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魂瓶 | 古代对于逝者灵魂的“安详乡”

 zpin 2019-11-06

中国古代葬礼中的陪葬物品被称为“明器”。根据《礼记》的记载,孔子认为: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知而不可为也。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木不成斲,琴瑟张而不平,竽笙备而不和,有钟磬而无簨簴。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魂瓶 | 古代对于逝者灵魂的“安详乡”

这里所谓的“明器”实际上就是一些形似常人使用的东西,但常人又不能真正使用的那一类物品。

魂瓶 | 古代对于逝者灵魂的“安详乡”

青釉刻纹镂空瓷簋,东汉

更重要的是“明器”与“冥器”两个概念具有本质上的差异。“明器”是古代思维的结果,而“冥器”则是一个涉及宗教信仰的词汇,是想象的结果。例如,明器不带有“阴间”“来世”等色彩,而“冥器”却具有明显的“轮回转世”的含义。“冥器”和“明器”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世界观和生死观。

魂瓶是“明器”中最明显的社会特征

魂瓶的概念

魂瓶的名称很多,如粮婴瓶、熟食瓶、五联罐、堆塑瓶、龙虎瓶、日月瓶、盘口壶、神亭壶、青瓷多嘴壶、板依瓶、神瓶、魂魄瓶等。魂瓶是我国古代农耕民族所特有的为亡魂准备食物而设的陶瓷随葬明器,用以表达对灵魂的敬畏和对生者平安的愿望。

魂瓶 | 古代对于逝者灵魂的“安详乡”

此习俗起源于人们对食物的崇拜、死亡的恐惧和对亡灵安宁的期许。其外形似葫芦,有罐形、瓶形、壶形等。不同时期的装饰各异,鼎盛时期的魂瓶装饰、工艺体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魂瓶 | 古代对于逝者灵魂的“安详乡”

以食物器皿祭奠亡者的习惯在商末由伯夷叔齐兄弟的故事而成为丧葬文化,并于汉末至宋以前达到鼎盛,并以其演变形态延留至今。

魂瓶的起源

在唐宋时期的文献一记载中,魂瓶习俗发端于一个古老的传说。商朝末年,伯夷叔齐兄弟因谏周武王伐封无效,遂遁入首阳山隐居,立誓不食周粟,最终双双饿死。家乡父老将两人遗体安葬时特地把“粮婴”、“五谷袋”等放进墓中,以抚慰饥饿的亡魂,由此形成了魂瓶随葬的礼仪。

魂瓶 | 古代对于逝者灵魂的“安详乡”

青釉堆塑谷仓罐 (西晋)

此事在王肃《丧服要记》里有记载春秋时,鲁哀公为其父举丧,孔子责备他没有在陪葬物中放进五谷囊,哀公辩解道“五谷囊陪葬,起自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饿死,恐其魂之饥也,故设五谷囊。吾父食味含脯而死,何用此为”。三国王肃在《丧服要一记》中说“五谷囊者,起自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饿死,恐其魂之饥也,故设五谷囊。”

魂瓶 | 古代对于逝者灵魂的“安详乡”

晚唐写本《杂钞》伯二七二一又说“食瓶五谷晕谁作昔伯夷叔齐兄弟,……饿死于首阳山。载尸还乡时,恐魂灵饥,即设熟食瓶,五谷袋引魂,今葬用之礼。”在墓中设五谷囊食瓶的葬俗追溯至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故事,和端午之于屈原,寒食之于介子推相类似,带有浓厚的民间传说色彩。

魂瓶 | 古代对于逝者灵魂的“安详乡”

青釉堆塑五联瓷罐 (东汉)

上述资料说明,在墓葬中放置五谷囊魂瓶,是由于恐伯灵魂饥饿,使之有所依附而设,表达了生者对亡者的崇敬思念之情,这种葬俗始于商末,至迟在春秋时代便已流行。

魂瓶 | 古代对于逝者灵魂的“安详乡”


这种习俗的观念依据,就是人死后灵魂不死,在冥间仍需饮食,生者得为死者备好食物。这不仅体现生者对死者的关切之情,也是安抚亡魂防其再来阳世扰害的自保措施。“魂瓶”之称,亦由此义得名。

魂瓶 | 古代对于逝者灵魂的“安详乡”

一、从魂瓶是一种收魂的巫具,起源于巫术。魂瓶以中空的自然物如竹管、牛角、骨头等用于收聚灵魂,本是世界各地皆有的巫法,陶瓷魂瓶则是随着文化的演进而出现的人工收魂巫具,其罐口与肩部的凿孔,用作亡魂出入的门户。

