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纸王】/ 景卫平

 泾渭文苑 2020-10-31
                                            

            草纸王

景卫平

 野菊花飘香的九月,我有缘结识了周至起良蔡侯纸博物馆的主人、汉麻纸的传承人刘晓东先生。先生身材高大,面容温厚,精神饱满,是个典型的关中老汉。他热情地接待了几个慕名造访的客人,像个导游,引领我们参观了博物馆展品和造纸作坊。先生不愧是这里的主人,对博物馆的设计布局、展品陈设、汉麻纸工艺的特点,了如指掌。他如数家珍般地娓娓道来,显示出先生干练、健谈、博识的知识分子情怀。博物馆庭院中的蔡伦像,门柱、额枋间的楹联、馆内别具匠心的蔡侯纸造纸工艺流程图、丰富的民间纸文化元素图片,凝聚着先生无数的心血智慧,不能不令人惊叹!先生和蔡侯纸之间,有着怎样的情结和渊源,不能不令人追问。
   蔡伦是造纸业的祖师。造纸业的推广和传播,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百位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第一个出场展示中华文明的,就是蔡伦发明的古法造纸术。追溯“起良汉麻纸”和“蔡侯纸”之间的渊源,据传张、周二姓曾为蔡伦纸作坊工匠,后被居住在起良的刘姓收留,为造纸,他们结为异性宗亲,共同开启了起良村的造纸历史。起良村的“汉麻纸”造纸工艺,一直沿用与汉代造纸相关的名称,如“纸汉坊”、“纸汉池”、“纸汉石”等;据考证,周、户两县交界的广大地区,曾是汉代以来各朝的民间作坊,“起良的纸,元马店的席,张屯的筛子不用提”的民间俗语就是证明。“寒溪浸楮春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培乾坚滑若铺玉,一副百钱曾不疑”,宋代诗人梅尧臣的诗,就是手工造纸艰辛的真实写照;“有女别嫁起良村,从早到晚立墙根”的民谚,道出了起良人造纸的苦累。在明朝前,起良村称“利泽里刘地”,刘晓东先生的高祖,明代的大理寺评寺刘垂芳,曾和太傅卿赵于奎联名上奏万历皇帝,要求赦免起良村田租粮赋,以便扩大造纸规模。皇帝准奏后,这里因而得名为“没粮村”、“去粮村”,后改名为起良村。从此,造纸文化深深地烙印在起良人的生产、生活、民俗活动的方方面面。据先生回忆,从他记事起,村子里的大多数村民,都参与手工造纸,家家纸坊都设有“纸圣蔡伦”的牌位;每年正月春社活动,都会举行民间祭祀蔡伦圣纸的仪式,锣鼓喧天中,唱大戏、耍社火等民俗活动搞得如火如荼。
   起良汉麻纸的造纸原料,来源于秦岭山地的枸树皮。枸树本身就具有药用价值,枸皮生产出的纯天然纸张,虽没有现代市面上的纸张光鲜美观,但它柔韧温润,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以往的酒厂用它做酒封,防渗漏不走味;店铺包糖、包药、包点心不发霉;演员卸妆时用它,有护肤作用;书画家用它作画写字,吸墨不洇不褪色,有“纸寿千年”的美誉。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工业的兴盛,曾闻名遐迩的起良汉麻纸,逐渐走向了穷途末路。原因之一是,国家的封山育林政策,导致造纸原料短缺;二是现代化工业生产规模的冲击和包装技术的更新,汉麻纸的市场急剧萎缩,人们觉得手工作坊生产耗时费力,太苦累又赚不了大钱,不如养殖经商外出打工来钱快。在新世纪到来之后,起良的汉麻纸作坊近乎全部荒废。老祖宗一代代传承的古法造纸术即将失传。
   作为起良村古法造纸刘姓的后裔,作为在乡村执教的知识分子,造纸文化已沉淀在刘晓东先生的血脉之中。他望着祖先的牌位和蒙尘的纸圣蔡伦神位,心里像压了块巨石一般沉重,他仿佛看到了祖先们那忧郁落寞的眼神和呼之欲出的期盼。失忆和冷漠,会让千年的圣纸之光黯淡;丢弃和损毁,会让千年的“活化石”蒙羞!“传承了千年的古法造纸术,坚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绝迹啊!”一个坚定的信念,在先生的心中生根,他决心创建“起良蔡伦纸坊”,把千年的古法造纸工艺,从经济大发展的狂潮中抢救出来,恢复它的原貌和生机。这个理想实现起来,不知有多少艰难,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凭着关中硬汉的执着倔强,在退休回家后,走上了一条圆梦之路。    