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虚:益气固表、补益肺气;气陷:升提中气;气脱:涩肠止泻

 liuqingxun 2019-11-06

气虚:益气固表、补益肺气;气陷:升提中气;气脱:涩肠止泻

气虚证常见的治疗方法

(1)益气固表法:适用于肺气虚而卫气不固,腠理疏松,汗出恶风,易于感冒者,方如玉屏风散之类。《景岳全书》谓:“自汗者,属阳虚腠理不固,卫气之所司也。人以卫气固其表,卫气不固则表虚自汗,而津液为之发泄也,治宜实表补阳。”益气固表法,常辅以固涩、温阳之法,如牡蛎散用牡蛎固涩止汗,芪附汤用附子回阳等。

(2)补益肺气法:适于久病咳喘,动辄尤甚,呼吸气短,声低气怯,多汗畏风,易感冒之肺气虚证,用药以黄芪之属为主。土能生金,益母能令子实,故补肺常结合补脾,称为培土生金法。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病久必及于肾,故肺气虚极,又常补肺固肾同用。

(3)培补中气法:适于脾胃气虚证,临床可见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声低气怯,大便溏泄等,以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扁豆等为基本药物,四君子汤为基本方剂。《医门法律》谓:“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病气不足,懒语困弱,是正气内亏……宜补之以甘药,甘药正稼穑作甘,培补中央,以灌溉脏腑百脉之良药。”

(4)温补肾气法:适用于肾阳气虚证,症见听力减退,气短,四肢不温,滑精,早泄,小便清长,滴沥不尽,腰膝酸软,脉细弱等,多用甘温益气之品,忌凉润、辛散,即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温肾阳的同时滋肾阴,以阴中求阳,如金匮肾气丸,即是在六味地黄丸补阴的基础上,加附子、肉桂以温补阳气。如元气将脱,急投大剂参附汤,以顾护肾中之元阳。肾为封藏之本,若肾气不固,封藏失职,当配合固涩肾气法,常用山萸肉、山药、龙骨、牡蛎、芡实、莲子、金樱子等。

(5)通补阳气法:适用于疑难病发展到慢性阶段,阳气亏虚和痹阻表现突出者。阳气者,“得之则明,失之则不彰”,为生命所系。此法温补和宣通阳气并进,可改变正邪关系,往往立起沉疴,首选药物如附子、细辛等,方如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汤等。

气虚:益气固表、补益肺气;气陷:升提中气;气脱:涩肠止泻

气陷证常见的治疗方法

(1)升提中气法:主要适用于中气下陷证,临床见少气懒言,短气,子宫脱垂,月经过多,淋漓不尽,带下过多,小便失禁,脱肛,胎动不安等。升提中气法是在补气健脾的基础上,配伍升麻、柴胡等升阳药物,代表方剂如补中益气汤、举元煎等,以补中焦之脾气,举下陷之阳气,使气机恢复其常度。

(2)升补宗气法:主要适用于宗气下陷证,临床可见心悸怔忡,胸闷,气不足以息,喘憋,动则尤甚,水肿,脉迟,或结或代等。升补宗气常用党参、黄芪、蔓荆子﹑升麻﹑柴胡、白术等。

气虚:益气固表、补益肺气;气陷:升提中气;气脱:涩肠止泻

气脱证常见的治疗方法

(1)固表止汗法:肺合皮毛,肺气虚衰,腠理疏松,卫气不固,常自汗出,治疗当以益气固表为主,常用玉屏风散配伍固涩之品,如五味子、糯稻根、煅龙骨、煅牡蛎等。

(2)敛肺止咳法:适于肺虚久咳,无痰或少痰,气虚欲脱者。此法是在补益肺气的同时配伍敛肺止咳药,如五味子、诃子、罂粟壳等。临床应注意不可单用收敛肺气,应酌加化痰祛痰之品,防止过于收涩,使痰不易咯出。

(3)固精缩尿法:适用于肾气不固,封藏失职而遗尿,夜尿多,小便频数而清长,以及滑精、早泄者。对于肾气不固,膀胱失约而小便异常者,当用补肾固本之品配伍桑螵蛸、益智仁、覆盆子、山药等以缩尿,方如缩泉丸、桑螵蛸散等。对于精关不固而滑精、早泄者,常用补肾之品配伍龙骨、牡蛎、芡实、金樱子、莲须等以涩精,方如金锁固精丸等。

(4)涩肠止泻法:适用于脾肾阳虚,肠虚滑脱而见久泻久痢,大便滑脱不禁,脱肛等,临床除用白术、干姜、附子、补骨脂、肉豆蔻等温补脾肾外,还配伍山药、芡实、莲子肉、赤石脂、禹余粮、五味子、罂粟壳等固涩收敛药,以涩肠固脱,代表方剂如真人养脏汤。

(5)固经止带法:适用于冲任不固,月经过多,崩漏不止,白带清稀量多,日久不止者。临床常在补气健脾益肾的同时,配以固经止带药物,收涩止血药如地榆炭、侧柏炭、乌贼骨、五倍子等,固涩止带药如山药、芡实、椿根皮、龙骨、牡蛎等,方如固冲汤等。

(6)补气固脱法:随着疾病的发展,由于邪盛正虚,或者由于误用汗、下,抑或汗、下太过,甚或大出血等,骤然损伤阴液,从而导致一身之气随着津液、血液的丢失太过而外泄,以致阳气暴脱,此时治疗以补气固脱为先,常用大剂人参、黄芪等,方如独参汤、生脉散等。

气虚:益气固表、补益肺气;气陷:升提中气;气脱:涩肠止泻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