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云飞 21世纪,新时代教师的寄托是什么?精神支柱何在? 在我看来,两字回答足矣,那便是看似轻实则重的“师德”。 如果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师德是教育的光辉;如果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而师德的核心就是爱与责任。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是啊,“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给学生以呵护,还学生以尊重,让学生从心灵深处触动,这才是爱的最高境界,更是为师者的幸福之源。踏上讲台的这几年来,我深刻的感觉到教育真的需要以爱与责任。 当我第一次踏上讲台的时候,我就暗暗地对自己说,要当一名好教师,要当一名学生喜欢的好教师。而真正要做到这些是多么地不容易。 我摸索了三年,得到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学会爱自己的学生,学会担起自己肩上的责任。 在我上班的第一年里,我的校长就告诉我说“教育是个精细活,急不来”。 当时我担任了一二年级的语文课程,深感责任的沉重。 为了孩子们,我总是夜深了还在思考怎么讲课,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督促学生读书学习,总是在课堂上不知疲倦地讲课。可是最后我发现本来活泼的孩子们被我在课堂上吼得不敢说话,班级成绩也没有预期的好,我个人觉得付出与回报是那样的天差地别。 但是,我反思之后发现,我挑起了教师的责任,但是忘记了用爱去滋润我的学生。我们都是需要爱的,特别是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无论他们调皮与否,无论他们学习好坏与否,他们都只是单纯的孩子。 孩子的心是纯粹的,这份纯粹之心值得我去付出,且无怨无悔。 2017年,我荣升成为了一位母亲,随着我结束产假开始上班,我觉得自己有时会力不从心。 尤其是去年11月份的时候,孩子生病住院,我不得不请假照顾孩子。 那段时间是我内心煎熬的一段时间,一边揪心着孩子的身体,一边挂念着学生的课程该怎么办? 此时,责任之于我,是个两难的选择。 我想每位做了妈妈的教师都遇到过这种艰难的抉择。 作为一个母亲,看顾孩子是我的天职,可是,作为一位老师,我的学生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不能抛弃任何一方! 因此,待孩子病情好转之后,我立刻赶回学校,即使需要带着孩子来学校我也不说累。 而那段时间也我最感动的一段时间。因为我要一边讲课一边照顾着孩子,难免不会影响学生。 可是,我的学生们比平时听课还要认真专心,回答问题更是积极踊跃,没有一个调皮捣蛋的。 虽然我的学生没有说,但是我从他们的言语行动在中感受到了他们对我的理解与爱。 你说,这样一群暖心、可爱的孩子们,我怎能不爱他们? 怎能不时刻牵挂着他们?正是我平时对学生们的爱,让他们也懂得了如何去关爱他人。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与众不同,它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 母爱容易出现溺宠,友爱重在礼尚往来,情爱少了几多严谨。 而师爱是严与爱的巧妙结合,是理智的科学的爱,是主动积极的爱。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的爱不会付之东流,我们平淡的生活并不平凡:三尺讲台是我们思绪纵横的绚丽舞台,它面对的是将来的桃李满天下;明净课堂有我们灯火阑珊的彻悟境界,那里写满了学生点点滴滴的成长、充实。 当我在课堂上倾心投入和孩子们教学相长的时候,当我和孩子们在办公室敞开思想促膝谈心的时候,当我在节日里收到学生温馨的祝福和问候的时候,当我看到学生的成绩明显进步的时候,我和许多老师一样,体会到了付出后的欢乐,这是教师所特有的快乐。 拥有这些,我并不艳羡万贯钱财,因为这是很大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此后余生,我将坚守教师这一神圣职业,安于三尺讲台,用爱与责任写好“师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