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乒乓球技术中的反手台内拧,如何练最简单?满场飞的乒乓球步法怎么练?反手拧拉两段练习法,一练就会

 hdzgx 2019-11-06

文字讲解

台内拧拉在技术难度上并不大,有一定弧圈球基础的朋友都可掌握基本动作。但是在实战中,很多业余选手运用拧拉技术都不太娴熟,主要表现在:比如进攻意识不够坚决,害怕出现失误;拧拉的稳定性不高,稍微一发力就容易失误;拧拉的动作总是做不完整,刚一碰到球就失误了。那么业余选手在平时玩球的过程中,其实只要做一些微调,就可以很好地改善拧拉的效果。

反手台内拧拉是进攻台内球的主流技术。拧拉技术摩擦充分,旋转强烈,弧线多变,稳定性相对较高,所以这种进攻比台内挑打更具有威胁。

技术要点

1.多摩擦,多用手腕和前臂。

台内击球时,我们很难做出较大的身体动作,前臂和手腕动作是核心,既可以增加摩擦,还起到控制弧线的作用。所以在击球前,手腕充分放松、下垂是必须的。我们参考过很多高手的视频,发现他们前臂内收、手腕内旋的幅度很大,也是同样道理。但是,如果作为初学者,前臂和手腕的动作并不宜做得太大,因为我们最击球点的掌握不够精准,一旦对来球的落点判断不准确, 这个“大”动作会让我们失去调节能力,容易失误。

2.小上步、多伸手。

对于台内短球,最重要的是对来球落点、旋转、速度的判断。对于业余选手,小上步,让身体距离来球稍远一点可以提高对来球的判断能力,同时手向前伸,可以用来随时调整。如果来球较短,我们上半身可以向台内压一些;如果来球较长,可以通过手臂的伸缩调整击球位置。这是提高我们台内拧拉稳定性的方法。

3.摩擦球体偏正面的位置。

对于低平的短球,制造过网的弧线是目的。由于来球低,我们回球的弧线比较短,如果能制造一条明显的抛物线,就能大幅提高拉球的稳定性。尤其很多来球具有一定的侧下旋,摩擦球体偏正面的位置,可以比较容易地把球拉高一些,然后在通过前臂向前发力,手腕向前下翻转的动作,把弧线控短。这里我们不强调拧拉出过于侧旋的球,如果触球部位过于偏向侧面,虽然拉球的侧旋强,但是制造向上过网的弧线有些难度,容易出现下网现象。

4.球拍贴着台面迎前击球。

因为来球弧线低,我们又需要多摩擦,所以球拍的起手位置要稍稍低于来球。把球拍贴着台面“插到”来球下方,这是保证充分摩擦的关键。对于业余选手来说,这个要点是练习拧拉的基本功。很多高水平选手拧拉时的身体重心略高,起手位置相对较高,这是为了拉出更强的力量、拉出更快的速度,拉出更平直的弧线,当然这是我们后期训练希望达到的效果。

5.拉高点更有威胁。

对台内短球来说,无论采用什么方式回球,都希望好借力、好发力。抓来球的上升后期和最高点进行拧拉最容易发力,也更容易制造弧线。在高点击球,需要我们上步的速度要快。同时在拉球的时候,尽量摩擦球体偏上部的位置,有一种压着球摩擦的感觉。发力的时候,要注意调整发力方向,拧拉回球的弧线偏短,所以不能过多向前发力,容易出界,可以更多地向侧前方发力,既能保证旋转,还能控制好弧线长短。

6.逐步加入转腰、收臂、内旋手腕的动作。

高质量的台内拧拉除了加旋转之外,还要加速度。高水平选手在拧拉上步的时候,都会有个小转腰的动作,肩部和肘部会先向前顶出去,然后再通过快速转腰、前臂外展的动作发力。但这个动作的前提条件是对来球有准确的判断能力。

在实战中,反手拧拉以后要注重衔接,主要是要养成连续进攻的意识。通常,拧拉后需要迅速还原,并稍稍后退,这个还原要快,身体要紧凑,为下一板进攻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反手拧拉两段练习法,一练就会

满场飞的乒乓球步法怎么练?

文字讲解

业余选手都希望练好步法,只有跑起来、跑到位、跑舒服,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当然,步法需要针对性训练才能有成效,因为跑动需要合理的方法,还需要良好的身体协调性。想要跑得流畅,在了解跑动方法之后,必须养成跑动意识才能跑得合理。

打球中,步法只有几种,最常用的就是单跨步。这种步法移动非常迅速,脚下起动也快,适合近台小范围快速移动。学习单跨步并不难,因为这个步法最接近我们走路的姿势。

步法运用原则

1、第一,起动要快。

这要求我们两腿要保持弯曲状态,身体稍稍前倾,两脚的前脚掌能够结实地踩住地面,移动的时候蹬地才会更加有力量。

2、移动要到位。

这跟我们对来球的判断有直接关系,用多大力量蹬地,具体移动到什么位置,都需要精准。简单说,这是对选手球感的考验。

3、保持身体重心平稳。

移动时,两脚的间距、前后位置,以及上半身对稳定重心都至关重要。我们在击球后,身体要避免出现大幅晃动,还要保证能够快速还原。

4、学会移动中引拍。

“移动到位再击球”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有跑动意识,要在身体稳定的情况下击球,并不是移动到位才能做击球动作。这句话的理解应该是:在移动中进行引拍,跑到尽量合适的位置再出手击球。在移动中引拍这个整体动作需要我们着重练习才能养成好习惯。

