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婺源二中·复读(上)

 南山乔松 2019-11-06

南山有乔松

山有南木  南有乔松

不见子都  乃见狂徒

婺源二中复读(上)

前言

本文为作者对复读时光的回忆和复读时心路历程的写照,文中涉及到的其他人与事以及作者的观点,如果有失偏颇,可联系作者。特此告之!

 01

199191日,我的高中复读生涯开始了。

复读,其实是我早已做好的计划。这个就要追溯到上学期,即高三(1)下学期。

时光不知不觉在手指缝里悄悄溜走了,高考进入倒计时了,吴海舟老师文学欣赏课上挑的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还没有读完,于是她就利用下午自习课继续这个美妙的课业。

这天课后,她带大家欣赏完名著后探讨起了文学。一般这种师生探讨几乎都是能说会道的王梦华扯起来的,王同学有这个专长,这次好像程金润何桂树等同学也在旁边,恰巧,我也在。

开始还说着文学,聊着聊着就跑题了,从文学大跨度扯到大家谈虎色变的高考。

吴老师说,像你们几个,今年就算考上了,也不会是什么好的学校,还不如复读一年,来年考个好大学,那个谁谁谁,不就是这样。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其他人有没有听进去我不知,反正我觉得吴老师的这个提议简直就是太有道理了!从此我开始消极怠工高考,打定主意复读。

本来打算高三那年不参加高考,万一不小心考上个破学校呢,去读还是复读。后来想想,感受一下高考氛围,近距离PK一下高考题有益无害,于是还是参加高考了。

很惊险!差几分就考上了,吓出一身冷汗。

第一年高考落榜,天并没有塌下来,意料之中的事,我甚至有点窃喜,因为我计划复读。我当时倒是替几个成绩很好只考上中专的几个人遗憾。

02

冥冥中是巧合,冥冥中又是必然。

没有读书之前,根本没有性别意识,我们小男孩和小女孩照样玩过家家游戏,一样地吵架甚至打架。有文化才能文明起来?倒是自从读书后,好像突然知道了男女有别,反而不与女生来往了,三八线严重警戒。

以致从小学到高三,我和女生说话没有超过3句。人出生后本来是一张白纸,然后被人们在上面描了黑的、白的、灰的、红的…读书了,文明了,但同时,我也不会与女生说话了。

长期以往,我好像渐渐失去了这项功能似的,见到女生就是张口结舌、吞吞吐吐,脑子一片空白,说不出一句话。

到现在我都弄不清当时为什么会这样,也许是乡下人没有见过什么世面、孤陋寡闻造成的?不管怎么样,这有时代因素,也可能与我性格有关。我一度怀疑自己人格有缺陷。

人格不健全是影响学习的。需要破冰。

就在我为这事苦恼的时候,遇到了一个老师的启发与鼓励。

03

高三(1)下学期,高考前,历史课来了一个年轻的刚分配到二中的男性老师,白白胖胖的戴个眼镜,名字忘了,像极了国宝大熊猫。

有次上课,讲着讲着就跑题了,从历史突然大跨度说到高考这个话题,进而说到学习,进而说到学习效率。该老师语出惊人,大意是这样的。

他说:我发现你们死板,哎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怎么没有看到你们男女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一起学习的热烈情景呢。你们应该创造机会一起活动活动嘛跟异性交往心情很好的哦,心情一好,学习劲头十足呀

当然,他解释说,男女交往不能带目的,正能量,友谊。过程中有可能会有好感,但顺其自然不能强求。再说进一步,万一爱了,还是要顺其自然。

至今看来,这些话都是极富哲理的,对男女生交往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当时看来,觉得这观点很新鲜,有道理,犹如一个老屋子里吹来一股清新之风。

关键的是,他这么说,还身体力行饭后他和他的女朋友老师好像天天一起散步或打羽毛球,毫不避讳地在学校里秀恩爱,并极力邀请我们学生一起同乐。

对我来说,我是挺羡慕他的。我理想中就是他那样的生活,一间屋,两个人,喝喝茶,看看书,喜欢自己的工作——教书,下班散散步,运动运动,有点小资有点享受,夫妻恩爱,举案齐眉,小日子有滋有味。挺好!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不过临近高考了,大家一心扑在学习上,暂时无人关心他说的这个男女生互动交往之道。

那好吧,我就留着复读来实验吧,那有一年时间,一切开头开始都来得及。

04

难道没有人赞同吴海舟老师的做法(与其考个差学校,不如复读一年,然后考个好学校)?有!

那,为什么ta们没有这么做呢?因为大家同时还知道:复读有风险!复读后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有高考成绩提升的,二,有原地踏步的,三,有不进反退的。

为什么复读后出现第一种情况不多,第二种情况最多,第三种情况也不少,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关键看你(复读时)是否做了改变,做了多大改变!

