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1106中信安踏李宁交流纪要1

 菲利普老兔子 2019-11-07
时间2019年11月6日
嘉宾:闫总
背景:03年起就职耐克,09-16年FILA原销售总监,目前在李宁主管某新事业部

调研总结&感想:不管是安踏还是李宁对于品牌目前的成功都是很有居安思危的心态,目前来看两个品牌都有较强的护城河(fila的舒适度和中国李宁的国潮概念设计能力),但不论是Fila还是中国李宁,两个公司都一直在做经验的总结和产品的创新,包括控制开店速度,以求不走kappa失败的老路。
总的来看,安踏更具有狼性,目前的管理,包括店效管理和供应链水平都优于李宁。李宁在新CEO上任后对于改进和提升的地方有较高的预期,单店店效和供应链改进运营更加具有潜力(目前做的不好的地方比较多)。而安踏的增长点除了fila的继续高增长还有对于收购新品牌后运营能力经验的保证。
长期看,中国的体育运动市场非常大,许多专业细分市场都有很大潜力,安踏对于各个细分领域的投入比较大,在持续创新找增长点;而李宁更有情怀,目前内部改善的空间更大。

安踏
FILA历史背景:安踏收fila的初衷是一二线城市无法发力,anta当时主要在三四线城市。考虑到FILA是意大利品牌,底蕴不错,作为对标卡帕,最初希望分走卡帕十分之一的份额(30亿),创造3亿营收。FILA在百丽运营了两年,1.5亿的牌价库存,70人团队,100多店,很多店一个月只有5-6万店效。接手后解散了团队60人,加了4-5个人。百丽做fila不行的原因是公司本质是经销商公司,研发不行,全是韩国进口,交期不保,版型面料都不是中国人喜欢的东西。安踏随后从卡帕拉了设计师,店也开在卡帕边上。坚持了7-8个月,店效依然很差,产品改进了效果还是不好,10年底后还是没有任何增长,当时的店都是好位置,租金很多,11年上半年扛不住了,当时交给10个经销商在做。到11年底时开始改变策略,不对标卡帕,去对标法国鳄鱼lacrosse,主要还是依靠团队的市场直觉和丁总个人判断,做便宜版的lacrosse,并找了鳄鱼的ceo拉过来。从12年开始做的产品开始有见效了,13年开始批发商转直营了,一直保持50%的增长。

FILA成功原因:最核心的原因5,6个,最重要的还是产品的价值:时尚和休闲其实是两个事情,休闲讲的是舒服。FILA产品基本上用料包括天鹅绒、水绒面和空气层,消费者目前的第一反应是舒适,体型上的要求就比较低,板式上也可以适合各种体型,产品可以从东北卖到三亚、年龄层从18-50。成本的加价率现在7倍,成本端规模效应后能更好地控制。产品每年都在涨价,但消费者感受不出。

直营化提升效率:13年体育行业面临批发变零售的转型,直营化的管理是一系列的管理工具,包括:库存一体化,生命周期管理。现在很多其他企业都是假直营,在管理上做得比较差,库存也没有打通,没有单店配货意识等。公司当时团队从ck、欧时力、凌志集团挖了许多做直营的人才,效率提高很快。Fila的直营是最强的,终端管理很强,店铺管理细致,接近奢侈品行业。

品牌的裂变:丁总给的目标压力都很大,都是翻倍增长,销售端提出了品牌裂变,15年开始提出做kids,准备一年,16年一开始就店效十几万。15年底开始准备做fusion,19后上来店效就有20-30万。

天花板问题,fila三年之内不用担心天花板,产品被模仿可能很小,上面的耐克阿迪不会抄你,下面的品牌炒不出来。太空棉的水准和成本非常高,折叠后不留印,技术已经有护城河壁垒。抄出来一样也不会买,因为价格不会便宜。对舒适性产品都是刚需,时尚和正装之间的产品场景很多。现在有种说法FILA是“官服”,军运会主席台一半穿的都是fila品牌,需求会长期存在。安踏的基因里有居安思危,每天都在创新突破。目前有很多短板,短板就意味着有空间:鞋占20%,做了2-3年没见效,但一直在做创新想办法。;也有尝试去做一些不舒适而讲究设计的款式,失败了;还有梭织产品比如防风衣等,短板仍然很多,通过做短板转向新的突破。

