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枫桥夜泊》讲解鉴赏,详细讲解!

 竹香书屋 2019-11-06

枫桥夜泊是唐朝著名诗人张继的一首唐诗,描述张继离乡时,船泊在姑苏城 (今苏州市)附近的寒山寺时的思乡情感。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玄宗仓皇奔蜀。张继与其他文士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枫桥夜泊》是他最著名的诗,作于天宝十五载流寓苏州时,这首诗首先被选入高仲武编选的《中兴间气集》,后又选入《唐诗三百首》。寒山寺是苏州城外一座小寺,亦因《枫桥夜泊》一诗闻名,成为一处名胜古迹。

枫桥夜泊

张继 唐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讲解鉴赏

专家 | 郦波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教授)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张继字懿孙,襄州人,也就是今天的湖北襄阳人,跟孟浩然是老乡,天宝十二年的时候他中了进士,大力年间曾经担任过洪州盐铁判官,张继的诗在当时就非常受好评,时人赞之,叫诗体清俊,事里双且。只可惜他的诗流传下来的很少,不过少归少,首首都是经典,这一首《枫桥夜泊》已然让他千载留名,甚至声扬海外。“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在今天苏州的西郊,据宋人记载枫桥枕潜河,俯官道,南北舟车所从出。可见枫桥是水路交通的一个枢纽,也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因此当张继途经苏州的时候就有了在枫桥的一夜停泊,全诗紧紧围绕夜泊展开,诗歌的第一句描写夜泊的整体情境,勾勒了一个略感凄清的氛围,先写月落,月亮渐渐向西而落,看似一个简单的落字,其实是有着丰富的暗示的,他与描写明月升起的名句,比如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比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那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在落字中所包含的情绪应该是低沉的,给人的印象是时间流逝,夜色已深,隐约透露出夜里的几分寒意,所以一开头的月落就已经勾勒出夜泊的这个大环境。

其次写乌啼,远处传来乌鸦的啼叫声,乌鸦这种鸟喜欢在秋冬季节聚集成群,叫声比较凄厉,因而在古代诗词中又被称为寒鸦。月明星稀乌雀南飞,曹操也这么写,所以乌啼从听觉上入手,同时也强化了夜泊的清冷,月落和乌啼之后便是霜满天了。霜同样是秋天里的典型意向,霜的存在说明夜里的温度怎么样?很低。空气里头都凝结了水气了,在朦胧的夜色里似乎有满天的寒霜笼罩在天地之间,所以读罢诗歌第一句,一种凄清悠冷的感受就会油然而生了。

江枫渔火对愁眠,诗歌的第二句,在第一句所勾勒的大环境里逐一刻画其中的几个点,第一个是江枫,枫叶作为秋天里的代表性的景,它的出现既是对题目枫桥夜泊中的枫桥进行了一个呼应,同时也是秋意渐浓的暗示。秋天嘛,是一个容易让人感伤的季节,尤其是对于背井离乡的游子来说,当秋天到来,天气转凉的时候会让人加倍思念家庭的温暖,加倍地嗟叹独自在外的寂寞和孤单,渔火,是夜里渔船上的灯火,零星的几点渔火给朦胧的夜色就增添了少许的光亮,渔火的光亮映照着江风,枫叶的红色呼应着渔火,二者就成为暗夜里的一抹亮色。

第三对愁眠,这里的句法是非常独特的,首先这个对字用得非常别致,从理论上说,应当是诗人面对着江风和渔火,但在这又可以解读为江风、渔火对着诗人,他们陪伴着因愁绪而辗转反侧的诗人,如此一来,江风、渔火就有了一丝人情的味道了,然而只有江风、渔火的陪伴,却又反衬出诗人的孤独和寂寞,其实是愁眠的意思,诗人究竟是带着愁绪入眠呢,还是因为有愁绪而无法入眠呢,似乎都可以读得通,然而无论诗人是睡着了,还是醒着的,都一定充满着浓浓的愁丝,从这两点可见句法的独特。

清人王尧衢称这首诗叫似连而断,似断仍连,在这个断与连的暧昧之中给人带来更多想象的空间,突出体现了古典诗歌所特有的那种多义性和丰富性,诗歌的前两句出现了很密集的意向,落月、乌啼、寒霜、江风、渔火等等等等。这些意向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情境,充满秋色、秋意和几缕客愁的暗示,在这样的氛围中诗歌的后两句将笔锋一转集中来写,来写什么呢?来写钟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苏也就是苏州了,寒山寺就在枫桥边上,又称枫桥寺,唐代著名僧人寒山曾经在这居住国,所以名寒山寺,在这姑苏城外的寂寞夜色里,从寒山寺传来了清亮的钟鸣之声,你想那是具有穿透力的声响,穿破秋夜的寂静,穿破宇宙洪荒的寂寥,清晰地传入诗人的耳朵,传到诗人的心底,而诗人的种种愁绪仿佛也跟随那半夜的钟声久久回荡,弥漫在这朦胧的夜色里,后两句的舒朗和前两句意向的密集就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然后正因为有前两句所勾勒出整体的氛围,后两句写钟声才会如此具有穿透力。

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静美的景象,和寒山寺传来的悠扬的钟声,让他的羁旅之愁油然而生。由此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枫桥夜泊》。一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写出了他的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漂泊无依的伤感。也正是这夜半的钟声,引发了后人啊众多的质疑和争论。

