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殿游记

 查无此人zp 2019-11-09

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在昆明市东郊的鸣凤山麓。

鸣凤山不高峻,山势平缓,有登山之清趣 ,无攀登之辛劳,离昆明市区不远,交通甚便。鸣凤山是道教的山,但道味不浓,其建筑依山借景,藏屋于树。中国的山不是属于佛教就属道教,天下名山僧占多。

    四次游金殿公园,都没有留下多少印象。最近一次是丁酉年除夕前同老熊一起去的。虽然是冬天,山上还是郁郁葱葱,因为多树,很清幽。

    从迎仙桥到太和宫的金殿要经三道天门,一天门七十二级台阶代表七十二地煞,二天门三十六级台阶代表三十六天罡,三天门是道教的最高境界,过了三天门就到太和宫。迎门是古朴,端庄浑厚,青黑色的紫禁城。漫步其中,可以感受到一些历史气氛,令人感慨兴亡,早生华发。太和宫大门楹柱上有副对联:

              画栋连云  只占青山三亩地

                朱楼映日  别开绿野一重天

太和宫的主体建筑是金殿,一进太和宫大门就能看见。金殿是两层重檐歇山屋顶,斗拱飞檐。其屋顶、 梁、斗拱、柱、门窗、神像、帏幔、匾联等用铜铸造而成总重达250吨,是目前国内保留下来最大的铜殿,又称铜瓦寺。殿内供真武祖师,两旁待立金童玉女和水火二将,殿前竖有三角形镂空的日月七星铜旗。殿的四壁由三十六扇格子门组成,前后各十扇,两壁各八扇。铜殿的正门铸有龙凤吉祥的浮雕,后壁和左右壁的门上面铸有“寿”字。

中国人的生活理想中一条是长寿,活得长久,当然很好,但活得辛苦,成了“活受罪” 。长寿还须自在,谁自在?神仙。道教是追求长生不老的,所以供奉真武祖师的铜殿自然铸“寿”字。

整座铜殿建在大理石砌的平台上,栏杆、石阶、地坪等也由大理石镶砌而成,色泽滢润。殿前有游人跪拜。很多善男信女,他(她)们没有多少道教文化,是神就拜,不管这神是何方神。殿两边各有一棵紫薇,树上挂的木牌写明是“明代紫薇”,树干根部老得不成样子 ,正好金殿的历史作证。

金殿始建于明代云南巡抚陈用宾,但在一般昆明人印象中,他是吴三桂建的 。《重修太和宫碑记》写道:“万历壬寅年(1602年),道士徐正元叩请云南巡抚陈公用宾,会同黔国公沐公昌祚,右都督沐公睿,御使刘公会于是山之巅,仿照湖广武当山七十二峰之中峰修筑紫禁城,冶铜为殿,铸供真武祖师金身。其地左挹华山之秀,金马腾辉;右临昆海之滨,碧鸡焕彩。乡人称之或曰金殿,或曰金顶。”  虽然碑记写得很清楚,然而大家不甚注意,总以为这是吴三桂建的。云南东川产铜,从四川转水路运至湖北的城陵矶铸钱。1602年因战火兵燹,无法将铜运进中原,鸣凤山道观的道长徐正元呈请时任巡抚陈用宾而初建金殿。陈用宾曾撰楹联:

    春梦惯迷人,一品朝衣,误了九寰仙骨,鸡鸣紫陌,马踏红尘,军门向那头跳出

    空山曾约伴,七闽片语,相邀六诏杯茶,剑影横天,笛声吹海,先生从何处飞来。

    从楹联可看出陈用宾对道教的吕洞宾很推崇,其建金殿道观为主。吕洞宾大概是残唐五代时的人,进士不第,学了道。元朝王重阳创立全真教,吕洞宾被尊为宗师,元代盛行全真教,全真教几乎成了国教。明朝也笃信道教,很多地方修建真武庙。

崇祯年间,朝的国力已经很不行了。统治云南的沐英后人家运日衰,黔国公沐天波认为,铜乃西方之属,能克木(沐)。于是请求当时的巡抚把金殿移到大理,明崇祯十年(1637年)云南巡抚张凤翮将铜殿移到宾川鸡足山天柱峰。

我的家乡镇雄同沐英点关系。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朝派傅友德、沐英、蓝玉率军征云南。30万大军挥戈南下,镇雄成为明军进云南的入口。明军长驱直入,将旌旗插在了云南昆明的衙署上,统一了云南。云南平定,傅友德、蓝玉班师回朝。沐英带领留下的军士及其眷属镇守云南,实行就地屯垦戍边,平时开荒种地,战时为军。镇雄现在依然保留有明朝时期的屯军遗迹。以堡、屯为名的村庄,大多明朝军队屯田戍边相关,我们寨子旁边的村庄就营门口。镇雄很多汉族家族的先祖,就是这时期跟随沐英驻守云南,留在镇雄。他们在这片土地扎下了深根,带来了中原文明,例如镇雄塘房旧范的端公戏(傩戏),就是一种古调犹存的很老的“楚声”。耕读社会长时期的熏陶,镇雄人文化素质是比较高的,很多人秀外慧中,温文尔雅。当然,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九十年代少数人在昆明胡作非为,名声不好。不过,车站码头这种鱼目混珠的地方,也许是“橘越淮南则为枳吧”。

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平西王吴三桂重修金殿。金殿现保存有吴三桂用过的木柄钢刀。老熊对墙上连环画讲述陈圆圆和吴三桂的故事饶有兴致,我不以为然。昆明一带关于吴三桂的传说很多,有的不一定可靠。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把永历帝逼死、拥兵自重到叛乱称王,与陈圆圆有多大关系,说不清楚。受吴伟业的影响,人们愿意相信“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大家都这么说,咱就听着,不钻牛角尖。

各处看看,信步转到金殿的茶花园,在园边看了看。岁末,茶花开得盛。茶花是昆明的市花,茶花也是昆明春节盛景,“春城无处不飞花”。但留给我“无处不飞花”记忆的却是小西门的昆明医学院。春天校园里海棠花粉的、红的、盛开的、含苞待放的,姿态各异,落英缤纷。医学院桂花甚多,叶厚实,入冬不凋,每到秋天,吐蕊开花,极香浓,在大门外就可闻到。隆冬风厉,百花凋残,九一年昆明冬天遇上大雪,校园银装素裹,图书馆门口有株茶花,碧绿的厚叶子,通红的花头偏点紫,让人眼目增明。对昆明“春城无处不飞花”体会不深,倒是对九十年代昆明的梧桐树印象极深。南屏街、金碧路、拓东路满街的梧桐树很壮观。夏季,梧桐树碧绿碧绿的,秋后起风了,满地金黄的桐叶。一叶落而知秋,但昆明气候好,秋天梧桐叶不是很快落尽。

钟楼位于鸣凤山顶。钟是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所铸大铜钟,用铁链吊在三楼顶上,旁边有撞钟的木杵。在钟楼上眺,西山犹如睡美人般静卧滇池上。

    下山途中,听见 “咚——······嗡······嗡······”的撞钟声。

     钟声柔和、悠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