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的私房菜

 笑语欢言话喜乐 2019-11-06

人去景不在,唯留空灶台

阖家品年味,温馨抚沧海

前两天回了一趟老家,餐桌上我称赞一碗酸杂胡椒炒鳝鱼特美味,表弟便给我弄来一包酸杂胡椒并一包带酸味的盐腌菜。还推荐了一道菜谱,盐菜煮甜豆!

我口水滋润,眼前立马浮现很早以前曾吃过的盐菜拌麦米饭,后来的盐菜炒鸡蛋、盐菜煮鳝鱼,顺便想起团年餐桌上母亲做的豆腐圆子——

母亲在世的年月,属于物质生活的贫乏期,只有春节才能吃到鸡鸭鱼肉之类的美味,而我们认为最美味的是母亲做的豆腐圆子。

母亲告诉我们,吃年饭时,餐桌上的豆腐圆子和煎鱼是不能吃的,叫“看菜”,吃饭时,只看不吃,让它保留着一满碗的样子,表示家人团圆,年年有余,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就可以吃啦。父亲说:“还有卤菜碟子里的鸡馊子(鸡肫)也是‘看’的,特别是在别人家做客,千万别把人家的看菜吃了。这些东西太稀少,难得弄到,春节招待客人是要配碗的,你把这些菜吃了,无法补上,桌上就少了一碗菜,显得不周全。”我知道,这只是人们为了保全年节日里,餐桌上顿顿都有“贵重食物”,生活中时时胸怀美好愿景!

在那个年代,很多食物成为稀缺特产,很多美味可望不可尝。我们家条件算比较好的,也不能让我们吃够美味,外加父母对礼俗的敬重,我们也不敢在正月十五之前吃餐桌上的豆腐元子。母亲在拘于礼节的同时为了我们解馋,就会多做一些豆腐圆子,在出锅的时候,喊我们进厨房,给我们一人几个豆腐圆子,“一滚(烫)当三鲜”,那时候那境况那样的豆腐圆子是真的美味,无与伦比!

现在,我尝试过很多次,一点瘦肉,一块豆腐,两个鸡蛋,但没有一次做出母亲当年的美味。因为吃不到,因为贪吃,每次想到母亲的这碗私房菜,我便泪雨磅礴,望天兴叹!

母亲不仅做的豆腐圆子很美味,她做的腌菜也是一级棒。人家做腌菜是迫于下饭,我们家做腌菜是为了品味。

当年的农村,家大口阔户,他们做腌菜尽量多放盐,不然,不够吃,没有新鲜蔬菜的季节就会断供下饭菜。我们家人口少,父亲是手艺人,常在外吃饭,家里的食物基本够吃,做腌菜就少放点盐,味道淡一些,显得特别鲜美。母亲做的腐乳,我们常当零食吃,那种淡淡的香味,和重盐的乳豆腐块不是一个味道,口感都不同。

腌黄瓜少放一点盐就有淡淡的酸味,盐太少,黄瓜不仅味道太酸,口感也不脆,母亲总能把握适度,做的腌菜色香味俱佳。印象深的还有荷兰豆,豇豆,冬瓜皮等。

我们家还有一样特产,黄豆瓣杂胡椒。是生芽菜的过程中挑出来的不长芽的黄豆粒,有的发芽了,却不再继续长了,因为在水里浸泡过,不能做别的用,就放杂胡椒里,做成的杂胡椒味道口感特好,胜过藕杂胡椒。

母亲做的所有腌菜都比一般人家做的腌菜放的盐少一点,都可以当饭吃的那种。即使这样,我们也常常吃不过来,也可能是味道太好的缘故,常有左邻右舍来我们家蹭吃,或母亲一碗一碗地往外送给乡邻品尝。

如果时间能倒流多好啊,那样,我可以再和母亲宅在厨房里,我可以尽情饱尝母亲的私房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