技术要点

1、两脚间距尽量大。要想起动快,蹬地就要有力量。两脚间距一般是我们肩宽的1.5倍左右,间距大,蹬地更结实。

2、蹬地时,不要过于向上用力,避免身体上下起伏过大,脚要向侧面发力蹬,让身体“贴地飞行”。

3、一只脚跨出去,另一只脚要跟进,两脚间距始终保持几乎一样的距离,这是让身体保持平衡,同时能够快速还原的关键。

实战细节

用单跨步处理正手大角的球以及侧身进攻时,要注意几个细节。

1、蹬地力量更大一些,身体有一种跃出去的感觉,形成“跳步”,这样移动的距离更大。

2、移动到位之后,两腿要更加弯曲、重心更低。在处理大角度、速度快的来球时,我们很难抓住“前点”击球,压低重心可以找到比较合适的击球点,便于调节。

3、大范围移动后,可以用并步还原。使用单跨步移动,由于是单腿发力蹬地,单腿支撑身体急停,这对腿部力量的要求很高,在快速还原时,可能由于腿部力量不足,无法还原到位。所以还原的步法非常灵活,为了保证重心平稳,能够快速衔接,组合步法的运用非常关键。

相关阅读

步法的练习先进行入门的训练。

一、走的练习:

1、原地的提踵练习,体会脚尖的用力;

2、脚尖走,包括走直线和侧向走,体会移动中脚尖的用力和踝关节的弹性;

3、低姿下蹲走,改善大、小腿的协调程度;

4、低姿与高姿侧向大跨步横向走;

5、原地与行进间小步(碎步)走,学会踝、膝、髋依次蹬直,为今后传递力量做准备;

6、前进与后退的疾走,掌握前进与后退的落脚方法;

7、闭目走,培养方位感和距离感。

二、跑的练习:

1、原地碎步跑,直到动作失衡和不协调,加快跑的动作频率,改善身体的协调性;

2、跑的急起、急停、疾跑中听信号后转身折反跑,改善身体的灵活性,提高操纵身体的能力;

3、疾跑中的前进与后退跑,学会身体的制动与缓冲,提高即刻反应速度,改善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4、交叉步跑,体会踝、膝、髋的转动,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5、高抬腿跑,加强大、小腿力量的培养;

6、后踢跑,车轮跑,改善大、小腿之间的协调性;

7、侧向跑,转身侧向跑,学会侧向跑动,体会脚掌对方向的控制;

8、绕球台8字跑(至少两张球台),增强操纵身体的灵活性,改善身体的协调程度。

三、跳的练习:

1、单腿连续跳,或换腿跳,增大腿部力量,协调身体能力;

2、双脚跳(蛙跳)、连续双脚跳,增大腿及腹部力量,提高爆发力水平;

3、低姿兔跳,连续兔跳,提高小腿的爆发力;

4、跳台阶,提高踝关节的灵活性与腿部力量;

5、转体跳,体会方向感;

6、侧向跳、并步跳,体会脚掌控制方向的能力。

四、滑的练习:

1、碎步滑,转体碎步滑,提高脚下自我控制能力;

2、前、后、左、右滑的练习,体会不同方向移动时脚掌的控制状态;

3、听信号或看手势进行变向的滑的练习,提高视觉反应、听觉反应能力,掌握快速起动的方法;

4、走与滑的交替练习,跑与滑的交替练习,提高变换移动方式的能力。

通过上述练习后,就可以进行具体的步法移动教学了。启蒙阶段的步法教学大致顺序与内容基本上是:

1、步法的模仿练习,主要内容是单步、换步、跨步、并步、跳步。开始也可以作一些辅助性的练习(详见步法辅助性练习一文),自然的将儿童引导到合理的步法训练上来;

2、模拟步法练习,上述内容的手法与步法结合,开始可以徒手进行,待掌握基本的移动方法后再结合持拍的步法练习,注意身体的协调性;

3、多球情况下的步法练习,及以掌握步法为主要任务的训练过程,通过多球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的移动方法;

4、陪练、对练中的步法练习,主要是通过各种球路的练习来体现,在单项基本技术初步定型后就可以开始,不能等单项技术十分熟练后才进行移动的练习,要明确,移动练习同样也是提高技术质量和进一步使动作稳定和熟练的过程,移动中掌握动作要比定点情况下掌握动作的难度要大,但它更具有实用性和实效性,这样形成的动力定型才具有实际意义。

5、双打的步法练习,从小进行一些双打的练习很有必要,双打的最大特点就是移动,而且是在判断基础上的移动,对从小培养儿童学会判断的习惯以及移动的意识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双打移动的距离和移动的方式都比单打的要求高而且复杂,更加有利于步法的形成和提高移动的能力与质量。

6、教学及比赛中的步法练习,通过教学比赛,重点发现步法教学中的存在问题,然后通过专门的步法练习得到改进,对于教练员来说,对队员的步法训练的重视程度应该高于对手法的重视程度,因为队员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决定其发展空间的不是手法而是步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