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村人传承古法楠竹造纸,工艺有多难?85岁高龄老人透露全过程

 昵称ht8hZRkp 2020-08-22

#一起来做传承人#

细妹故意卖个关子,问85岁高龄的母亲:“脍炙人口的古代四大发明是哪四大?母亲可曾听说过?”

“你也太小瞧你母亲了吧,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你母亲不仅知道四大发明是哪四大,就连我们山里人传承四大发明之一的将楠竹造成草纸的古法造纸工艺,我都能如数家珍一般呢!”我心里偷偷乐着,知道母亲又要开始给我讲述几近失传了的楠竹造纸工艺了,我按下了手机录音键。

我们山里人,祖祖辈辈都传承着楠竹造纸工艺,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已无从考证。母亲只知道从自己的爷爷曾爷爷那辈人数起,自己家里就有好几位造纸能人。用楠竹造纸非常讲究,要经过若干道工艺,其中任何一道工艺都不能大意,否则造出的草纸品质就会大打折扣而卖不出好价钱

抄纸过程,待草纸满上架子,就可用大木棒将其榨干

第一道工序:造纸原料“麻”的储备

山里人把当年长出的还未完全木质化的,准备用于造纸的嫩楠竹叫成麻,在下面的工序介绍中就把嫩楠竹做成的造纸原料简称为麻。要将嫩楠制作成标准的造纸麻,要经过砍麻、破麻、浸麻、洗麻等多道工序:

【1】砍麻

正确掌握砍麻的时节可是非常有讲究的,砍得嫩一些,造出的草纸色泽、品质都非常好,但是,太嫩的楠竹还未完全木质化,粗纤维相对少,对于以后在造纸过程中的抄纸工序会有一定的难度,容易造成烂纸;砍得老一些,抄纸相对好抄,但是,老麻的粗纤维质地坚硬,对于以后踩麻很难踩得烂,而且造出的草纸色泽品质。适宜的砍麻时节,应该在当年的竹笋变成半嫩竹子长出4~6个枝条时即可砍伐。

【2】破麻

破麻比较简单,首先将砍下的嫩楠竹截断成约1米5左右,以便于劳作;再将截断后的嫩南竹的外面青色的竹皮剥掉,剥竹皮时不宜剥的太多,剥太厚浪费竹麻;再将剥好竹皮的嫩竹,破成约两指宽一片的嫩竹片,俗称破麻。

山村人传承古法楠竹造纸,工艺有多难?85岁高龄老人透露全过程

【3】浸麻

浸麻,就是把破好的竹麻放进水里面浸泡,浸麻有3个过程,一是需要事先挖好一个浸麻的大麻塘;然后再将破好的竹麻放进大麻塘里面浸泡约1~2个月;再用清水将浸泡过的竹麻清洗,洗过之后的竹麻再用清水浸泡2个月。

①挖麻塘:池塘高度约1米5左右,宽约2米,横、直都放得下预计竹麻的长度,另加预留1尺来宽以便日后洗麻排水。麻塘形状挖成上部稍宽下窄的梯形状,麻塘的最底部挖一个排水涵洞,便于洗麻排水。

②浸麻:先将麻塘底部垫几根两年以上的竹子,还要洒一层石灰;将破好的竹麻,整齐排列于竹子上,放一层竹麻再放一层石灰。最多只能放到麻塘深度的百分之八十,放好之后在麻的上面盖一层不要了的竹皮,不能让麻露于水面,一旦麻变黑了,日后抄出的草纸颜色就偏黑色而品质下降。把竹麻和石灰放够了,要立即将水灌满麻塘。

③洗麻:竹麻经过石灰水的50~60天浸泡之后,就要进行洗麻工作了。洗麻之前要挖开麻塘底部的排水口,将麻塘里的石灰水全部排干,放麻塘水之前,一定要检查石灰水不能流进别人的鱼塘,或者有其它生物的地带。待石灰水排干,再放入常流清水,将竹麻放到清水下清洗,清洗完之后,麻塘内不再留石灰水,把竹麻全部放回麻塘后,再将清水灌满麻塘。这样连续更换2~3次清水,把石灰水漂洗干净,一周之后就可以将注满麻塘的清水固定保留,不让竹麻露出水面。经过漂洗的竹麻再次浸泡2个月之后就可以用作抄纸了。

山村人传承古法楠竹造纸,工艺有多难?85岁高龄老人透露全过程

第二道工序:抄纸

当竹麻经过浸泡——清洗——再浸泡,整个过程需要约4个多月个。之后,就可以采取抄纸了,抄纸工序非常繁琐,要经过踩麻、加滑、捞纸、榨纸4道工序才能造出草纸的粗坯:

