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文浅刻'二重奏'|《美在中国》2019年8月刊

 lj0279 2019-11-09

文、图|王大濛 编辑|汤石香

阴文浅刻

数年前,陈峰拜许焱兄为师学习竹刻艺术。人到中年才来学这门技艺,实属不易。陈峰常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唯一信条就是'锲而不舍'。

陈峰其实有一份不错的职业,他上班之余唯一的爱好就是刻竹,仿佛刻竹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常常整个心念都在其中,废餐忘食,甚至生命的整个世界都聚拢在上面。

我与陈峰的合作始于无锡明清家具协会会长金贵兄的推荐,陈峰希望在与我的合作过程中提高书画方面的修养,而在我看来吸纳知识的方式就在实践之中,合作也是最好的途径。

慢中凝静气

陈峰偏爱阴文浅刻。而在刻竹的诸多门类中,阴文浅刻难度最大,刀刀见功力。

它不像留青竹刻具有丰富的层次、虚实的变化,即便稍有不足,亦能在整体上展示意境之美。阴文浅刻纯粹以刀代笔,书法不能有败笔,同理,阴文浅刻不可有败刀,因其一目了然不可掩饰。只有熟练掌握刀性,方可达到如此境地。

陈峰与我合作之前,基本是在印刷品中寻求喜爱的作品拷贝后进行摹仿,虽也有可观之处但总觉得隔了一层。原作的细微变化在印刷与拷贝之中趋于模糊,失去了神彩。

阴文浅刻

和与许焱兄合作时一样,与陈峰的合作也是直接在竹底上书画,用笔的轻重徐疾,粗细顿错, 密开合直接可视。这样可以增加用刀的细微变化,达到丰富耐品的观赏效果,而不是让刻者隔雾看花。

陈峰技巧熟练,用刀爽利,一件作品通常能快速完成。但在与我的合作中,我与他说,希望他能够刻得慢些,只有在慢中才能有更多的思考,才能凝固静气。刻竹与书画相通,从生到熟,由熟到生,如果一味地熟,就会显得油滑,由熟返生。刀中见性耐人寻味。

沿明清文人文脉

我们在合作中互相探讨。常是我说他领会,稍点几句,他就能意会,可见悟性之高。

'阴文浅刻深浅的把控,极是微妙。均以浅刀刻之,就失之于神韵。要深浅互掺,深为充实,浅为虚灵,虚灵到极处,常常天机始现。清中期程庭鹭阴刻空灵飘逸,是为极则。'

'刻细印大小位置不可忽视,一件作品的印章是提神之处,需精微爽利,用刀不可拖踏。许焱兄刻小细印别有功力,可以效法。'

阴文浅刻

'用刀爽利之中要见厚度,明代竹人周颢阴刻温润绵厚,颇得静气。阴刻不可流之于簿气,剑拔弩张更不可取。'

'阴文浅刻均以方寸之间见乾坤,章法第一要事,不可疏忽。'

在合作中我侧重于明清文人的刻法,'取法乎上,既得乎中',古代文人早有定论,我们只是延着文脉认真继承而己。

丰满细密与自然天真

海平兄嘱我刻'菖蒲茶则',我画蒲草题句,由陈峰来刻。章法采用密体法,所谓'密不通风',古人绘画常用此法,章法丰满密集,若担夫争道颇有意味。王蒙的山水画,清湘的点法,金冬心的双钩梅花等,均以密体法画之。

陈峰不厌其繁琐,晚间灯下一气呵成,走刀气贯,再加上竹茶则皮壳暗红,觉其年份久远,完工之时效果上乘。

陈峰刻完发图来,总是谦虚地说:'还有哪里要注意?'余回复:'刀感绝佳,字画刻得惯气,好的。'

阴文浅刻

'双竹臂搁'是采用几十年的老扁担改制而成,老扁担在农夫的手中、肩上挑担磨擦,风雨阳光春夏秋冬年复一年,皮壳苍苍。

利用它久远的皮壳、借它的时间亦是制作此臂搁的理念。在造型上利用扁担两头的宽窄,求其颠倒形式,无疑有了变化的趣味。

画竹各一组,利用竹节书画相隔,展示竹材料特有的形式之美。题句曰:破扁担,改臂搁,思担夫莫忘本也。濛又记。丁酉秋日陈峰刻。

竹臂搁虽有少许裂痕,从另一角度来审视它,更显沧桑的精神意味,隐含佗寂的意藴。我画的竹意在吴镇与板桥之间。陈峰用刀深浅合宜,在劲挺之中显出柔润,这样的创作带着游戏自娱的方式,反而觉得天真自然,松脱潇洒。

小中有真味

在明清文人竹刻中,竹扇骨是主要艺术媒介。扇骨虽小,千变万化,古人在窄长的扇骨空间里,将诗书画印融入其中,极为丰富多彩。一柄折扇在未打开之前,首先品赏到的是扇骨的镌刻之美,它是折扇艺术的'脸面',因此尤显光彩。我与陈峰的合作也是扇骨较多。

'扇骨系列'作品中,我落墨之时首要考虑的是章法,因为狭窄的扇骨呈上大下小的细长形,章法的穿插变化、对比与统一是最关键的,方寸之间也要显示出格局的开阔。

在小空间里进行创作,第一要得趣,予人玩味;其二是小中见大,纯粹的小趣味格局就小了。陈峰懂得此中道理,下刀有方,能收放自如,我们的合作自在圆满。

阴文浅刻

'梅形茶则'最初之形并非茶则,是后来把玩时,生出可作茶则之用的念头。每一凸起花瓣形可作茶之入口,五个入口增加了倒茶叶的自由度与随意性,特别有趣。

铭曰:观香。老茶一看二闻三入壶,此品茶之利器,谓之梅形茶则,奇品也,具五入口可随心所为耳。大濛题陈峰刻。

竹节材质真是美妙,其肌理变化无穷,竹节处坚致硬滑,随四周沿上呈细密的放射点状,与竹节处成疏密对比关系,这种形式充满意味,字的安排随圆构成,似折扇之布局。在镌刻上,茶则深二公分,刀难着力,陈峰均能化难为易,刻出神韵。

期望

陈峰毕竟还年轻,竹刻的路还很长。阴文浅刻在竹刻领域是学易进难,技巧看似简单,其实只是似简不是简单,而是更为复杂。功夫还在诗外,尤其要增加书画修养与境界审美的提升。

回望明清竹刻的历史,成就最高的还是文人竹刻。文人竹刻大多选择阴文浅刻的艺术形式,因为这种形式具有书画的修养,从章法、意趣、走刀的体会,究竟要比工匠高出许多。

阴文浅刻

比如清咸丰年间的程庭鹭,擅画山水得李流芳遗意,刻竹极为简约,刀法舒展流畅,清秀雅逸,走刀在细腻之中表达无穷的变化,境界空濛予赏玩者无限遐想。还有清中期的陈曼生,刻制的扇骨走刀浑厚老辣,元气淋漓,神完气足,如此高度决不是区区小技可以达到的境界。

竹刻要以'文'当先,非文即'匠',即入二流。我期待着陈峰竹刻有更高的发展。

总 编 | 邓雪松

主 编丨林育程

执行主编丨程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