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袖添香,弥散千年,和玉大叔聊聊和田玉香炉的香甜历史与天价故事

 和玉大叔 2019-11-07

一抹幽香,一缕飘然,这次大叔不是在说南方产的黑芝麻糊,而是说现在许多小资尤其是女主人特别喜欢的生活物件,那就是燃香

我们在和田玉市场上转一转,发现香炉的种类和样式都非常的繁多,而且不像寺庙中那一根细长的香棒,家中所用的是做成了更好看和方便的圆锥形,应用场景非常广泛,许多古代影视剧中都提到了焚香沐浴,听起来就很香艳,这都是人们追求艺术的创作结果。

不管什么香,不可能直接置于桌子上就燃烧,一定要有个器物来盛放,所以这香炉就应运而生,香炉有许多种形式,比如手脚炉,熏炉,还有传统的香炉等等,宋代才子赵彦端曾经写过一首《鹊桥仙(送路勉道赴长乐)》,里面有“留花翠幕,添香红袖,常恨情长春浅。”的美好诗句,想想古代的读书人挑灯夜读,有美人在旁添香,这里说个题外话:古代人也不像影视剧里面点燃的是线香,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清宫剧里嫔妃都有所谓“调香”一说,就是用各种香料进行“合香”,最终变成散粉或者是更加好看的香丸,放入香炉当中点燃,催生袅袅烟气,这才是所谓的“红袖添香”的隽永意境。

焚香的过程其实非常有趣,和玉大叔在查询资料的时候,发现这焚香的学问搞不好比泡功夫茶还要复杂,也许就是古代女流的一门闺中必修课,古代的大姑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可能在家中单思念心上人,没有抖音可以解闷,就需要有一些复杂而细腻的事情打发时间,无意中竟然形成了独特的香气文化

燃香所使用的香炉,在汉代之前就已经有各种材质了,从金属到泥巴,一应俱全。真正香炉的文化尤其要以明代的“宣德炉”最为鼎盛,相传宣德年间,朱瞻基皇帝下令仿造宋代的瓷器款式,铸造了上千个铜香炉,由于工艺考究还使用了来自暹(xiān)罗国的风磨铜,这批皇室御造赢得了千年的美誉,只是这件事在明史中并无记载,有可能是以讹传讹,明史中倒是有记录说在宣德三年(即1428年)有监造者召集工匠打造了一批仿品,虽然质量不如御造,但是仍然使明清朝争相仿造以致闻名于后世。

使用新疆和田玉造香炉自然是非常好的选择,因为和田玉质地坚硬,而且香炉的款式众多,做好成品以后纹饰大方,可以直接作为精美的摆件,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深受许多资深玉友的喜爱,但在玉雕师眼中,香炉实属摆件类一种不太容易创作的题材,因为做香炉需要大块没有瑕疵的玉料,以白玉为上品,其次是青玉和碧玉,如果还记得大叔讲过的薄胎玉器的文章,这和田玉香炉与薄胎的工艺有着异曲同工的关联,都需要进行掏膛,在工艺上只能手工缓慢处理,稍有不慎就会破坏整块玉器,而且掏膛工艺费料,掏出来的东西难以二次利用,所以和田玉的上品香炉价格都不便宜,曾经于2017年,在南京的一场的拍卖会上,苏工玉器大师马庆华的作品“和田玉籽料饕餮纹玉香炉供炉”(见下图)最终以6800万元的天价成交,震惊整个玉石圈。

千古文人佳客梦,红袖添香夜读书。这么一尊小小的和田玉香炉,承载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田玉香炉的选购倒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能拿来做香炉一般都是好料,主要就是别贪便宜就好,家中收藏一尊小小的和田玉香炉,不但习得悠悠情趣,亦在方寸之间寻找生活之美好,文化与历史美感兼具,推荐各位玉友多加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