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与人文图典:街市养鸟人

 沪学 2019-11-06

上海养鸟人的闲暇生活

1980年代,我在上海一家媒体做新闻工作,我的同事中有一位爱鸟人,因多年没有联系,我也不便写人家的大名,姑且称之为Z兄。Z兄比我大七八岁,1961年入伍,1968年退伍,他退伍之年也就是我刚刚入伍的时候。我刚到这家新闻单位时,Z兄已经是老编辑了。他人特别聪明,对于鸟类的知识也特别丰富,我有关鸟儿的灵性知识,都是Z兄教我的。他家住浦东烂泥渡路,那时浦东还没有改革开放,烂泥渡路显得很残破,我去他家串门,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家阁楼上的鸟屋和鸽笼,长期给鸟儿留有一席之地,弄得他的住所屋顶被鸟粪弄得有碍观瞻,甚至Z兄的身体健康都受到影响,可是这位仁兄还是乐此不疲,他对于养鸟的执着,使我理解了上海人做事的精细与固执。鸟儿会把他家花盆里刚种下的花种吃掉,把幼苗糟蹋掉,我曾经问过他,养那么多鸟不怕烦吗?不怕,喜欢就不能计较得失,他宁愿迁就鸟儿。我拗不过他,我想,但愿草常绿、树常青,给鸟儿留一片栖息之地,也给Z兄带来快乐与安康……

后来我离开了那家新闻单位,与Z兄的联系基本上就没有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世事沧桑,我只知道烂泥渡路现在已经是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中心位置,他们家拆迁搬到金桥一带去了。Z兄今年也该有七十多岁了吧,联系全无,无有消息,叫我牵挂到如今,祝他健康平安!

事实上,上海的养鸟人是非常多的,不要说从旧社会过来的老上海人,就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木制和竹制的鸟笼不仅吸引着退休的老人,也吸引着上海的年轻人,养鸟的老人提着鸟笼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年轻人则爱提着鸟笼招摇过市,上海街市尽管是寸土寸金之地,但善良的爱鸟人都喜欢挤出空间来喂养,那光亮的鸟笼常常悬挂于市井人家的阳台或花园里。

街市的养鸟人,又组成了市井味道,丰富了上海人市井生活的品质,也就是独具老百姓生活的味道。我对我的学民俗的学生说,市井与乡野一直是民俗学者的大课堂,今天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并希望众多的摄影家也能将镜头聚焦市井,那里有民众的生存智慧并能为人们提供理解生活和美的途径。

人与鸟共融,并不是一个新鲜提法。因为在自然界中,不论是森林、草原、湖泊——都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和阳光、水、土壤、空气、温度等非生物成分所组成。每一个成分,都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的。大约在九百年前,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写过一篇《东坡杂记》,全篇讲的是爱鸟的故事,一千年之前的古人尚懂得爱鸟、护鸟,进入21世纪以后的人们,更应该懂得养鸟与城市生态的价值。拥有时不懂得珍惜,难道非要到失去时才知道珍贵?!

本次图典发一组街市养鸟人的图片,与大家分享: 

清末上海的鸟笼店 

1930年代上海的街头小贩 卖鸟笼

1930年代的法国记者Louis-Philippe Messelier在上海拍摄的爱鸟人  

上海1940年代的街头鸟店 

上海城隍庙湖心亭附近的鸟市场,各式鸟笼层层叠叠挂满铺面 

上海老城隍庙附近的鸟市

清晨玩鸟的市民

 1980年代的鸟市场

 系在曹杨新村小区树上的鸟笼

1990年代的上海养鸟人

2018815日于沪上五角场凝风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