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人的这4个天性决定了妈妈不适合教育孩子,爸爸才更适合

 肯定式教养 2019-11-05

古今中外,在教育孩子上,一直以来都是妈妈做主力,爸爸只是打打辅助。要不妈妈也不会被成为“全职妈妈”,也不会出现这么多针对爸爸的新名词:丧偶式教育,诈尸式教育。以至于现在整个社会都形成了这么一种偏见,教育孩子好像更多的是妈妈的责任,孩子教育不好,就是妈妈没有做好。

妈妈之所以成为教育孩子的主力军,更多的是因为客观条件的原因。妈妈生完孩子要坐月子,当然妈妈也就更适合在家带孩子,总不能妈妈在家坐月子,爸爸在回来带孩子,那一家人吃啥喝啥?再就是从古到今,相对来说,男人的赚钱能力更强,那么为了一家人更好的生活,当然是让赚钱能力相对较差的妈妈带孩子,爸爸来赚钱养家。

那么,如果抛去这种客观条件的因素,妈妈是不是比爸爸更适合教育孩子呢?

在我看来,妈妈更适合养育孩子,而爸爸更适合教育孩子。

为什么妈妈更适合养育,而爸爸更适合教育呢

我之所以会觉得“妈妈更适合养育孩子,而爸爸更适合教育孩子”是来自于我生活的切实体验。

1、妈妈容易对孩子过度保护

孩子小的时候,我带孩子路边玩。路旁有一些横着的电线杆,我就放手让孩子在上面走。因为电线杆是圆的很容易滑下来,结果我妻子阻止我,说“你别放手,扶着点,伤者怎么办?”我当然知道肯定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孩子4岁了,只要小心点就没有问题。何况我觉得,孩子即使磕着碰着也没什么大不了,受点伤才能长点记性。

这样的保护过度的例子数不胜数。

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加上女人的心软的天性,她们普遍对孩子爱护有加,舍不得孩子吃苦。看看溺爱孩子的,基本都是母亲。但是孩子要长大,就必须要独立,而独立就必须要独自承受生活的痛苦。所以,妈妈的过度保护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妈妈一般都太注重细节

我妻子在辅导孩子写作业时,经常因为一些细节问题教训孩子,比如字笔画不对、头太低了、握笔姿势不正确等等,于是一直在旁边耳提面命的提醒。而孩子呢,总是关注妈妈的表情,无法集中注意力写作业。

这种妻子关注细节的情况也是数不胜数。比如拿的东西有没有放回原处、扫地有些地方不干净等等。

当然,这也不能怨妻子,毕竟她是女人,而女人就是心细,注意细节。

关注细节本身没有毛病,细节做好了对孩子有好处,但是问题是你针对多大的孩子。你说一个5、6岁的孩子写字写到板板正正、扫地扫的干干净净,可能吗?本来孩子认真做完这些期望获得妈妈的表扬,但是因为细节不到位,被妈妈一棍子打死了,她还有继续提高自己能力,改善细节的兴趣吗?

3、妈妈容易感情用事

很多时候妈妈明知道孩子错了,但是一看见孩子那可怜的样就放弃了自己的原则。比如妈妈带孩子去逛超市,本来不应该给孩子买东西,但是孩子撒泼打滚,妈妈就心软了,又给孩子买了。相信这种情况很普遍。

那些熊孩子的妈妈一般都是心软的妈妈,她们常说的一句话“他还只是个孩子”,是妈妈们不明白是非,不懂道理吗?不是,只是她们容易被自己的情感所左右,而放弃了自己的原则,而这正是教育孩子的大忌。

试问,当父母教育孩子时没有原则,孩子又怎么知道界限在哪里?不知道界限在哪里,又怎么养成规则认知,又怎么去遵守界限呢?

4、妈妈爱唠叨

如果说把孩子讨厌父母的行为进行排名的话,唠叨绝对可以排在前几名。

前两天还看了一个妈妈拍的VLOG,视频中妈妈陪孩子写作业,但是却一直在旁边唠叨一个问题,“头不要低下,防近视”。

女人的这4个天性决定了妈妈不适合教育孩子,爸爸才更适合

这妈妈就不会动脑思考下有没有不唠叨而又能教育孩子的方法。比如说下面这种矫正器,花不了几个钱,就可以预防孩子。而妈妈宁愿一遍遍的唠叨,把自己气的半死也不寻找其它可行的办法。

总结

过度保护、注重细节、感情用事、爱唠叨这四个问题决定了妈妈在教育孩子上存在很大问题。有的妈妈可能也知道自己有以上这些毛病,但是却改不了,因为这是女人的天性,女人之所以是女人,就是因为她们具备这些特质。所以,即使知道,她们也很难控制自己做出改变。

相对来说,作为男人的爸爸就不一样了。爸爸也会爱护孩子,但更会鼓励孩子去冒险,去独立;爸爸大部分大大咧咧的,他们不注重细节,也就给了孩子更多的自由度;感情用事就更少了,相对来说,男人更加偏理性,所以在教育孩子时更加有原则;爱唠叨跟爸爸就更不沾边了,男人一般都沉默寡言。

因此,总体来说,妈妈更适合养育,给孩子提供爱的港湾,让孩子健康成长;而爸爸呢,更适合教育,培养孩子独立,去迎接外面世界的挑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