申州等供货,加不同比例的徕卡等,都有专利,车间一般人也进不去,独家供应。anta现在也很少用fila的面料和技术,因为成本确实很高。

Fila在低线城市:价格去不了低线城市,横向去新加坡,香港澳门还有机会,往底线不太现实。三线是早就进了,数量不多,品牌商要下沉渠道是要跟着渠道商(没有好的购物中心)。

Fila开店预测:Fila未来会开多少家店,大货每年不会超过100,儿童也是100左右,潮牌几十个,主要还是靠同店增长,2500左右是天花板可能,店效85-90万是瓶颈。最高产是三亚的海棠湾免税一个月900w。

运营独立品牌的能力:丁总的背景决定了他的狼性,14年给自己制定了1000亿的目标,不收其他品牌肯定做不到。家中丁世忠是老二,不是传统接班顺序,老大的儿女也在公司,下一代的传接问题意味着大家都很有动力,相互较劲竞争。丁总是做鞋子出生的,对于鞋子的sense非常强。他了解未来消费者的走向也有自己的判断。09年公司收完Fila后没有其他收购,直到把FILA做好,证明了二三线品牌证明可以做一线品牌。公司的文化决定了大家的大家学习非常刻苦,(做fila直营的时候全公司各个层级的人都认真学习),所以比别人更知道消费者的需求在哪里。
Fila有几个刚性条件适保证自己合去做裂变(将第二品牌做到超过第一品牌),通过FILA总结了经验:
1.独立运营 :集团有很多资源但不会给你用,只有自己百分百自己用,高管没有anta自己来的
2.团队先行:高配置,未来要做大现在就要把人配好
3.产品价值:找优质差产品去做,先找到单店盈利模式,
这些是fila收购后总结出的方法论,后来收了迪桑特,也没有用anta的资源,配置高能力团队,做精品服装。而斯普莱迪没有遵循就失败了。带方法论去做新品牌就更有底气,高度专业化。消费者消费升级空间很大,专业产品平时穿,始祖鸟就很合适。

李宁
历史背景:李宁业绩的增长始于创始人回来后,但当时的增长很多时候是通过省钱创造的,也有工作效率提升,包括敢出成绩的人多了,在领导面前开始有表现欲。今天来看李宁的核心问题在跨部门协作,供应链管控,单店的水准。新ceo来关注的是效率的提升,对供应链,电商等都有大幅度的计划。

回头看,之前韩国职业经理人的策略都是对的,但是韩企和国内文化风格的冲突很大。造成公司内部非常对立,之后招了耐克阿迪的人就有更多冲突了。现在的ceo看重的是他的管理技术,现在平均店效15万多,低于安踏20万,要关低效开高效。要开多层大店的。之前优衣库都是400-500平米多层店的,像他们学习坪效管理,单品的价值提升,消费者路径安排,未来大目标是提高店效。spa模式优衣库,产销节奏,效率提升比较强。快反占比30%优衣库,李宁只有5%,服装快反的需求未来更强,可以做到占比50%。

李宁一直倡导去李宁化。但对于国家的概念(中国李宁)获得就不能轻易放弃。

中国李宁:是蒙的,当时帮天猫走秀,用了做时尚的经销商,潮牌圈普通店店效全年200w,中国李宁月均80-100w,是因为李宁是国潮,有全国消费者的支撑,并不小众很多进店的都是普通人。但要把周期控制的长,开店特别慢,控制品牌的不可或缺性和难以获得性,对于商场的要求和周边商圈的要求非常高。中国李宁的鞋特别好(不少于七个颜色的鞋好卖)。

李宁vs安踏
企业文化:新品推出速度,fila的研发面料的创新已经不多,会小幅度创新。主要还是设计上。安踏集团很接地气,是销售驱动型的公司,横向对比安踏李宁属于bussiness vs brand。安踏更关注中短期需要出业绩,更关注消费者动向,效率更高,(换言之,别的公司出了爆款抄的也快)。李宁比较有情怀,品牌文化控制的比较好,会问了品牌放弃一些东西。安踏供应链有一半是自己的,外包的管控也比较严。李宁供应链的管理比较一般,速度上包括创新也比较慢。

