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荷兰的智能化温室园艺霸主地位是如何创造的?

 智能温室 2019-11-05

如果把世界范围内农业生产比作一场比赛,每个国家都是参赛选手,那么就目前而言,温室园艺生产这项分赛的插主,非荷兰莫属。荷兰因其高效的现代温室园艺而闻名世界,这个欧洲小国的国土总面积仅为10万hm2,其中,温室建筑面积就有1.1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1/10,占全世界玻璃温室面积的1/4,主要用来种植鲜花和蔬菜。其中0.47万hm2用于蔬菜生产,主要有番茄、辣椒和黄瓜。种植户平均每户拥有温室面积0.85hm12。那么荷兰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和成就的呢?纵观荷兰温室的发展,可以看出其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即充分利用科学技术,通过不断地创新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荷兰玻璃温室的建造成本投入较高,不仅仅体现在其建造材料的选购方面,更主要的是内部安装使用的各种科学管理系统、提高农业生产率和食品安全的生产材料方面;因此其产出也十分可观。在这样的背景下,荷兰的温室逐渐向着不断聚集、扩大面积的方向发展。2007年,荷兰Royal Pride Holland公司率先在北荷兰省建造了单体超过45hm2的大型番茄连栋温室并成功运营。在接下来的10年间,迁往该区域的大型种植企业已达9家,总面积达到376hm2,该区域也成为了荷兰继Westland地区之后又一重要温室生产聚集区。大型玻璃连栋温室的优势在于生产效率极高,番茄产量可达90kg/m2;同时,由于面积增大了很多,其单位面积的成本也降低了;因此,越来越受到种植者的支持。在荷兰,单体面积10hm2以上的温室正逐渐替代小规模的玻璃连栋温室,温室规模正朝着大型和超大型化方向发展;不加温的温室逐渐减少,加温型温室不断增加,2000年,荷兰不加温型温室面积已经下降到不足300hm2;每个种植户经营的温室面积在不断扩大,即每个种植户的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减少。

荷兰的温室园艺之所以能够发展到如此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程度,最主要的依托就是其在基础研究方面不断深耕探索积累的多种数据模型,及各种高科技与种植技术的结合。荷兰有多家历史悠久的公司从事温室设备研发创造方面的工作,每年都有很多新的产品推出,荷兰的温室设备公司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并大力投入研发。

Hoogendorn公司最新的isi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方便灵活、安装快速、系统稳定性强的特点,不但可以直观了解温室环境参数,还可以监测植物生理参数,例如监测径流与茎秆直径的关系。lsogroup公司推出了目前最先进的嫁接设备,可以完成单人操作,实现1000株/h的作业效率,成功率达到99%,高速插设备可以达到4000株/h,通过室内物流串联和缓存,1人可同时管理12台设备;针对基础研究数据的采集,有幼苗数据采集系统,通过弧形背光源和8台摄像头构建3D建模系统,可以快速建立幼苗的3D模型,并准确提取幼苗的苗径、苗高、子叶面积、角度等参数,用于表型组学研究;针对不同规格幼苗的移栽需求,有基于2维俯拍图像识别的幼苗分级移栽设备,分级效率为7000株/h。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