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妙丸临证验案举隅(湿症)

 普朗克1 2019-11-07

考希良 副主任医师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风湿病科

三妙丸由苍术、黄柏、牛膝组成,对湿热盛于下焦之腰腿痛、湿疮、痹证等病有较好疗效。笔者2007年~2010年临床中运用三妙丸治疗多种疾病,取得良好疗效,现简要举隅。

1内科

侯某,男,42岁,2010年3月初诊。3天前饮酒后出现右足大趾趾跖关节剧烈肿痛,痛不敢触。就诊于某院查血尿酸512mmol/L,诊为痛风性关节炎,予双氯芬酸钠口服,痛减。为求中医调治来诊,症见右大趾趾跖关节红肿,影响走路,夜间加重。诊断为热痹,证属湿热下注,治以清热利湿,解毒消肿。药用苍术、黄柏、生甘草各10g,川牛膝、双花各20g,土茯苓、萆薢、白芍各30g,大黄、水蛭各6g,1日1剂。夜间痛剧时消炎痛栓纳肛。3剂关节肿痛消失。

按: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沉积(痛风石)所致的特征性急、慢性关节炎。中医称为热痹,病机为久嗜肥甘厚味,湿热内蕴化毒,毒走脏腑经络,痹阻经络,攻注骨节。酒为湿热之最,酒后湿热加重,毒热愈盛,故酒后易复发。夜则血行迟缓,热壅血瘀,故昼轻夜重。治以清利湿热,解毒消肿。方中三妙丸、土茯苓、萆薢清利湿热,双花清热解毒,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大黄、水蛭活血化瘀。湿热毒去,肿痛自消。

2皮肤科

王某,女,42岁,2008年8月初诊。全身皮肤瘙痒6年,暑湿季节加重,夜间痒甚,必搔破皮肤,出血后方觉舒服。某院诊为皮肤瘙痒症,多方治疗欠佳。诊见全身皮肤广泛瘙痕,色紫黯或红,遍起黯红色丘疹,凸起呈苔藓样改变,神疲纳呆,便溏尿赤,舌红苔黄厚腻脉濡。诊断为风瘙痒,证属湿热夹瘀,治以清热除湿,养血活血,祛风止痒。药用:苍术、黄柏、川牛膝、泽泻各20g,蝉蜕、红花、防风、白鲜皮、灯芯草、熟地、砂仁各10g,苦参、当归、地肤子、生甘草各15g,1日1剂。5剂后瘙痒减轻,守上方加减调治2个月,症状消失。

按:皮肤瘙痒症是无原发损害以明显瘙痒为主的皮肤病,特点多为阵发性,夜间为甚,可突发全身发痒,一经搔抓则无法控制,越抓越痒,以至皮破血流,出现疼痛方能罢休。中医称为风瘙痒。病机为风热、风湿、湿热、血热蕴于肌肤,不能疏泄或脾虚、血虚和肝旺以致生风化燥,肌肤失养而成。治以清热利湿,养血祛风。方中三妙丸清热燥湿泻火,泽泻、灯芯草利湿,红花、当归、熟地活血养血,蝉蜕、苦参、防风、白鲜皮祛风除湿止痒,生甘草解毒,砂仁健脾除湿。共奏除湿祛风、活血通络之效。

3血管科

庄某,男,57岁,2009年11月初诊。双下肢肿痛扪及索条状物反复发作10年,加重5天。当地医院诊断为静脉炎,反复发作,用中药治疗症状缓解。诊见双下肢肿痛,左下肢甚,触痛,皮色紫暗有瘀斑,按之有索条状物,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诊断为青蛇毒,证属湿热瘀阻,治以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以三妙丸、四妙勇安汤、补阳还五汤配外敷马黄酊。药用:苍术、黄柏、川牛膝、双花、当归各20g,丹参、黄芪各30g,玄参、赤芍、丹皮、连翘、紫草、生甘草各15g,红花、川芎、桂枝各10g。7剂肿痛减,去甘草加熟大黄10g、三七粉2g(冲),1日1剂。守上方共服用42剂,诸症消。

