首脑会晤的时候,美国人身穿西服,韩国人身穿韩服,日本人身穿和服,那么,中国人穿什么?华夏民族的人口占世界的四分之一还多,我们难道不应该有自己的民族服饰吗?

004 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服饰作为我们的国服?

应该有四项条件:第一,应该是与我们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持久相伴的服饰,而不是某个时代所流行的服饰;第二,应该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内涵的服饰,而不是只求华美形式的时装服饰;第三,应该是代表华夏民族人口绝大多数人形象的服饰,而不能是某个小群体形象的服饰;第四,应该是具有华夏民族独特风格而且具有多种款式的服饰,而不是各民族乃至世界各国服饰的拼凑组合。能够完全符合以上四项条件的,只有一项最佳选择,那就是“汉服”!

005 汉服所走过的历程

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了几千年的华夏衣冠——汉服,就足以代表中国,成为国服的第一选择。他从远古一路走来,到了汉朝而确立并完善,又由汉朝一直延续到明朝,其中蕴涵着华夏民族数千年的人文精神。此后,他并非自然消亡,只是因为受到强权与武力的摧折而暂时隐退。汉族之外的各民族服饰也与汉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先秦时期,华夏族区别于其他文化群体的标志之一,便是外在形象。人们称这种与“胡服”相对存在的概念就是“衣裳”,如“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这也是“华夏”之称的来历。《左传·定公十年》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
先秦两汉时期,人们通常用“衣冠”来指称华夏之服。故而中国享有“衣冠古国”的美誉。与“汉服”词汇相关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这里的“汉”主要是指汉朝,是指汉朝的服装礼仪制度。
汉朝以后,人们逐渐用“汉人”一词来指代华夏人。正如胡人传统服饰叫“胡服”,汉人传统服饰也就有了相对应的名称“汉服”。这个词汇的基本内涵也固定下来,便是汉族传统服饰,如“汉裳蛮,本汉人部种,在铁桥。惟以朝霞缠头,余尚同汉服。”它最初是其他民族对汉人传统服饰的称呼,进而成为汉人自我认同的文化符号。
到了宋元明时期,一些异族执政者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服饰,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
清兵入关的第一件事就是“剃发易服”,“剃发”针对的是“束发簪缨冕旒冠笄”;“易服”针对的是“交领右衽宽袍大袖”。汉服从此被迫暂时退出历史舞台。(据张梦玥《汉服略考》改写原载于《中华文化建设》附刊)

006 汉服中的礼服——深衣

在《礼记》之中有一篇专论,题目就是《深衣》,它是产生在汉朝之前的作品,因此,深衣不能说仅仅是汉族的服饰。以下是此篇全文的白话翻译:
古时候的深衣,大概都有一定的制度,与圆规、曲尺、墨绳、称垂、衡杆相应合,短不至于露出体肤,长不至于覆住地面。 缝合裳左边的前后衽,在右后衽上加一钩边。腰缝部分的宽度是裳的下边的一半。衣袖当腋下部分的宽度,可以运转胳肘。袖子的长短,从袖口反折上来正好可达肘处。束带的部分,下不要压住大腿骨,上不要压住肋骨,要正当腰部无骨的地方。裳制用十二幅布,以与一年的十二个月相应。衣袖作圆形以与圆规相应。衣领如同曲尺以与正方相应。衣背的中缝长到脚后跟以与垂直相应。因此袖似圆规,象征举手行揖让礼的容姿。背缝垂直而领子正方,以象征政教不偏,义理公正。因此《易》说:“六二爻象的变动,正直而端方。”下边齐平如称垂和称杆,以象征志向安定而心地公平。五种法度都施用到深衣上,因此圣人穿它。符合圆规和曲尺是取它象征公正无私之义,垂直如墨线是取它象征正直之义,齐平如称垂和称杆是取它象征公平之义,因此先王很看重深衣。深衣可以作文服穿,也可以作武服穿,可以在担任傧相时穿,也可以在治理军队时穿,法度完善而又俭省,是仅次于朝服和祭服的好衣服。父母、祖父母都健在,深衣就镶带花纹的边。父母健在就镶青边。如果是孤子,深衣就镶白边。在袖口、衣襟的策边和裳的下边镶边,镶边宽各一半寸。

007 深衣的文化内涵

汉服系统中的深衣集天圆、地方、绳直、权衡、五行为一体,处处涵蕴着华夏文化的精神;华夏素以"衣冠上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汉服的设计处处依着礼的需要,汉服礼服宽袍大袖、流畅飘逸的特征显示了华夏自古以来成熟内敛、含蓄蕴藉的内质,以及追求和谐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汉服,是最能和中华传统文化各个方面相结合的服饰,无论是儒道国学、诗词歌赋、武术剑道、茗茶药酒、琴棋书画、礼乐舞蹈,无一不与汉服有着密切联系,不必赘述。

008 汉服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款式

汉服具备独特的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宽袖,又以盘领、直领等为其有益补充;汉服的基本款式大约有九类,在基本款式下又因其领口、袖型、束腰、裁剪方式等的不同变化演绎出几百种款式。他与西服大不相同,与那些即使受到汉服影响而产生的韩服、和服等服饰也不同,足以体现华夏民族的特色;因为是一个体系,可以演绎出多种款式,所以,足以满足大家的个人爱好。这是其他服饰所无法比拟的。