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一句还曾经引发过诗歌史上一番大讨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最早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他在《六一诗话》里说句则佳矣,句是好句,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他以为三更半夜不是打钟的时候,故诗句虽佳,却不符合现实。对于欧阳修提出的意见许多人都不同意,宋代的诗论家,像朱別,叶梦得,陈岩肖等人就纷纷列举历史上的记载,包括前人的诗篇来说明夜半钟声实有其事没有问题,到了明清诗论家再来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认为宋人未必太拘泥于事实了,明代著名的诗论家,也是文艺理论家胡应麟就说,张继的《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

诗流借景立言,唯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这是说诗歌重在借景立言,重在艺术境界的营造,至于钟声是不是在半夜,甚至是不是真的有钟声,这都不重要。就观点而言,宋代和明清诗论家各有不同的立场,我觉得我们不必强分高下,但如果就欣赏这首诗而言,我们的确可以暂且忘记事实到底怎样。我们尽可以尽情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体会其中复杂又饱满的感受。

从主旨上来说这首诗歌抒发的是一种羁旅行役的客子之愁,但诗歌没有过多地书写愁本身,而是通过夜泊枫桥时的所见所闻,渲染出一个凄清悠远的意境。只在第二句中以“对愁眠”淡淡地点出了愁绪的存在。

而至于为何而愁,愁的程度如何都没有细说,只让人从细密的景物中去感受,去体会,这种写法其实最能引人遐想了,使得这份客子之愁具有多元的层次,你看他也许是对家乡的思念,也许是久经跋涉的疲惫,又也许是包含着人生道路的失意,枫桥夜泊的特色就在于以一个包容性的意境最大程度地含扩了客子之愁的丰富性,同时又是如此的明净、惆怅却不苦涩,细腻却不抑郁,这正是枫桥夜泊充满魅力的原因所在,因此这首诗里的乌啼,月落、半夜钟等等意向也在后人的诗歌里头不断地出现,不断地被回应。

比如宋代著名诗人陆游的“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宋人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还有清代著名诗人王世贞的,“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这一类的作品为数非常多,不胜枚举,甚至一直到当下的流行乐坛,前两年不还有首诗叫《涛声依旧》,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你看其中还是有渔火、枫桥、钟声、无眠等字句。这首歌曲成功化用枫桥夜泊的意象和意境,后来成为大街小巷传唱一时的歌曲。

一首《枫桥夜泊》,不仅奠定了张继在中国诗歌史上不朽的地位,也让寒山寺闻名天下。《枫桥夜泊》的诗碑见证了枫桥和寒山寺的千年风霜。寺以诗名,诗以寺传,诗歌赋予古迹以文化之魂,古迹散发着诗歌的思想和艺术之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和谐共生在这里得到了最佳的演绎。然而有关《枫桥夜泊》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寒山寺碑的命运又如何呢?

与这首诗相映,枫桥和寒山寺也因此名气越来越大,据范成大的记载,他们原本并不出名,寒山寺连建寺的历史也搞不太清楚,自从张继作诗题咏之后,不但诗歌吟咏至今,枫桥寺也知名于天下,从此以后,南来北往的旅客未有不栖此桥而题咏者。仿佛所有来到这里的文人墨客都不由自主地受到张继诗歌的感召。

你看因为这首诗造就了一个寒山寺,事实上又因为这首诗和寒山寺又造就了一个历史上更为有名的寒山寺碑的谜案。是说到了抗日战争的时期著名的战犯日子鬼子松井石根是一个中国通,他对这个枫桥夜泊寒山寺石碑非常感兴趣,就想盗走。

当时的刻碑大师钱荣初和寒山寺的主持净如法师就商量刻一个假碑,一个赝品迷惑他,结果这个计策没有成功,后来就传钱荣初从刻石碑之后立刻就死了,所以松井石根到最后被这个事,因为钱荣初死在他的眼前的,刻碑大师刻完这个碑之后就死了,再加上历史上有这么多的传说,松井石根怕,最后没敢偷盗这个寒山寺碑,其实现在有学者研究当时死的并不是钱荣初,而是一位义士,叫钱达飞,钱达飞和钱荣初刎颈之交,而且刚巧两个人长得很像,钱达飞曾经在东洋留学多年,是个日本通,他对日本的政治、经济非常有研究,对日本的政界、军界很多人也很了解,钱达飞在知道钱荣初和净如法师的赝品计划失败之后,就劝钱荣初乔妆打扮隐姓埋名去外地避难,他自己骗这个钱荣初说自己患了绝症,本来也快死了,然后让钱荣初逃难之后,自己舍身取义,用血书,就引诱松井石根研究有关枫桥石碑的诅咒之谜。导致松井石根最后就是没敢把真碑盗走。

所以钱荣初也好,钱达飞也好,包括净如法师他们是用一身正气,用自己的聪明智慧、乃至生命保存了这个弥足珍贵的枫桥夜泊石碑。

作为一首羁旅行役之诗,《枫桥夜泊》所具有的影响力那是很多同类诗歌难以比拟的。从时间上说,绵延一千余年贯穿宋元明清,直到当代还有受它影响,还产生了流行歌曲,从空间上说不独在国内广为人知,而且流传海外,像松井石根为什么想偷盗寒山寺碑?就是因为日本人对这首诗情有独钟,据说是复制皆习诵之,甚至还被选入了日本小学的课本,国学大师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记中就写到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适庐来见。

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就是说小孩没有不会背这首《枫桥夜泊》的。所以1929年的时候日本在青梅山建了一座寺庙,也叫寒山寺,这个寺庙就仿造苏州的寒山寺而建,也立了一座石碑,也刻着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也建了一个夜半钟声钟楼一座,还在附近的溪谷清流上专门架了一座枫桥。这么大的影响力,这是在无形地诉说着这首诗歌超越时空的魅力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