按:血栓性静脉炎包括血栓性浅静脉炎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前者主要累及四肢浅静脉,深静脉血栓形成则可累及任何部位的深静脉,而以下肢深静脉受累多见。中医称为青蛇毒。病机为脉络湿热瘀毒阻滞。方中三妙丸清热利湿,四妙勇安汤活血通脉,补阳还五汤益气活血,桂枝温通血脉,配黄芪、川芎、当归温性之品,防止寒凉太过凝滞血脉。马黄酊清热解毒兼活血,共奏活血消肿解毒之效。

4妇科

成某,女,49岁,2007年10月初诊。5天前右侧大阴唇外缘生一肿物,约花生米大小,无痛无痒,质稍硬,面色黄,体胖,舌红苔略黄根腻脉濡数。诊断为阴疮,证属湿热下注。治以清热利湿,解毒散结。药用:苍术、黄柏、牛膝、茯苓、泽泻、双花、苦参、夏枯草各15g,薏米30g,半夏、红花、莪术、香附各10g。1日1剂,共12剂,肿块消失。

按:外阴局部红肿、结块、疼痛、溃疡者称阴疮。相当于西医学非特异性外阴溃疡、前庭大腺炎脓肿破溃、外阴肿瘤继发感染等疾病。中医又名“阴蚀”,病机多因湿热下注,蕴结成毒,或因正气虚弱,寒湿凝结而成。方中三妙丸、泽泻、苦参、薏米、茯苓清利湿热,双花、夏枯草、莪术、半夏解毒散结,红花、香附活血化瘀。湿热毒瘀化则肿物消。

5外科

高某,男,21岁,2010年7月初诊。左小腿外侧皮肤灼热焮红疼痛1周。西医诊断为丹毒,静滴青霉素、甲硝唑1周,疗效欠佳。症见左小腿外侧约10cm×250px皮肤红斑,触之灼热疼痛,中间颜色暗红,口干苦,便秘溲赤,舌红苔厚腻脉滑数。诊断为流火,证属湿热下注、火毒蕴结。治以清热利湿,泻火解毒。药用:苍术、黄柏、川牛膝、蚤休、皂刺、大青叶各20g,双花、蒲公英、红藤、车前子(包)各30g,苦参、浙贝母、丹皮、连翘各15g,1日1剂。6剂,红肿明显减轻、边缘缩小。效不更方,继服12剂,皮肤正常。

按: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发于下肢者中医称为流火。病机多先由皮肤、黏膜破损,外受火毒与血热搏结,蕴阻肌肤,不得外泄所致。治以清热利湿,泻火解毒。方中三妙丸、车前子清利湿热,蚤休、双花、蒲公英、连翘、苦参清热解毒,皂刺、浙贝母清热散结,丹皮、大青叶凉血。适用于湿热火毒壅盛。

6疼痛科

谢某,男,55岁,2009年8月初诊。腰部疼痛3年,加重1周。3年来反复腰痛,伴酸胀感,阴雨天加重。某院行腰椎CT示椎间盘未见病变,诊为腰肌劳损。症见腰痛,俯仰不利,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诊断为腰痛,证属湿热阻络。治以清热利湿,舒筋止痛。药用:黄柏、苍术各15g,防己、木瓜、元胡、红花、生甘草各10g,川牛膝、青风藤、丹参、白芍各30g,1日1剂。药后腰痛渐减,共服药3个月,恢复日常生活工作。

按:腰肌劳损是指腰骶部肌肉、筋膜等软组织慢性损伤。多由急性腰扭伤后失治误治,反复多次损伤;或劳动中长期维持某种不平衡体位、习惯性姿势不良等引起[1]。中医称为腰痛,病机为肾精亏虚,腰府失养,复加外邪痹阻经脉,或跌仆挫扭,影响腰部气血运行。治以清利湿热,活血通络。方中三妙丸、防己、木瓜清利湿热,香附、红花、丹参止痛活血,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青风藤通达经络。诸药合用,湿热清,腰痛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