009 汉族所占的比例与汉服作为华夏服饰代表的资格

中华民族由 56个民族共同构成,各民族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关系,中华民族的服饰是由各民族的服饰共同构成的大体系。但是,毋庸质疑, 在56个民族之中,汉族的人数占绝大多数,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汉族占全国总人口的 93.3%;据2005年的数字来看,汉族在大陆占92%,在台湾占98%,在香港占95%,在澳门占97%;即使是在世界上,汉族也是人口最多的民族,而且遍布世界各地。因此,虽然汉服在国内可以作为汉族的服饰,但在世界上却有资格作为华夏民族服饰的代表。

010 复兴汉服不是简单复古

个人当然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服饰类型,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却不能没有体现自己民族文化个性、体现民族自信自尊的服饰,因此,以汉服为国服是非常必要的。作为国服,是在重要场合或特殊穿用的服饰,当然要有固定的设计形式,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与需要开发出符合汉服基本特征的各种汉服样式。汉服是个服装体系,里面内容十分丰富,完全可以适应现在国服应有的传统性、时尚性、实用性。因此,汉服的复兴并非简单复古。

011 我们对汉服的复兴充满信心

只要我们所做的事,自己认为是对的、是自己喜欢的、是有益于人的,那么,尽管乐观地去做,至于是否成功可以不必考虑。华夏文化的处境现在本来就不是很好,汉服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也不可能如火如荼,这是必然的。希望阁下不要灰心,我想:一棵松树刚刚从蓬草之中生长出来的时候,总是受到蓬草的排挤、遮蔽,但蓬草永远只是蓬草,这棵小树苗却可以成为栋梁之材!唐诗有句云:“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凌云木”不会在乎“时人”的看法而放弃“凌云”之志吧?在人们以西方文化为时尚的情况下,在人们对华夏文化基本持否定态度的情况下,华夏服装的处境艰难是可以想象的。所以,我认为华夏文化的复兴是民族服装复兴的总前提,民族服装的复兴可以促进和标志华夏文化复兴。

012 国服不应该由各种元素的拼凑

在近来对于国服的讨论中,大家似乎更多关注了外在的形而忽略了内在的神。在法国巴黎的服饰设计大赛上,加入中国元素的华美服饰俯拾皆是,有些可说是中国古典符号的照搬,但是,那只是空有其形而无其神的时尚装扮,没有人会认为它就可以代表中国。今天,中国也有很多中式服装出现,可惜的是,也只是加入了一些中国元素,不能作为国服的面貌出现。我想这也是国服讨论之所以会出现的原因。我们已经有了汉服作为第一选择,实在不必再去另外凭空设计一套国服。

013 复兴汉服不是提倡所谓的“大汉族主义”

孙中山先生曾经讲过汉满蒙回藏的“五族共和”,其中的“汉族”所包括的对象远远大于今天我们所说的“汉族”;从历史上来说,汉族的形成是因为汉朝的出现,汉朝却不是只有汉族为其成员的;从文化上来说,华夏经典并不强调种族、血缘角度上的“民族”观念,而是强调道德文化上的“民族”观念。因此,汉服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汉族的服饰”,而是华夏民族服饰中的主流服饰。从国际上来说,就像汉语代表华夏民族的语言文字一样,汉服则代表着华夏民族的服饰文化。从国内的56民族来说,其他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汉服则可以称为汉族的代表性服饰。

014 汉服与古装应该是什么关系?

当我们把华夏文化称为古代文化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心中已经宣告了华夏文化的终结,宣告他已经退出生活舞台;当我们把汉服称为古装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心中已经给汉服画了一个句号,甚至已经将汉服当成了僵尸。问题出在哪里?因为我们错误地把时间的永恒向前与文化的永恒创新等同了起来,因为我们对当前的时代和短期利益放在了民族文化的承继之上,因为我们把利益放在了文化精神之上。所以,我们不应该把汉服称为古装,而是应该在保持汉服基本特征的前提下进行变通,在承继民族文化的前提下尽可能得照顾现实的利益。形式与内容是不可分割的,从民族服饰来说,服饰好像是形式,其中的文化内涵则是内容,内容需要形式来承载。当我们的民族服饰失传的时候,也是民族文化断裂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引起注意。

015 汉服与国服之间应该是什么关系?

汉服与国服的关系,就像汉语与国语之间的关系一样。汉语可以作为国语,但是,汉语不等于中国的语言文字的总和;汉服可以作为国服,但是,汉服不等于中国各民族服饰的总和。我们主张以广义的汉服之中的深衣作为国服,也可以称为华夏礼服。汉服可以有多种样式的变化,只要保持华夏服饰的最基本特点即可,但是,深衣却应该有固定的样式和规范,保持其稳定性和规范性。汉服可以追求朴素或华美,但是,国服却是将文化内涵、民族特色放在第一位的。一个民族的服饰,不是因为他的华美而被喜欢,而是因为喜欢自己的民族才热爱自己的民族服饰。

016 汉服与我们日常的服饰应该是什么关系?