复读时,吃老本,或者旧瓶装新酒,这样的人原地踏步。复读时,学习上还跟以前一样稀里糊涂,但是欲望却跟年龄一样涨了的,就是不进反退的料。

我们为什么要复读?不管什么原因,总的原因就是之前我们没有好好学习。为什么之前我们没有好好学习?说明我们之前在学习上存在很多问题。复读时,如果克服了这些问题,洗心革面重做人,这样就会提高高考成绩,甚至大幅度提升,这就是复读的意义!

冥冥中是天意,一件事,可以是事件,也可以是契机,一切在于你的选择。

曾经微信里流传一个贴子——《墙下》某男生高中时沉迷网络,时常半夜翻墙出校上网。一晚他照例翻墙,翻到一半即拔足狂奔而归,面色古怪,问之不语。从此认真读书,不再上网,学校盛传他见鬼了。后来他考上名校,昔日同学问及此事,他沉默良久说:“那天父亲来送生活费,父亲舍不得住旅馆,在墙下坐了一夜。这只是一个流传出来的故事,可能有原型,可能是杜撰。但是类似的事确实发生在我的身上。

首先普及一下常识。现在最怕学生玩手机上瘾,那上世纪90年代初,还没有电脑与手机,有线电视也没有普及,那时最怕中学生上瘾什么呢?是录像那时,很多男生禁不住港台录像的诱惑,玩物丧志。

我也一样深陷其中,我高一(4)下学期和高二(1)成为学渣,就是拜录像所赐。往事不堪回首。

05

高三(1)高考前照例要开个家长动员会,学校会把有希望考大学的学生家长喊来云云。

那时没有手机,一般家庭也装不起电话,所以也不知汪林焰老师用了什么办法通知的,居然把我父亲喊来了。我想复读的,父亲不必来。

那天,在教室门口,我看见风尘仆仆、两鬓斑白的父亲,心里说不出的滋味。父亲晕车,来回50里路只能走。为了儿子所谓读书有出息,老师一个信,就屁颠屁颠地来。哎,农民,纯朴,可怜!

中午,父亲没有来找我,我以为父亲上午开完会回家了。于是下午,我和几位同学居然恬不知耻地跑去看录像了,追梁朝伟演的《绝代双骄》。

看见了吧,那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录像有多痴迷,录像绝对害人不浅。

当我正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喊我小名。我心一惊,知道我小名!这样的人几乎没有呀。这一惊,再一看,是父亲!正在满录像厅里找我呢,边找边喊我小名,又不敢大声喊,怕打扰人看录像。

父亲那焦急又尴尬的神情就那么清晰地定格在我脑海中!

事情想来应该是这样的,父亲开完家长会后去教室找我,想跟我见面打个招呼再回家。然鹅,同学说我看录像去了,于是父亲竟执着地来到街上,挨个录像厅找我。

父亲当时一定是多么失望!快高考了,我大老远来,这个不争气的东西(儿子-)居然不好好学习去看录像,真是岂有此理。

给他留点希望和念想吧,故我不能让他看见我。我躲起来了,看到他找了找,失望地走了。不知他还会不会去别的录像厅继续找我,那天下过雷阵雨,不知他走那几十里的山路顺当否。

从此,我下定决心:一定戒掉这该死的录像!

06

既然准备复读了,那就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首先,把旧的一页翻过去。

高三(1)下学期,别人努力学习、认真备考,我打定主意放弃高考、来年复读。所以我在高三(1)最后的时光是很放松的,每天就是稀里糊涂混日子。

说实话,混日子的日子才没意思呢,所以我心里也很着急,不是着急高考考得怎么样,是巴不得时间过快点,高考快快来到,学期快快结束,复读早早开始。

高三已经这样了,就不管了,而复读,一切重新开始。就这样想着,好不容易熬完了高三。

复读,我准备大干一场。在收心之前,NN的,狠狠玩一次,玩个够--够够的,玩够了,野够了,心不就收回来了吗。于是,高考过后,当王梦华与程金润豪言万状要踏遍婺源山山水水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蹭了这个热闹。

三人各骑辆破自行车,先到西坑程金润家,然后到许村王梦华家,顺便经过珍珠山,还到曹洗环朱可珍家玩过,最后以来王秋云家结束。耗时10天,行程××公里,很开心。

说实话,至今我也没去过婺源几个地方,还算那次去的地方多,很难忘。

在玩的过程中,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古人云,十年寒窗苦读,我算了算,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我竟寒窗苦读了12载了,然鹅,我到底学到了什么呢?这应该算一个有良知的问题吧。

如果是古代,我能不能写出一篇好文章中个举或考个进士什么的?显然不能。现在我学了12年的语文和数学,学了7年的英语,我到底学了啥?真学了什么社会会承认的呀。怎么承认?高考就是对我们十几年所学的最终评判。

要知道,知识不是吹出来的,任何自以为是、不求甚解、侥幸、蒙混都是站不住脚的,都会在相对来说最公平的竞争——高考面前原形毕露。

唯有扎扎实实地学,学到真知识。

07

暑假玩够了,该回家了。

那时的农民延续了过去几千年来他们对土地的热情与依恋,孜孜不倦地在田间地头耕作不已。不像现在,或许是觉得务农低人一等,或许是农产品不值钱种田赔本,没有人去侍弄土地,荒芜不少。