【1】踩麻

古法造纸中的踩麻,是一道非常吃力的工序。我们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看见谁的脚板长得宽,就会习惯的夸上一句“这双脚好踩麻”。踩麻的时候,一般会一双手吊在榨纸杠上面;一脚着地,把全身的重心与力气都放在另一只脚上,然后用力往斜下方踩。经过不断的踩——翻——踩之后,竹麻变成了纸浆。

【2】加滑

将踩好的纸浆倒入注满水的纸槽内;再加入古法造纸专用的“滑”,这种“滑”是生长在山村树林里的一种阔叶藤本植物,藤条长得与野生猕猴桃的藤条极为相似。在准备抄纸前把它的叶片摘回来,将其捣碎用细纱布包裹放容器内加水浸泡,待到抄纸使用,这是用楠竹做原料的古法抄纸工艺中一剂必需的配方。

【3】抄纸

抄纸工艺看似简单,双手端着竹帘,首先往自己面前一捞,再往左右各捞一遍,然后提起,往纸剁上一放,一张草纸就成形了。就这么几下,没有学上一年以上的抄纸功夫,还真抄不出好纸张,抄得太薄了会大部分成为烂纸,只能把它当成竹麻,第二天再重新踩过重新抄。抄得太厚,纸张太厚,花的纸浆太多而不划算。买纸的人还会嫌弃。不管是力度与速度都要均匀,才能抄出品质好的纸张。

【4】榨纸

榨纸,一般是当天抄出的纸当天榨,榨纸人的脾性不能太急,太急的话,说不定一天的抄纸功夫就又被榨成一团纸浆。

先用榨纸木板盖上纸垛,榨纸板上面再盖一块有固定功能的凹状木块;将另一端绑有缆绳的榨纸杠伸进去;再提起另一条小的榨纸杠穿入榨纸辊筒的孔内,均匀的用力往下压。不可突然用大力气,否则会把纸垛榨歪,一天的抄纸就白干了,纸垛榨干之后就可以把它扛回家起纸了。

第三道工序:草纸晒干加工成商品纸

【1】起纸

当草纸抄好榨干扛回家之后就要开始起纸了,起纸就是将已经榨干的纸一张一张的揭起来。为了方便日后晒纸、磨纸,起纸的过程中要把草纸分为一排一排,每4张草纸为一排。

3个人配合起纸,一个在纸剁的前端负责把纸角提起;一个人在对面将起好的纸角均匀的拉起,4张有序叠好往后平铺;最后一个站在后面,一手拿一条赶纸的小竹棍,一手拿一条竹板垫于一排纸的中间,将纸轻轻抽起后平放于事先准备好的凳子上。一个劳力抄一天纸的量,家中其他成员晚上大约花3个小时起纸。

【2】晒纸

第二天早上将先天晚上起好的草纸扛出外面,找一处平坦无太多刺的地方晾晒。晾晒时要等草上的露水完全干了才可进行,否则草纸遇水就会烂掉;到了晌午再进行一次翻晒,下午太阳下山前收回。太阳好的话,一天即可晒干,如果遇上太阳不太正常,在收纸时就得留意,没有干透的,第二天还得补晒一次。

【3】做纸

做纸,是山区农村人的一句地方口语习惯,也就是将晒干了的草纸经过剥、磨、打滑石,最终成为集市上的商品纸的过程:

剥纸:将原先4张1排的草纸一张一张的逐一剥开,25排为 1刀,40刀为1担。一般做纸都会剥好1担纸之后才可以开始磨纸。

磨纸:磨纸之前需将剥好的草纸捆扎结实,也就是2000张草纸为1头(1担的一半)。捆之前,在夹纸的夹板上摆2条篾片,每剥1刀纸往上叠一次,直到叠够2000张为止。这可要一定的耐心,专门夹纸的夹板比草纸的规定宽度要稍微窄一些,把夹板夹紧之后,用一把磨草纸专用的锯子均匀的一边拉一边慢慢移动。两面都拉过之后,观察草纸边缘没有了粗糙的毛刺了,再薄薄的在草纸边缘洒适量滑石粉,之后再重新细心的磨一遍,即可捆绑结实。

结语:做完上述工序,用楠竹做原料生产出的商品草纸就大功告成了,在我们桂林地区,能将楠竹古法造纸工艺传承下来的地方已经不多见。其原因为古法手工造纸的人工造价非常高,有耐心的读者朋友可否愿意数一下,用古法造一担草纸需要多少道工序?您觉得几近失传的古法手工造纸工艺,是否还能继续传承下去呢?#三农小分队#

欢迎下方留言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