创新:服装还是鞋子的创新差异很大,安踏创新出不来和团队在哪里会有一定关系,安踏40多经销商第一名是广东,第六名山东。李宁第一名山东,第五名广东。根据团队在不同地区的研发的习惯有影响。安踏团队在厦门,李宁设计团队在北京。虽然有很多老外核心,厦门挖的人出来的设计水准流行水准还是比北京的差一些,中国李宁的设计都是京韵,更受欢迎。李宁这几年设计师翻了一倍,对于设计师的管理很宽松,更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才能。

经销商体系:李宁安踏经销体系,安踏46个除了江苏中和其他都入股了,东北的都是全控,山东80%,广东51%,初衷不是搞关联交易,而是把控经销商的安全性。控制不让别人收走。是丁总个人的钱,通过韵动体系。李宁是普通经销体系,2000多直营,4000多加盟,平均加盟商1.5个店,转换成本低,可能说不做可能就不做了,经销商水准不行,管控很难,三四线城市的李宁店很难提高经营效率也不懂品牌文化。而安踏很多都是晋江经销商,姓丁,文化稳固性很强,但在各地区的本地化就稍微差一些。李宁的话就比较现代化经营。安踏的企业文化还是家族文化,外来的企业职业经理人的融入在未来还是有问题。

销售和库存清理节奏:从1-3个月份正常销售50%,后面两个月消化20%,这两部分可以计算正价店需要的数量,后面30%再安排工厂店 。渠道都是经销商的,奥特莱斯正在收回来统一管,比如青浦奥莱是整个浙江的耐克,由一群正价店去养一个奥特莱斯。李宁安踏都是18个月的产品,李宁6个月销售65%,安踏是五个月销售70%,李宁的工厂店匹配好一些。

滔博模式:
footlocker模式,但滔博不是简单的运营/经销公司,品牌文化注入到了血液中。四层楼耐克能经营,换滔博来做也不会差。大环境认为体育是十年大周期,耐克阿迪和滔博的合作不出问题滔博就没有风险。中国的渠道在发生变化,fila时期五年前东方商城,百盛等开,现在是太古汇等精品店,三四年后又会变。滔博在渠道方面的尝试早就开始了,都是好机会。
目前消费习惯是买品牌再买品类,未来就会先品类再品牌。未来滔博这样的店会更有话语权,耐克阿迪不爱做直营,而中国的下沉太深,直营也做不下去。耐克在美国2w店,中国才1w店。中国现在超市里开出店了很少(美国沃尔玛),以后有多重模式可以走。滔博已经耐克是全球第二合作商,接地气的速度也更快了。滔博一线城市自己做,二三线也会再找经销商,下沉能力很强,比如山东,青岛济南自己做,临沂就找了经销商,临沂经销商20个店,耐克一年营收10亿。
03-09耐克也蛮生长时期,滔博折扣率从5.2降到5折,折扣下降很少,对于品牌方的议价权还是很小。
滔博的做事风格很保险,求存货安全,买货非常保守,都和品牌公司谈下最低值。一定程度上也耽误了耐克的发展。fila的优势有时候在于有时候耐克断货了,大家就来买fila,有些地方库销比耐克才2点几,严重断货。

宝胜:品牌内部消耗比较大,心不齐,干不过滔博。

行业方向:
kappa死因:原因众说纷纭,主要还是流行风气过去了,02年品牌开始在国内出现,06年出了彩色polo,世界杯让明星穿。kappa的品类太单一,只有彩色polo,单品类很危险,某年夏天上装polo占90%,团队也没什么变化。fila就是舒适,红蓝白,跨界合作作用不大,最后买的还是基础款,舒适性在就行。

体育行业和gdp高度关联,5000美元玩便宜运动,7000跑步健身,9000极限运动。未来的中国运动卖笑细分市场的单品都会有机会,卢湾体育场棒球训练1w5,排不上队。

明年的冬奥会有一定的促进,运动品牌借助事件营销。明年李宁还有成立三十周年,明年有刚性要求,要接话题炒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