每年暑假第一个月即七月就是婺源双抢时节,抢收(一季稻)抢种(二季稻),劳作辛苦!当然,现在只种一季了。虽然我对无休无止的农活感到恐惧,但是总还是要去做。

其实是一种态度。就算我是主动放弃这次高考准备来年复读,这本来就意味着自己实力不济,结果就是没有考上大学,所以回家还是老老实实干活,低调总不错。

教育专家也说,人要适当受些挫折并进行耐挫力的训练,而受挫中重要的体验就是吃苦,而人类最早的吃苦体验就是饥饿,而饥饿最好体验就是从事体力劳动。简单说,一个人没有经历艰苦的体力劳动就没有耐挫力。

难怪!从小什么农活都干过,农活呢没有一样是轻松的,大多是体力劳动,因此经常体验到饥饿的感觉,原来这无形中锻炼了我的耐挫力。难怪!从小学开始就要面对无数次体罚/处分/劝退,我楞是闯过去了。

这年夏天,一样是艰苦的双抢。割稻子,打谷机,傅禾杆,挑禾杆,匀田…艳阳,高温,体力活,疲惫与虚脱。我咬牙干,把体力用到极限,竟然累得走路都想睡觉,几次走着走着眼皮打架就歪倒在路边。

为什么要这样?一,对于我们这种没有背景的家庭,读书几乎是唯一出路,看,不好好读书以后就是重复这样的日子,是什么滋味让自己再深刻地体会一次。

二,劳作的辛苦,普通体会一下太浅了,须惩罚式深刻体会,从而珍惜读书的幸福日子。三,锻炼自己纯的境界,整天如此劳累地干活,你根本什么也没法去想。

杂念多于读书毫无裨益,只有心里纯净了才能心无旁骛地去读书,读好书。

08

祛除杂念后,还得让心静下来。

其实,作为茶乡人,学茶艺是最好的让人静心的方式。不过想想,那时要温丝温悠地泡功夫茶、品茶,对于刚刚吃饱穿暖的我们还是望尘莫及的。

青春是热血的,青春是张扬的,在精力充沛勇往直前的青春时期,要静下心来,确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难能可贵,好多人在学习上就是跌倒在不静心。

双抢过后是农闲,暑假两个月,双抢和农闲各为一个月。在经过全力以赴的一个月双抢、我深刻体会到体力劳动的艰苦后,在农闲这一个月,我开始锻炼在干农活之余让自己静下心来。

静心的标志,我认为就是能够看最头疼的书、做最头疼的事。

对于迷上传统文学的我来说,自然就不喜欢别国的东西,比如英语。我从学英语的第一天起就不喜欢它,自然成绩一直不好,很少及格,第一次默写26个英文字母都没有默对。对我来说,英语书就是最头疼的书,英语中最枯燥无味的、人人都痛恨的背单词就是最头疼的事。

故,我给自己的任务就是背英语单词。一有空,我就把自己关在房里强记单词,目标就是每天30个高中单词和50个初中单词。是每天,必须坚持。

当然,之所以这样做还有另一个原因,我认为自己英语没有学好根子上就是单词不熟。熟记了单词,其它问题迎刃而解;否则,根子问题没有解决,一切徒劳无功。

习惯是一种可怕的存在!改掉一个坏习惯很难,树立一个好习惯很难。

所以,每天都要背诵讨厌的单词形成习惯是很难的,即将复读要戒掉录像瘾也是很难!没办法,逼自己呗。那时不像现在,现在戒烟说戒就戒了,云淡风轻。

开始背单词那几天,家里人还以为我做做样子呢。也难怪,现实中装模作样、自欺欺人的人和事太多了。

别人是t别人,我是我,我才不会吃饱了撑的哄自己,更不去哄家人。

09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准备后,暑假结束,终于迎来了复读。

199191日,王德顺老师为班主任的、我复读的婺源二中文补(3)班正式开张了。新的学期,新的师生,新的心态,新的想法,新的学习…一切都是崭新的。

新班级新气象。王德顺排座位都跟人不一样,他把学生按高考成绩从高到低排好,对应座位从前到后。这样做只有一个标准——成绩,简单粗暴!不过仔细想想,在讲究人情事故的中国,如此一刀切也是有道理的。

他管理我们的理念是:想要受人尊重,拿出成绩来!学生嘛本来就应该在学习成绩上见分晓,好,对的,准备3个月了,我有点迫不及待了,一定要大干一场。

我忽然想起了这句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的,我现在就准备这样干,对什么事都充耳不闻,只管读书。

顽皮打闹那么多年了,都掉到学渣了,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是该好好读书了。

PS

后来,通过一年的补习,我从学渣跃升为学霸,并成为92年高考婺源文科第一名。其中,除了本文所述这些努力外,下集中关于我对学习的独到理解以及为此配套的学习方式方法起了大作用,而且冥冥中有良师益友来助阵。更多内容,请看下集。

图/89年高一(4)班合影

END

我们有传统文学  我们也有通俗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