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教最早的经典,暗示了其后来的“辅佐”地位?

 传统文化管窥 2019-11-08

《太平经》是流传至今最早的道教经典。今本约产生于东汉后期,相传由神人授予方士于吉,后成为汉末太平道的主要经典,被视为传达天命的谶书。其内容博大繁杂,涉及天地、元气、阴阳、五行、承负、灾异、神仙等,对道教思想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正如有学者指出,在《太平经》中共有两套神学系统:一套是“天地阴阳系统”。这也是汉代儒家神学所秉持的说法。只不过在具体理论上有所差异。比如董仲舒崇阳贱阴,“屈民而伸君”;而《太平经》在肯定阳尊阴卑、君尊民卑的同时,还注重阴阳调和,君民协调共处。这与《太平经》产生的社会背景有关,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阶级矛盾尖锐,只有强调和谐,君民一体同心,才能实现其“致太平”的社会理想。

另一套则是《太平经》独创的“神仙系统”。这也是道书中最早出现的一套神仙系统,其等级由上而下共分六等: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不难看出,这个“金字塔”的最下两层为人间的最高层次——贤人和圣人;最上三层,从仙人、真人而至神人,已超出人间,属于仙界;而衔接人间与仙界的层级,正是道人。

这两套神学系统,在《太平经》中其实有着相同的源头。“天地阴阳系统”最终被归结为所谓“元气”;而“神仙系统”的最上层——“神人”之上,还有“无形委气之神人”,“委气神人乃与元气合形并力”。这就使两套系统统一了起来。

同时,两套系统又存在着平行对应关系:“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此皆助天治也”。

注意最后这句话,“此皆助天治也”,《太平经》是将神仙放在了助天为治的位置上,也就是将神仙系统放在了传统的天地系统的辅佐位置上。而后世道教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正与此暗合:儒家为中华文化之主干,土生土长之道教和中国化了的佛教,则为两翼,是为“儒释道”。三教互补,争奇斗艳,遂成无比灿烂之中华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