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与人文图典:灯笼高悬中国风

 沪学 2019-11-06

每逢佳节来临,中国不论官方还是民间,都喜欢灯笼高挂,红旗招展。不变的,是那一抹鲜艳的中国红;难忘的,则是那不同年代的红色记忆。

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就是中国红,甚至成为中国人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代表着喜庆、热闹与祥和。近代以来,中国红,承载了国人太多红色的记忆。它氤氲着古色古香的秦汉气息,延续着盛世气派的唐宋遗风,沿袭着灿烂辉煌的魏晋脉络,流转着独领风骚的元明清神韵。中国红,更是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高度概括着中国人生生不息的历史。

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国红的中国风。当丁酉年新春佳节快步走来的时候,与各位师友共同欣赏一组大红灯笼,观赏一下蕴涵无穷魅力的中国红。

灯笼的产生,是从人类运用火、发明灯、制造灯具等发展而来的。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人类燃起了火堆,点燃了火把,这火堆、火把就是原始灯的起源。《周礼·司恒氏》载“凡邦之大事,供烛庭燎、烛麻烛也”,可见,周朝就有了烛灯。到了战国,灯的制造工艺蓬勃发展,这在屈原《楚辞》中就有所表述:“兰膏明烛华铜错”。汉代是铜灯制作的鼎盛时期。《西京杂记》说:“汉高祖入咸阳宫,秦有青玉五枝灯,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口衔灯,燃则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盈盈。”到了唐朝,元宵放灯发展成盛况空前的灯市,京城“作灯轮高二十丈,衣以锦绮,饰以金银,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这之后,各地花灯活动尤为盛行。宋代,花灯发展到了高峰,样式变化万千。《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开封)宫廷扎做灯山,有普贤、文殊佛骑狮子、白象等灯。

灯笼工艺在当今社会依然被人们广泛应用着,灯笼一直是雅俗共赏的工艺品,在元宵佳节,婚礼庆典这样的喜庆日子里,灯笼的使用还是人们的首选。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灯笼无论从制作工艺还是外型上都给人们以全新的视觉冲击!。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灯笼还有另外的作用,在古代没有电力的时候,灯笼就是人们用来照明的灯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比的便捷。上至宫廷的皇家贵族下到普通的黎民百姓,无一不崇尚灯笼的文化,在历史学家的考证中,证明了中国的灯笼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便携照明工具,而中国的灯笼不仅用于照明,同时还具有中国的历史意义,其精美的造型是当时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以皇家宫廷灯笼的艺术价值为最高,精美的雕刻花纹、流畅的线条、饱满的造型,带给人们极强的视觉冲击,不但有优美的线条和雕刻图案,有的还配以中国的方形文字,结合历史人物画像、传说当中的神像、以及神州大地的山水图案,使自然和人文观念融为一体,生动的反应了当时社会的高度文明。

当代社会人们基本上不需要用灯笼来照明了,但灯笼的特殊地位依然不减,每逢佳节和重要的庆典,灯笼依然是首选,而且人们对于灯笼的需求有了新的品味,传统工艺的灯笼是人们收藏欣赏的佳品,中西方的艺术家对中国的传统灯笼都情有独钟,传统灯笼的造型与制作,也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挂灯笼,中国风,应该激励中华儿女,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加珍爱与保护传统文化,并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2017117日于沪上五角场凝风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