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哥●聊天】“你还记得多少老同学”之三:“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祝愿

 罗满元 2019-11-07

 

世界上有多种多样的友情,“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的友情,人们倍感珍贵,也愿意倍加珍惜!因为对老同学而言,不只当年曾经风雨同窗,留下许多青春记忆;多年以后再相逢,哪怕只是远远听说了近况,一样可以激荡起内心的涟漪或波澜。

二哥有位大学同学,对老同学的聚聚散散作了这样概括性的描述:“毕业5年,我们有的已经步入婚姻殿堂,有的还在等着那个人;毕业10年,突然觉得大家都有了大人的样子,很多人都有了自己的宝宝;毕业15年,大家都经历了人生奋斗过程中最艰难的那段日子,脸上有了沧桑和成熟;毕业20年,大家的联系越来越少,来的人已经凑不齐了;毕业25年,忽然发现日子过得这么快,就像是眨眼间,当年青春朝气的我们好像都老了许多;毕业30年,大家都开始注意饮食健康,不喝酒的人比喝酒的多;毕业35年,听说有同学都抱上孙子了,感叹岁月不饶人啊;毕业40年,大家真的都老了,聊天的开头都会加上‘想当年’;毕业50年,能来的坐一桌,永别的空出了一桌;毕业60年,剩下来的都是高寿,三三两两,互相搀扶着,已经凑不齐一桌了……”看到这里,我们只想说:互相陪伴着长大的老同学们,趁有空,趁还不老,咱们经常聚聚吧!

是啊,我们都是老同学,我们希望有条件的,能够经常聚聚。经常聚聚,抚今追昔,谈谈我们在最甜美的年华相遇的青春往事,感叹一下“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谈谈我们的艰辛打拼,分享一下“爱拼才会赢”的经验;谈谈我们的爱情婚姻家庭,体会一下“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样,我们就会延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光荣传统,我们的同学情谊就会更加深厚,我们的事业就会更加出彩,我们的家庭就会更加和睦,我们对人生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切。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老同学都是有条件经常聚聚的。我们都是老同学,我们希望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不时聚聚。没有条件没关系,粗茶淡饭,甚或一杯凉白开,见见面,坐一坐,聊一聊,不拘形式,也会别开生面。如果我们放肆一点,老同学中总会有那么几个富人或准富人,以“同学聚会”的名义,“敲敲他们的竹杠”“宰他们几刀”,也未尝不可,因为老同学是不分贫富贵贱的,同学聚会,有能力的“放点血”,天经地义。当然,这样的“创造条件”也得适可而止,如果搞得不愉快了,就没多少意思了。

诚然,我们大多数的老同学,由于各种主观的、客观的和历史的、现实的原因,还不能“经常聚聚”和“不时聚聚”,能够记得和有点交往的,屈指数来也就是同城同地的那几个。年深日久,沧海桑田,对老同学的印象,很多已经很模糊,很多已经记不起姓名记不得模样,更多的是老同学毕业后的信息很零星甚或是空白,即便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处相遇,如果不是事先有意相约,恐怕就相互把对方看成路人甲路人乙了。好在今天已是现代社会,联系的渠道和方式已经多种多样、快捷方便,只要有心,我们就会把老同学从天南海北打捞出来,组成“群”织成“圈”,相互重新认识,相互重读青春,相互通报近况,相互交流思想和情感。有什么高兴事了,幸福大家分享;有什么伤心事了,痛苦大家分担。遇到合适机会了,就“面对面”聚聚;如果机遇一直不来,那就继续隔空问候,甚或只是心里想着,也算其乐融融。

总而言之,对于老同学,记得的固然是一种美好,记不得的或许是另一种美好;或许,相会相聚是临时是机缘,分开分离是长期是常态;或许,相见不如怀念,不见并不是不挂念。无论哪种情况,老同学就是老同学,那份情谊永远会说在嘴上,记在心里,压在箱底。我们都是老同学,我们不知唱了听了多少歌唱“老同学”的歌,不知写了读了多少赞美“同学情”的诗,但所有的记得和不记得,所有的相见和不相见,所有的歌唱和抒写,似乎都可以浓缩成那句最经典的祝愿: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