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做几份工作,就是“斜杠青年”了吗?太天真!

 旷达致远 2019-11-09

转载请注明来源


如今,斜杠青年受到很多年轻人追捧。媒体曾对近2000名青年进行调查,结果超过一半的受访者确认身边有“斜杠青年”,并认为这一群体充满活力朝气,敢于挑战,对当今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这些“斜杠青年”和老一代通常一辈子只从事一个职业不同,他们经常拥有多个职业身份,或者多次跳槽,愿意进入更多类型的行业。

我们不禁要问:这种跨界真的有这么好吗?到底是不同职业之间的融合碰撞,让我们变成“复合型人才”脱颖而出,还是会让我们变成样样通但又不精的“万金油”?

今天,思响哥就和大家聊聊如何才能成为一名靠谱的“斜杠青年”。


01

什么是“斜杠青年”?


“斜杠”一词来源于英文的“slash”,出自于2007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的《双重职业》,经过互联网传至国内网络平台,引发了国内青年的广泛关注。

“斜杠青年”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于“专一职业”,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青年群体。这部分青年群体会在自我介绍中用斜杠来区分,比如,张三,摄影师/作家/律师。

深入分析当代社会的“斜杠青年”,我们可以总结出其一些鲜明特征:

  • 同时承担多重职业

同时承担多重职业是“斜杠青年”区别于其他青年的最鲜明特征。首先,“斜杠青年”的多重职业必须是同时承担的,这是“斜杠青年”与跳槽者之间的巨大区别,跳槽者从一个职业转换到另一个职业,虽然承担过多种职业,但却是跨时间的。

其次,“斜杠青年”同时拥有的是多重职业而非多种兴趣。如果兴趣只停留在生活休闲的层面而并未变成职业,并未形成固定的收入,那么也不符合“斜杠青年”的条件。最后,“斜杠青年”区别于同时拥有多份同一性质职业的青年,更强调所从事多项职业之间的非一致性与跨界性。

  • 以兴趣拓展职业路径

兴趣是“斜杠青年”拓展职业的动力源泉与最终目标。“斜杠青年”在原有职业的基础上,以兴趣作为出发点来拓展新的职业与新的身份,再通过新的职业更好地满足自身的兴趣。

在历史上,达·芬奇可以称得上是“斜杠青年”的典型,他除了是个大画家,创作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之外,同时还拥有天文学家、雕刻家、建筑师、音乐家、数学家等多种职业,满足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很多“斜杆青年”弥补了未能从事兴趣职业的遗憾,在拓宽自身职业路径的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兴趣。

  • 通用技能较强

通用技能是指各个行业领域内的工作人员普遍运用到的能力,例如演讲、辩论、PPT制作等技能。许多“斜杠青年”综合素质普遍较为突出,熟练掌握了大量通用技能:

英语能力突出者既可以担任英语专职教师,同时也可以承担同声传译、外文书籍翻译等多项工作。

演讲、辩论能力突出者既可以担任专职辩手,同时也能承担大型活动的主持工作。

正是因为“斜杠青年”熟练掌握大量的通用技能,才能担负起多重职业的重任。与此同时,职业的多重性拓宽了“斜杠青年”的视野,帮助“斜杠青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斜杠青年”通用技能的运用能力。



02

为何会产生“斜杠青年”?


“斜杠青年”越来越成为当代青年的身份选择与心理追求,追根溯源,这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必然结果,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于多元化人才的迫切需要的结果,更是青年群体渴望更多社会认同的心理需要的结果。

  • 成因一:社会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必然结果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关系的日益变革,劳动者开始渐渐摆脱以往只能奴隶般地服从社会分工的被动境地,渐渐摆脱以往农业时代与工业时代被固定在某个特定岗位上从事某种简单重复劳动的情形,而是基于自身的兴趣喜好选择想要从事的职业。青年通过选择“斜杠”的方式满足自身对于职业内容与形式的个性化需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变革的必然结果。

