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赤脚记者”的故事---太仓日报

 老年人CWK 2019-11-09
□高蓉娥

  1979年10月的一天,我接到鹿河乡(镇)政府的通知,让我去乡政府面试通讯报道员,那年我十七岁。

  负责面试我的是乡宣传委员老高,长得高高瘦瘦,慈眉善目的。他什么都不说,就拿了一份油印的文件和一本方格稿纸,让我照着抄。大约抄了半个小时,老高说不用抄了,跟我来。说完把我带到乡党委陆书记办公室,陆书记看了一下我抄的稿子,侧过头问老高,真是她写的?老高点了点头。陆书记说,小细娘字写得不错,明天就来上班吧。

  我欣喜若狂地离开了乡政府,一路狂奔着回到家。原来我干爸的外甥,也就是说亲戚的亲戚在鹿河乡政府担任通讯报道员,冬季征兵应征入伍了。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我就给乡党委书记写了一封毛遂自荐的信,想不到这么快就有了回音,想不到这么轻而易举地得到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开始了我长达十年之久的“赤脚记者”生涯。

  上班第一天,我来到乡宣传委员老高办公室,老高很严肃地对我说,你马上到太仓广播站开通讯报道员会议。我傻傻地说我不认识太仓在哪,也不知道太仓广播站在哪里。老高说,我给你画个地图吧,快去汽车站买票,马上走。我拿了老高画的地图第一次从鹿河小乡镇乘车来到了县城太仓。下了车从新华西路一路问了五六次行人,好不容易找到了位于新华东路的太仓市广播站。但在门口看到了一个黑板,黑板上写着“通讯员会议在第一招待所底楼三号会议室举行”。我呆掉了,第一招待所在哪呢?我只好又一边问一边走,大约中午11点我终于站在了第一招待所三号会议室的外面。看到里面有二三十个人,一个领导在主席台讲话,我不敢从前面进去,只能从后面的门来到最后一排坐下,只听见台上领导说“会议到此结束,大家到某某某厅用餐”。

  乡镇通讯报道员的职责是负责所在乡镇的新闻采写工作,接受乡政府和县广播站双重领导。除了办好乡镇广播站每天半小时的自办节目外,还向县级广播站投稿。主要内容是宣传乡镇的农业生产、工业生产、计划生育及好人好事等等。我骑着父亲省吃俭用给我买的自行车,穿梭于大街小巷,奔走在田间地头,釆、编、播一个人忙乎。我觉得记者就是公平和正义的化身,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自办节目曾被评为省级优秀节目,发稿数量和质量在全市排名中上。每每听到市级广播中响起“鹿河乡高瞻报道”几个字时,心里好比喝了蜜一样的甜。

  记得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天的傍晚,乡党委顾副书记来到广播站对我说:“小高,我想开个防治病虫害的广播会,你先给我录好音,明天早上再在全镇播放。”我说好的,我就让顾副书记在广播站里的隔音室里录制。大概四十分钟后,顾副书记满头大汗,沙哑着嗓子说,小高你放给我听一下吧,我就打开录音设备,录音机除了磁带一丝丝的“吱吱”声外什么声音也没有,我顿时吓出一身冷汗,我居然没按下录音健。顾副书记说,小娘家你太粗心了,就算我一个人发了次神经。吃一堑长一智,重新录吧!虽然顾副书记没有严厉批评我,但我回去失眠了,为自己的粗心失误难过得整夜睡不着。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四十多年,但仍然记忆犹新。

  “赤脚记者”这个称呼是我当通讯报道员时第二任党委书记叫我的。他说“草鞋律师,赤脚记者”,就是指不是科班毕业的法律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其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通讯报道员都是“赤脚记者”,他们有的后来走上了乡长、书记的领导岗位,有的至今仍奋斗在广播电视战线上。我很庆幸我的第一份工作是“赤脚记者”,满满的正能量伴着我度过了我的青葱岁月。我虽然离开了新闻工作这个条线几十年了,但我依然热爱“记者”这个名字!

  记者,用笔书写人间冷暖,用镜头记录社会万象;记者,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我为我曾经是个“赤脚记者”而感到自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