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朝历代中,书画家是如何在艺术市场中谋生的?

 泊木沐 2019-11-08

六朝时候,纯艺术性的书画市场渐渐形成,而书法市场较为突出,二王等书法大家的作品变成一种“特殊的商品”。

晋 王献之《中秋帖》卷(传)局部 纸本草书,27×11.9cm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晋 王羲之《行穰帖》(摹本) 24.4×8.9cm (现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艺术与谋生的逐渐联系

唐宋两代继续发展,开始出现了润书市场,明清达到书画市场的鼎盛期,艺术与谋生开始紧密联系起来 。

文化艺术的发展和工商业经济的繁荣助长了当时书画市场的繁荣,唐宋时期书画商品化倾向更为明显,逐渐走向社会化和规范化。

唐宋时期书画作品价格一览表

价格基本以贯(一般以一千文为一贯)为单位

书法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传)局部 每页29.3×14.2厘米 (日本私人藏)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传)局部 每页29.3×14.2厘米 (日本私人藏)

嵇康《酒会诗》草书

绘画

唐 阎立本《步辇图》卷 局部 绢本设色,纵38.5cm,横129cm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代 徐熙《玉堂富贵图》局部 绢本,纵112.5厘米,横38.3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宋时期书画价格情况有着复杂的变动情况,且较多的文献资料里都只是记载了部分价格是以馈赠、博易、润笔等形式体现的,虽然不是确切的当时书画市场,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书画作品的商品价值。

书画艺术市场的繁盛期

明清时期是书画市场的繁盛期,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书画市场的发展,“私家典藏”甚至超越了“内府收藏”,届时,艺术造诣深厚的艺术家、富商巨贾的消费群体、书画商人等的相互联系,促进了明清时期书画市场的繁荣。

甚至于,在明代初期。有了“家中无藏字,不是旧人家。”字画不仅仅是身份地位的体现,更是雅致气质的展露。

明中叶时期,“职业书画家”的观念开始逐渐确立,许多书画家涌入市场以卖作品为生,而社会上对于书画作品的需求也渐渐增大,“四方乞诗文字画者,踵接于道” 。

明四家

“明四家”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人在市场上为首重。

明 沈周 《庐山高图》 纸本设色193.8×98.1公分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 文徵明《浒溪草堂图》局部 纸本设色,纵:26.7厘米,横:142.5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唐寅在市场上是受欢迎的“靠书画谋生之人”。祝允明《祝氏集略》中称唐寅“四方慕之,无贵贱贫富,日诣门征索”,可见其画作受欢迎的程度。

据记载,仇英客居于收藏家项元汴家中,应项氏所求而作的《汉宫春晓图卷》,以200金的交易价格创下了当时的新高。

明 唐寅《吹箫图》 绢本设色 纵164.8厘米 横89.5厘米 (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仇英《西园雅集图》局部(2012年纽约苏富比拍卖 成交价:USD 9,500,000,000)(约合人民币60亿元)

扬州画派

辗转至清代康熙中期到乾隆末年,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是“卖画谋生”的典型例子,扬州画派诸家在艺术上面目各不相同,但也共同之处。他们多是知识渊博,但生活清贫,唯以卖画为生。

清 金农 《佛像图》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清 郑燮 《竹石图》纸本 墨笔 169cmx90.3cm(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郑板桥卖画,更有制定《板 桥润格》,成为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体倦,亦不能陪诸君作无益语言也。”还在最后附了一首诗:“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海派

清 吴昌硕 《清供图 》局部 1917年作,178×94cm(嘉德2014春拍 成交价:RMB 11,500,000)

对于海派画家而言,豫园是一个标志性的地点。 随着上海艺术市场的迅猛发展,成为书画家的云集之地,雅集、书画社团等, 以组团形式卖画为主,许多书画家在豫园卖画谋生,却成就“海上画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