  • 成因二:时代对于多元化人才迫切需要的结果

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管理模式与经济政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从而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时代。以往单一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时代呼唤既掌握科学技术,又精通商业管理,还熟识经济政策的多元化人才。多元化人才的培养必然要经历“斜杠青年”的重要阶段。拥有广泛兴趣、丰富技能的“斜杠青年”只有通过多重职业、多种岗位长时间的锻炼与磨砺,才能真正成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多元化人才。

  • 成因三:青年群体渴望更多社会认同的心理需要的结果

职业不仅意味着人的经济收入来源,也标志着一种社会身份与社会角色。职业是人们融入社会、获得社会认同、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基础。而青年群体恰好处在一个渴望证明自我、迫切需要更多社会认同的重要阶段。基于渴望更多社会认同的心理需要,越来越多的青年追求“斜杠”,通过多重职业获得他人或群体更多的认同与赞赏。



03

成为“斜杠青年”,

你需要弄清哪些认知误区?


“斜杠青年”日益成为青年群体普遍向往与追求的榜样目标。但是部分青年对“斜杠青年”的理解存在着明显的认知误区,他们在缺乏深入了解的前提下盲目追求成为“斜杠青年”,最终浪费了大好青春年华。部分青年对于“斜杠青年”的认知误区主要体现在他们盲目追求职业的广泛而忽视精深,以收入代替兴趣作为追求“斜杠”的出发点以及缺乏对于自身能力阈值的精准认知三个维度上。

  • 盲目追求职业广泛而忽视精深

部分青年缺乏对于“斜杠青年”的全面认知,仅仅将“斜杠青年”视作多重职业的简单集合,盲目追求职业的广泛而忽视精深。繁多的职业占据了这部分青年大量空余时间,为他们带来过重的工作压力,从而导致他们无法将时间有效集中在一项职业或一门技能中。繁重的工作任务与分散的工作内容使这部分青年无法有效积累工作经验,更不能通过多重职业满足自身的兴趣。最终,他们不能完成从简单工作到复杂工作的过渡,自身的工作能力也停留在只能从事简单重复工作的水平上,甚至因为繁重的工作任务严重影响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 以收入代替兴趣作为出发点

部分青年追求“斜杠”并非出于兴趣,而是将提高收入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他们往往不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相反则更青睐于收入较高的职业,一股脑地将自己所有的空余时间奉献给那些“吸金”的行业,甚至荒废了自己原本的主业。这部分青年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自己的精神需求,长此以往,易堕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泥潭。一个人如果想健康幸福地成长,不仅要关注自身的物质需求,更要重视自己的精神需求,兼顾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才能让自己真正感受到幸福。

  • 缺乏对于自身能力阈值的精准认知

“斜杠青年”所承担工作任务的数量与难度必须稳定在自身能力阈值之内。但部分青年在追求成为“斜杠青年”时缺乏对于自身工作能力的精准认知,为自己负担过重过难的任务。这部分青年即使费尽心力,最终还是难以保质保量地完成超出自身能力阈值的任务,既耽搁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时间,又严重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打击了自己的自信心。因此,青年在追求“斜杠”时必须合理安排时间,对自己的能力阈值进行精准定位。

青年在追求成为“斜杠青年”时必须谨防以上认知误区,在对自身能力阈值精准认知的基础上找到符合自身兴趣的职业,同时严格控制职业的数量,保证自己可以在有限的职业中积累更多经验,掌握更精深的工作技能。


选自 | 《人民论坛》10月中
作者 |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天山学者,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长江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特聘教授 项久雨
原标题 | “斜杠青年”的特征、成因及认知误区
新媒体编辑 | 王思楠
原文编辑 | 赵橙涔
原文美编 | 陈媛媛
转载请注明来源

欢迎加入人民论坛VIP会员

阅读更多人民论坛独家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