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患者要避免因泡脚引发的糖尿病足,必须注意这6个问题

 一兵个人图书馆 2019-11-07

天气变冷,很多人都会在晚上装上满满的一盆热水来泡脚,既能防寒保暖、解乏,又有利于睡眠,还可以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泡完脚后整个人都觉得轻松舒适。然而,对于泡脚这件看似再平常不过的小事,糖友朋友可就需要谨慎了,万一一个不注意就容易由泡脚引发糖尿病足,得不偿失。

现在科里的“烂脚”患者李大爷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李大爷是一个糖尿病病史十多年的老病友了,平时血糖控制就一般。一个月前的某一天,李大爷从超市买了个泡脚盆回来,当天晚上就兴致勃勃的开始了他的“家庭足疗”事业。3天后,李大爷突然发现足背有点小破皮,但他并没有太理会,继续泡了几天脚后,才觉得不对劲,伤口越来越大,并且开始红肿、溃烂。到我们科来就诊的时候,李大爷足背的伤口足足有7*5*1cm3(长*宽*深),而且局部红肿、溃烂,还渗脓液。

李大爷这伤口已经是典型的糖尿病足了,大家都知道一旦得了糖尿病足,溃疡进展是很快的,而且很难愈合,所以李大爷就因为这伤口在我们科住了半个多月,还没有痊愈,可以说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那么,糖尿病患者泡脚需要注意什么才能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呢?

1.温度不宜过高

相当一部分糖尿病患者足部温度觉减弱或丧失,很容易被热水烫伤;一定不能用太热的水烫脚。临床上可以看到糖尿病患者在37℃以上的水温时会出现水疱,所以糖尿病病人泡脚能适应的水温比正常人低,以37℃为宜。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试水温也可能出现偏差,建议家属在患者泡脚前为其试水温。如果没有他人帮忙,患者可以应用水温计测量温度,以免出现烫伤。

2.泡脚时间不宜过长

泡脚过程中身体会消耗很多热量,泡脚时间过长,不仅不会增加疗效,反而容易引起疲乏,甚至会引发虚汗,造成虚脱。

因此,糖尿病患者每次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15分钟左右最为适宜,临睡前效果更佳。

3.过饿或过饱不宜泡脚

空腹状态下糖原贮存量较少,这时泡脚容易导致血糖过低;饭后立即用热水泡脚,足部血管扩张,使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消化系统供血减少,影响胃肠道正常功能,而导致胃部不适。饭后立即泡脚还会加速身体的血液循环,造成头晕、头痛等现象。

4.避免用刺激性药水泡脚

可以肯定的是,合理、科学、正规的辨证中药泡脚可以起到温经通络的作用,对于预防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足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部分患者自行购买一些刺激性比较强的中药或其他成分不明的药物泡脚,或者到不正规的按摩保健“诊所”进行“祖传秘方”的“传统治疗”,这种刺激性过强的药物容易导致足部皮肤受损,出现肤色变暗、红肿、干裂、破溃等,最终发展成为糖尿病足。

因此,糖尿病患者要避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泡脚。

5.泡脚后需把脚擦干

我们都知道,潮湿,闷热的环境最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造成感染,出现脚气。脚气是造成脚部皮肤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若合并细菌感染将会很难控制,可能出现严重后果。

糖尿病患者泡完脚后,一定要用干毛巾将脚部擦干,同时注意动作务必要轻柔。

6.泡脚后注意保持皮肤润滑

糖尿病患者由于自主神经病变,出汗减少,足部皮肤干燥,特别是足跟部,容易出现皲裂,并可进一步形成溃疡,继发感染。泡脚后可涂抹羊脂或植物油类润肤霜,反复轻柔地按摩皮肤,以保持皮肤的润滑。

需要修趾甲的糖友,也必须在泡脚后趾甲较软时再修剪,趾甲要平剪,不能剪成圆形,以免伤及甲沟。

这些注意事项,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牢记,避免给自己的身体惹麻烦。

作者:黄小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