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温反复,心血管疾病高发,7招教你预防!

 还想学习的老头 2019-11-08

秋季一到,感冒发烧的人真不少。秋季的天气,就像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气温更是在冷热之间反复横跳,让很多平时身强体健的人一不留神中了招。昨天还坐在对面嘻嘻哈哈的壮汉,今天就请假去医院吊盐水了。气温反复,对大多数人来说,最坏不过是小感冒,休息一周又生龙活虎了。但是,对于心血管患者来说,气温反复竟成了催命符。

心血管疾病,怕“冷”又怕“热”研究表明,气象因素对心血管疾病有重要的影响。科学家们根据各种不同月份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例数做了统计,发现虽心血管疾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在寒冷天气(温度 <15. 4 ℃)和高温天气(温度 >34. 2 ℃)往往出现发病高峰。

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以冬春寒冷季节为发病高峰期,时间在1、2、3、11、12 月;

心律失常以季节交替时为发病高峰,时间为5、9 月;

心源性猝死发病率寒冷季节有增高趋势,集中在1、2、11、12 月;

7 月炎热时节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均出现发病小高峰。

天气反复时,心血管疾病高发的生理机制

气温偏冷或偏热时,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原理是什么呢?我们要从人体的生理机制去探究。体温下降时,寒冷刺激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心率、呼吸频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血压升高。如人体持续处于低温状态时,组织和细胞会发生形态学改变,血管内皮损伤、通透性增强、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故对体弱免疫力低下的老人,更要做好防寒保暖,避免诱发急性心血管疾病。体温升高时,人体通过自主神经系统调节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约为正常的20倍,同时会有大量出汗引起水盐丢失;为对抗高温环境,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处于一种高动力循环状态,心排血量、心率增加,中心静脉压升高,外周血管阻力降低等。如持续高温会引起心肌缺血、坏死,促发心律失常。因此,而对于已存在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更要避免长期处于这类高温环境以及在炎热天气开展剧烈户外运动。

7招,教你预防急性心血管疾病!

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减少炎热/寒冷天气户外活动,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暑热时,要穿宽松浅色透气衣服,注意防晒,避免11:00-15:00暴露阳光过久;冬季要控制室内温度,老人、冠心病患者室内温度要比健康人再高2-3 ℃。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情绪激动 心血管患者在劳累、情绪波动大时会加重心脏负荷,心肌需氧量增加,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戒烟限酒 烟草所含的尼古丁可直接作用于冠脉和心肌,引起动脉痉挛和心肌损伤;大量饮酒容易出现其他并发症。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或)糖耐量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三高”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比一般人群高出数倍。

保持大便通畅 用力大便会加重左心室负荷,诱发心肌梗死或加重心衰。注意多摄入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合理膳食 提倡饮食清淡,多食用富含Vc的果蔬和富含植物蛋白的豆类及其制品;尽量以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为食用油;在肉类方面,选择低胆固醇、低动物性脂肪食物为主,如鱼类、禽肉、瘦肉等。严禁暴饮暴食,以免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适宜锻炼 适度的体力活动、体育锻炼在预防肥胖、调节血脂代谢等方面都大有裨益,但是锻炼强度应量力而行,以不要过度增加心脏负担和引起不适为原则,老人可选择步行、保健操、太极拳等运动。

秋天到了,冬天还会远吗?记住这7点,离心血管疾病远一点,再远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