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种我们家家都有、天天都吃的东西,何以成为古人通灵的法宝?

 传统文化管窥 2019-11-08

正如我们在很多影视剧中所看到的,古代巫师在施法之时,往往都要使用法具,以助法力。法具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符箓、宝剑、牛角、铜铃、木刻神像等,还有一种我们家家都有、天天都吃的东西,也经常被巫师用来交通鬼神,这就是

例如,古代民间有一种用来请北斗星君的法术:巫师先在盘子里倒一些,然后不断往上喷水,等浸湿后,就把装进锡壶里;接着拿一根秤杆,在烧着的纸钱上晃来晃去,等秤杆烤热后立即插入中,再用装得满满的一斗谷子挂在壶嘴上;最后一提秤杆,锡壶和壶嘴上的一斗谷子一起提了起来,这就意味着“北斗星君降临了”。

古人不仅用米来通神,还用它来交鬼,尤其是在招魂和驱鬼的法术中,米是经常使用的法物。

例如,民国《嘉禾县图志》记载,当地小孩生病,通常都会请道婆来招魂,先是在夜里取一升用食巾盖住,并烧纸祝祷,然后揭开食巾看孩子是被何物所惊吓,这叫做“收惊”;第二天待天色将晚,孩子的母亲请一位邻居大婶一起出门,母亲呼唤“我儿归来”,大婶回应“来”,这叫做“呼魂”。

又如,清代文学家袁枚在《子不语》中讲过这样一则故事:杭州有一户姓沈的人家,老婆怀孕了,被鬼附身,于是求葛道人施法驱鬼。“道人至,取一碗,口作咒语,手撮击病者”,鬼害怕了,哀求道人不要打。

可见,在我国古代巫术中,米不仅常用来请神降神,也常用来驱邪引魂。那么,为什么古人会认为这种司空见惯的日常之物,竟具有通灵的“神力”呢?

有研究者指出,这应该源于上古时我们的祖先以祭神的习俗。如《山海经·南山经》中所载的祀神之礼:用毛(指披毛的动物)、一璋玉、稌(即精米)、一璧、稻和白菅(即白茅),毛和璋玉一起埋在山上,稌和璧用以享神,稻和白菅藉以依神。此外,像《楚辞·离骚》、《史记·日者列传》中,均有以精祀神的记载。

也就是说,米原本是上古祭祀鬼神的用品,后世逐步演化成了交通鬼神的法物,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为远古文化的一种遗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