创建起良蔡伦纸坊,首先需要的,是会造纸的能工巧匠。因为造纸工艺的“三十六道大工序,七十二道小工序”,道道工序要求严格,技术性强,容不得半点疏漏,需要技艺娴熟的行家里手。请村里的老工匠们“出山”,是先生走的第一步棋。许多个日子里,他几乎天天揣着热诚、提着厚礼,逐一登门拜访老艺人们,或在家里设宴请他们聚会座谈,硬是凭着他对古法造纸的痴迷,凭着“踏破铁鞋拌烂钢嘴”的精神,感动、说服了这些身怀绝技的老人,同意和他一起创办纸坊。技术人才归他麾下之后,他又着手解决蔡伦纸坊的选址、构建和审批问题,积极筹备造纸工具等一系列琐碎繁难的事务。为了搜集寻找制作工具的专用材料,他和工友进秦岭、跑宁夏、赴内蒙等地,费尽周折和艰难,耗费了大量的心血,终于完善了造纸的各类设施和工具。此时,村里的乡亲们冷嘲热讽他的怪话、风凉话,能装几箩筐。有说他退休有几个闲钱,烧得发慌胡折腾呢,有说他无利不起早,想啥招套国家项目经费呢,也有人说,就凭几个老农民能造出汉麻纸,也不看看是啥时代了。还有许多观望者,都等着他出洋相瞧热闹呢。就连家人也埋怨他把养老金,贴赔在恢复还原古法造纸的事务中,太不划算。面对这些消极负面的影响,先生显示出他的坚韧和度量,不屑和没见识没眼光的人们计较,一概付诸一笑。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干成大事的人,谁会是一帆风顺的呢?
   苦心人天不负。他和工友们终于建成了蔡伦纸作坊,造出了浸透着悠悠古意,弥散着温润芬芳的环保型汉麻纸。全手工工艺流程,既继承了传统的古朴风格,又有技艺上的革新创造。造纸的精细和艰辛过程,让人懂得了“敬字惜纸”、“笔下问纸”的深刻内涵。雄鸡一唱天下白,起良古法造纸作坊,很快得到了文化部门和专家的认可,被列为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厅授予起良蔡侯纸坊,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基地;西安美院的教授韩建刚,在半坡展馆专门展出了用汉麻纸绘画的水墨画。刘先生抢救传承弘扬古法造纸的远见卓识,得到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赞赏。他一下子成了被文化人关注,被乡里人尊崇的名人。当时嘲讽反对他的人含羞抱愧,自嘲是井底之蛙。慕名远道而来采访他的英国记者,在参观过程中,不断地为他竖起大拇指。成功了的老先生,并没有沾沾自喜坐享其成,他依然低调谦逊,壮心不已。他在上级文化部门的关注支持下,为了进一步丰富蔡伦纸纸文化内涵,扩大古法造纸的影响力,广泛借鉴专家、学者、艺术家的意见,设计建成了蔡侯纸博物馆,并亲自撰写了《造纸赋》,搜集了许多有关纸文化的民间珍品。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刘先生的新设想,就是在蔡侯纸博物馆的基础上,开发建成“中国汉麻纸文化园”,和楼观台、重阳宫连接构成文化旅游产业聚集带,让中外游客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让文化瑰宝永远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望着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豪情满怀展望未来的神采,我折服到无语。一个人一辈子,干好一个职业,做成一件大事,都非寻常之辈。而刘先生的一生,却成就了两个理想。教书育人,他是桃李满天下,受学生爱戴尊崇的先生;当学校领导,他是一位清正廉明,一心为家乡教育添彩增光的实干家。抢救传承弘扬古法造纸,彰显了他老有所为的担当精神和大爱情怀。“千秋圣物蔡侯纸,万世人文华夏魂”。巍巍秦岭,见证了蔡伦圣纸植根起良的历史,悠悠渭水,滋养了这位民间艺人的赤子情怀。

微信名:一蓑烟雨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景卫平,笔名精卫,市作协会员,江山文学网签约作者,从教之余喜欢读书写作,已有数十万字散文、随笔、小说发表。


主       编  :张    彦

执行主编 :槐自强     巨石

执行主编 :郭   旭      韩晓

主编问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