魂瓶 | 古代对于逝者灵魂的“安详乡”

从魂瓶的图像堆塑看,其构图立意本出于上古神话中“仙岛神山”的图演,而魂瓶的功用也正蕴藏在这些图像中,就是通过那些孔道,把亡魂打发到“极乐世界”去,而不对生人作祟,从而达到安魂佑生之目的。

魂瓶 | 古代对于逝者灵魂的“安详乡”

二、魂瓶的本义应该是“镇魂瓶”,起源于人们希望震慑亡灵不要作祟人间。认为魂瓶是巫现施法镇墓的法物,即把死者灵魂收镇于瓶中,免得它蹿出来作怪。有些墓葬和遗址中常发现陶瓶上有朱书的“镇墓文”或符篆、封泥,均反映了这种意图。

魂瓶 | 古代对于逝者灵魂的“安详乡”

三、魂瓶具有多种功能,起源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期许。魂瓶以五谷命名、取五谷之形、上书五谷之字、内置五谷之实、蕴藏着谷物是维系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主要食粮、祭神之物,具驱鬼避煞功能,可用于招魂等丰富内涵。同时又是生命延续与再生的象征。”

三国两晋时期,魂瓶在造型、装饰上进一步融入了更多的内容,其中包括人物、飞鸟、走兽、楼阁等,且开始堆塑丧葬祭祀场面。此改变代表了人们开始以更多的对死者亡灵的美好期许来冲抵对死亡的恐惧。

唐代以越窑为中心,出现了一种新型魂瓶,口叫粮婴瓶。“婴”,是一种小口大肚的瓶子。其造型为喇叭口、长颈、鼓腹、小平底。

魂瓶 | 古代对于逝者灵魂的“安详乡”

颈肩部有四个对称的长系,上常堆贴立体的行龙。粮婴瓶生产年代为唐代到北宋时期。有的里面还盛有粮食,表明其用途与六朝魂瓶相同。

魂瓶 | 古代对于逝者灵魂的“安详乡”

唐代魂瓶中龙的出现,体现了人们对死亡及亡灵的更新的理解,包含了赋予亡灵更多的权利的期许。而魂瓶也由一个储存食物期许亡灵安宁的明器,赋予了显示权力地位身份和祈求吉祥的明器。它代表着富足昌盛的唐代统治阶层在对食物崇拜上叠加的对统治权力的崇拜和对吉祥的期盼。

魂瓶 | 古代对于逝者灵魂的“安详乡”

五代至北宋,魂瓶的造型增添了供灵魂出气的空心管子,此造型不乏巫术的内涵,可认定战乱和社会动荡伴生了巫术的普及。五管瓶是在瓶的肩部增设了五个倾斜的空心管子,有圆管和多棱形两种。这些管子与六朝魂瓶上的圆孔作用相类似,是供灵魂出气用的。五管瓶有青瓷和白瓷两类,绝大多数是青瓷,白瓷甚少。

魂瓶 | 古代对于逝者灵魂的“安详乡”

宋代魂瓶的制作受佛道影响日益明显,出现了一批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魂瓶,如江西宋元墓中出土的影青阪依瓶、蟠龙瓶、龙虎瓶、日月瓶等。这类阪依魂瓶造型高耸秀美,技艺日趋精湛,而且大都成双出土,上有日月星辰、仙佛人像、云龙花鸟装饰繁缚,将以前多种单体明器的造型集于一身。

魂瓶 | 古代对于逝者灵魂的“安详乡”

青花釉里红四灵塔式盖罐

元代晚期瓷都景德镇青花和釉里红瓷器盛行,并出现一种用青花或釉里红装饰的魂瓶,叫塔式盖瓶。

魂瓶 | 古代对于逝者灵魂的“安详乡”

自明代盛行纸明器以后,传统的制作考究的堆塑装饰型陶瓷瓶便日渐衰落,而魂瓶回归其起源以瓷罐坛等器皿存放食物或谷物置于墓中供亡魂食用并祭魂安魂。此遗风仍然在全国许多实行土葬的汉族和少数民族中广泛保留。


===============================

这是中国千年不断传承的文化,

亦是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智慧,

更是书写在血液里的祖先密码。

您且留步来聆听这生活的脉搏,

关注我们,一同感受陶瓷艺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