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晋时藤纸出现,到了南北朝,造纸技术有很大提升,竟造出染色纸

 剡溪茗书馆 2019-11-08
西晋时出现了用藤皮为原料的藤纸。剡县(今浙江嵊县)剡溪(即曹娥江上游)生长着一种茎干不能挺立、匍匐于地面或攀附在其他树木上的野生藤。用它造纸时一般把藤叶去掉,把藤条扎成小捆浸在水中泡半个月之久,然后才开始加工成纸浆,抄造成纸。
《浙江志》称:“划纸名扬天下。”唐人皮日休的《二游诗》中也赞云:“宣毫利若风,刘纸光于月。”。”欧阳修也赞誉道:“划藤莹滑如玻璃。”只是藤的产地不广,再加上那时的人们只注重使用,不注意藤的种植,故产量日益减少。
南北朝时,民间造纸水平已相当高。《宋书·张永传》记载:“张永善隶书,又巧思,纸及墨皆自营造。”张永造出的纸质地上乘,名扬一时,所制纸被称为“张永纸”,宋文帝刘裕得知后,特诏他进宫专制御纸。
那时已有染色纸,赤色纸便是其中的一种。永初元年(420年)刘裕要废东晋,自称皇帝。他对部下说:“晋氏久已失之,今又何恨,乃书赤纸为诏。”可见刘裕下诏时用的便是赤(红)纸。
那时人们不仅能造出红色纸,而且也能制出其他颜色的纸。《文房四谱·之选》载:“蜀人造十色笺,凡十幅为一榻。每幅尾之,必以竹夹夹之,和十色水逐榻以染,当染之际,弃置捶埋,堆盈左右,不胜其委顿。逮干,则光彩相宜,不可名也。然逐幅于方版之上砑之,则隐起花木麟鸾,千状万态。又以细布,先以面浆令劲挺隐出其文者,谓之鱼子笺,又谓之罗笺。今划溪亦有焉。亦有作败面糊,和以五色,以纸曳过令沾濡,流离可爱,谓之流沙笺。亦有煮皂子膏,并巴豆油傅于水面,能点墨或丹青于上,以姜摳之则散,以狸须拂头垢引之则聚。然后画之为人物,研之为云霞及鸯鸟翎羽之状,繁缛可爱。”
南齐时徽州歙地出产一种佳纸,称“凝光纸”、“银光纸”,为当地人所钟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