我们主张复兴汉服,但是,并非因此而排斥其他服饰。个人的服饰的选择必然有个人的爱好与习惯,但是,民族服饰的选择却不能完全按照个人的爱好与习惯确定。我们主张复兴汉服,但是,并非因此而强加于人。我们提倡在代表国家民族的场合、在重要的民族节日、在一些特殊的庄重的场合穿汉服、深衣,当然也提倡平时穿用,却不是说每人每时每刻都把汉服作为我们的必选服饰。我们期望着能够开发出众多的汉服款式,给大家提供尽可能多的选择。

017 汉服是否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不适应?

几千年的发展,汉服在其宽大飘逸、流畅拔俗的基本风格之下,演绎出几百种款式,但是,有些人在赞叹汉服之美的同时,又在慨叹汉服不适合我们今天快节奏的生活条件,因此而对复兴汉服持怀疑或否定态度。其实,这里存在着三个认识误区:首先是把汉服与礼服等同起来了,似乎汉服就必须是宽袖长裙;其次是把汉服的样式简单化了,却不知汉服可以有多种样式;其三是低估了我们今天复兴汉服的变通与创造。我们的祖先的智商不比我们低,我们今天制作汉服也不是墨守成规。

018 汉服与唐装、旗袍、马褂应该是什么关系?

今天人们看到的“唐装”,并不是真正唐朝的服装,而是假借唐朝的名义而结合清朝服饰而“创新”出来的仿古服饰。女性的旗袍、男性的长衫和马褂,都是满族的民族服饰及其延续,而非汉族的民族服饰,也不是华夏民族悠久历史上一直传承的服饰。旗袍、长衫、马褂作为满族的服饰,当然有其合理性,但是,就像满族同胞不会穿藏族、蒙古族或者其他民族的服饰一样,作为汉族也没有理由去穿满族的服饰。同时,这些服饰被汉族所接受,是伴随着血腥的“剔发令”而完成的,与之相联系的是一段民族屈辱史,是清朝暴政史,这不是说我们反对满族,而是反对清朝的暴政,而是痛恨清兵的血腥屠杀。我们必须把清朝与满族区别看待。

019 汉服与韩服、和服是什么关系?

中国盛唐时期的服装在日本等国流传,日本曾派出大量唐使到中国学习文化艺术、律令制度,也包括衣冠制度。当时日本还模仿唐制颁布了“衣服令”。和服主要模仿汉服中的深衣,至今日本仍将和服称“吴服”,意思就是指从中国吴地传来的衣服。日本还有一种盛装礼服叫做“唐衣”。和服由汉服发展而来,但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已经发展出自己的民族特色,比如:女式和服背后的大腰带比汉服更宽大;和服的线条都是直线形的,袖子也是方方直直的,汉服不仅袖子是圆形,整个线条,尤其是衣服的摆,还有袄,裳都是上窄下宽线条;和服的领子宽敞,汉服的领子紧贴颈部;和服上都织有代表其家族的家纹,而汉服正好相反,民间颜色清雅,色调是单一的,即使有花纹也是散花或几何遍布的图案;和服袖子是方的且后面不缝合,称为振袖,袖窿较小;和服的衣裾在正面,汉服的衣裾在侧面。总之确切地说,是和服起源于汉服,但后期的发展,已经明显不是汉服了。韩服与日本和服有所不同,它所模仿的是汉服中的襦裙,但也有变化,即朝鲜服装的裙子束得特别高,而且下摆十分宽大、蓬松。汉服的基本形制为东方世界提供了标准,今天中国及东亚很多民族的民族服装,如中国一些少数民族的服装,都受到了汉服的影响;而韩国韩服和日本和服更是直接由汉服发展而来。汉服不仅是汉族的,中国的汉服,更是亚洲的,世界的汉服。

020 汉服活动是不是“作秀”?汉服在当前中国的处境。

近年来,汉服宣传活动越来越多,媒体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西元2002年只有一条评论;2003年评论、新闻、专题各一条;2004年有2评论、5新闻、2专题、2专访,共计11条;2005年有6评论、17新闻、11专题、1专访,共计33条;2006年还不到半年的时间,已经有相关的报道近40条。其中有正面的报道,也有负面的,但是,从整体来看,正面的越来越多。但是,从一般的综合网络上的网友发言来看,误解、否定、咒骂的却很多。有学者称之为“作秀”,对满怀华夏文化复兴的赤诚之心、对汉服的由衷热爱的汉服宣传者、实践者嗤之以鼻,甚至大加侮辱,却不知这些宣传者、实践者是在花费自己的钱财、精力和热情在为华夏文化复兴尽力,在为民族的自尊自信而奋斗!在现实之中,很多人在看到汉服的时候不知道这是什么服饰,有人说是在拍戏,有人说是韩服,有人说是和服,世界上有几个不认识自己民族服饰、不尊重自己民族服饰的?有一位汉服爱好者说得好:“我们复兴的绝不只是一件衣裳,这只是最表象的东西,我们复兴的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文明!而是以汉服为表象的民族传统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